不過這件事也有些不好處理,哪次會試,都有一些關於考題的小道消息。說起來,盛長楓也沒有說這就是考題,後麵傳成那樣,也是以訛傳訛。
然而這件事到底是因盛長楓而起的,就盛長楓那個性格,若是不收拾一下,以後還不知道弄出什麼事來。
盛長楓的死活趙興不關心,可是現在的盛家不同,盛長柏是他的伴讀,盛如蘭是未來的太子側嬪。
而盛紘平日裡也不不結交奉迎,在很多人眼裡,盛家是他的人。
盛長楓在外胡言亂語,自然也會影響到他。
打發走殷漢章,趙興正琢磨著如何收拾盛長楓呢,一個太監走進了稟報道:“殿下,海學士求見。”
“請進來吧。”趙興說道。
太監躬身退下,不一會領著海文優走了進來。
“臣拜見太子殿下!”海文優行禮道。
“海師免禮。”趙興擺了擺手,給海文優賜了坐,問道:“海師來見孤,有何事?”
“殿下!”海文優從衣袖中掏出一個紮子,道:“臣和禮部官員已經將科舉考題擬訂好了,請殿下過目。”
三水上前接過紮子,送到了趙興手裡。
趙興接過看了起來,很是中規中矩。
會試隻有三科,分彆是經義、詩賦、和策論。
經義考的是士子對於書本的了解,同時也是考察學生的核心思想以及思維能力。
並不是說你把書背得滾瓜爛熟就行了,考的更多的還是能力、心性、思維這些。
很多大儒,之所以被稱為大儒,並不單單因為他們學識淵博,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於四書五經那些經典,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
詩賦考的則是功底,策論前文說過,就不多做表述了。
結合趙興所知的前幾次會試考題,這次的考題算是四平八穩了。
“題目出的尚可,海師和禮部各位官員,都是老成持重之輩,孤並無意見。”趙興說道。
海文優聞言放下心來,雖說趙興隻負責出策論題,但他是主考官,其餘考題也要給他過目才行。
“殿下,如今會試還有月餘就要開始了,不知策論題可曾定下?”
“孤已經出好了。”
趙興在桌案上翻找了一會,找出一張紙張,遞給了三水。
“請海師斧正斧正。”
三水那著紙張送給了海文優,他接過展開一看,愣住了,看向趙興問道:“殿下可是拿錯了?”
“沒拿錯,這就是孤出的題。”趙興微笑道。
“可是就這麼一個圈讓士子們如何答題?”海文優說道。
沒錯,趙興給他的紙張上隻有一個圈。
海文優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考題,彆說那些參考的士子了,就是他看到都有些懵。
“海師,科舉的目的是什麼?”趙興問道。
“是為了朝廷選才。”海文優說道。
趙興微微頷首,說道:“常言道,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沒有人能方方麵麵都精通,尋常題目都有側重,有些士子明明在彆的方麵有所建樹,偏偏會試時策論題所考的是他不擅長的,因此落了榜,豈不是會落掉很多人才?有違科舉的初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