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聞言攔住了門房,帶著趙興來到了正廳,請趙興上座。
“羅禦史也坐吧,孤是客人,可不能反客為主。”趙興微笑道。
“是。”羅會應了一聲,在左邊下首坐了下來。
不一會,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婦女端著茶水走了進來。
“殿下。”三水見趙興端起茶盞要喝,想要阻止。
趙興瞪了他一眼,喝了一口,放下茶盞,看向羅會,微笑道:“孤這次來,是想問問羅禦史,今日早朝上為何要彈劾孤?”
“臣彈劾殿下隻是就事論事,並不是針對殿下。殿下想要清量土地是好事,卻不能在此時進行。如今百姓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官差衙役下去清量土地,會給百姓增加負擔,還會踩踏莊稼。”羅會說道。
這些羅會在早朝上都說過,不過趙興此時在聽,卻有不一樣的感觸。
早朝上他覺得羅會隻是為了阻止他,才用這種冠冕堂皇的借口。
了解了羅會的經曆後,趙興知道他確實是為了百姓著想。
“羅禦史所說的兩點,後者確實是孤疏忽了,但是前者卻是避免不了的。羅禦史也說了清量土地是好事,孤總不能因噎廢食吧?”趙興說道。
“臣是禦史,發現問題是臣的職責,解決問題不在臣的職責範圍。”羅會說道。
趙興:“……”
他突然有種罵人的衝動。
不過羅會說的也沒毛病,人家禦史就是挑毛病的,他明知道清量土地是好事,但是看到清量土地的弊端,該彈劾就彈劾。
還真應了他剛剛那句話,對事不對人。
趙興揉了揉眉頭,說道:“羅禦史此言差矣,你既然說了清量土地是好事,就證明孤提出的政策沒有錯。而你說的那兩點,都是在執行過程中會發生的問題。你們禦史要做的不是應該監督彈劾執行的過程,而不是以這種方式阻止政策的下達。”
羅會聞言一愣,沉默許久,起身躬身一禮,說道:“殿下說的事,是臣的疏忽。”
其實趙興剛剛的那番話,也有些偷換概念的意思。
羅會彈劾他,並不是不支持清量土地,而是這其中存在弊端。
換種說法是,趙興提出的政策並不完善,沒有想過如何去應對解決這些弊端。
若是他將計劃完善,有了解決這些弊端的辦法,羅會就不會阻止了。
但是趙興卻重點說,禦史本就是負責監督百官和朝廷政策執行情況的。
讓他在政策實行的時候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後彈劾那些負責執行的官員。
而羅會就是那種原則性很強的官員,他明知道趙興在偷換概念,卻覺得很有道理,無從反駁。
這就像早朝的時候,趙興說他以辭官逼宮,脅迫官家。
他明明沒有那個意思,隻是覺得趙興說話粗鄙,自己受到了侮辱,才要請辭的。
但是他的行為確實可以那麼理解,所以他才被趙興懟的啞口無言。
“嗬嗬,羅禦史嚴重了,伱早朝彈劾孤,孤回去仔細一想,也發現了其中的弊端。到時候土地清量的時候,還要羅禦史多費心監察,不要有損害百姓利益的情況發生。”趙興微笑道。
雖然交流不多,但是趙興已經大概摸清了羅會的性子。
羅會這種人說好聽點就是剛正不阿,說難聽點就是固執己見。
曆史上從來不缺乏這樣的人,他們清正廉潔,認為是錯的事情,連皇帝都敢懟。
皇帝要是不聽,動不動就會來個辭官死諫什麼的。
這樣的人,皇帝見了都怕。
因為人家根本不在乎什麼名利,貶官賜死什麼的人家壓根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