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縣是開封府下轄的十幾座縣城之一。
《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亡於此,被縣令陳宮活捉。
陳宮敬佩曹操之舉,不僅義釋曹操,還掛印追隨曹操而去。
這一段,也讓中牟縣被很多人熟知。
然而此時《三國演義》還未出現,中牟縣隻是一座不出名的小縣城罷了。
中牟縣後衙,新上任不久的縣令盛長柏正在用早飯,突然聽到一陣鼓聲,手上的動作一頓。
“公子,這大早上的哪來的鼓聲啊。”
盛長柏的長隨李福,有些奇怪道。
“是有人擊鼓鳴冤。”盛長柏放下筷子,拿出帕子擦了擦嘴。
“擊鼓鳴冤?”
李福先是一愣,很快反應了過來,說道:“我去給公子準備官服。”
這還是他跟著盛長柏前來上任,第一次有人擊鼓鳴冤,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
有人擊鼓鳴冤,盛長柏這個縣令肯定要接案處理的。
沒多久,盛長柏換好官服,往前衙而去。
剛來到前衙,中牟縣縣丞就急匆匆的走了過來。
看到盛長柏過來,急道:“大人,有人前來擊鼓鳴冤,狀告周家。”
“告周家什麼?”盛長柏問道。
“告周家侵占他家土地。”縣丞說道。
“嗯!”盛長柏聞言微微頷首,衣袖中的手不著痕跡的握緊了起來。
雖然趙興下達命令,讓各縣縣令完成縣內的土地丈量,但是盛長柏到任後並沒有急於實行。
而是先通過手段,拉攏了一些官員,初步站穩了腳跟。
中牟縣縣丞就是第一個投向他的。
作為中牟縣除了縣令外官職最高的,按理說縣丞應該會和新任縣令爭權才是。
但是中牟縣的縣丞被前縣令完全給架空了,哪怕前縣令被抓後,他也掌控不了縣裡的局勢。
因此盛長柏到任後,他簡單的觀察了兩天,就投向了盛長柏。
這也是盛長柏能夠在短短七八天就初步站穩了腳跟的原因。
如今距離趙興給的一月時間已經過去快三分之一了,清量土地的事情已經刻不容緩了。
然而這件事一實行下去,就遇到了阻礙。
倒不是說官員不配合,而是清量了一些土地,得出的結果和地契上的一致,並沒有出入。
然而根據盛長柏讓李福偷偷打聽的消息來看,中牟縣是有隱田的情況存在的。
一些田契上寫著是十畝,但是目測看都不止十畝,測量的結果偏偏就是十畝。
顯然是測量的人出了問題,但是他換了一批後還是一樣的結果。
測量田畝雖然有官員監督,但是乾活的還是普通衙役。
這些衙役都是本地人,而地主鄉紳在中牟縣經營多年,能做到這一步很正常。
收拾這些衙役並沒有用處,因為他是官,收拾的隻能是衙役。
但是那些地主鄉紳對付的可能就是那些衙役的家人了。
他需要一個切入點,讓那些衙役看到他的決心,隻有這樣才能讓那些衙役看清局勢。
他苦思冥想沒有想到什麼好的辦法,沒想到正瞌睡的時候,枕頭就來了。
縣丞見盛長柏聽到消息後麵色平淡,小聲提醒道:“大人,這個周家可不簡單,家裡有人在彆處擔任知州,和朝中一些官員也有關係。”
“這樣就更好了。”盛長柏說道。
“嗯?”縣丞一愣,有些不明白盛長柏的意思。
盛長柏沒有解釋的意思,一路來到縣衙大堂,命人把原告帶了過來。
原告是父子四人,衣衫襤褸,皮膚粗糙黝黑,十分瘦弱,一看就知道是普通百姓。
“老伯,我是中牟縣縣令,你們有何冤屈?”盛長柏問道。
盛長柏長相自帶威嚴,如今又身穿官服坐堂,不怒自威。
老漢和三個兒子眼中閃過一絲畏懼,噗通一聲跪了下來:“我家原本有十幾畝地,勉強糊口,五年前……”
老漢把自己的冤屈詳細講述了一遍。
事情很簡單,他家的田地和周家一塊田地搭界。五年前中牟縣發生過水災,等水災退去,發現他家和周家那塊田地中間的田界碑被水衝了出來。
田界碑是確定田地範圍大小的東西,被衝刷出來肯定要重新打進土裡的。
但是這玩意得官府派人測量了打進去才行,不然就會出現糾紛。
他們找了官府後,官府也確實派人去重新測量把田界碑打了進去。
然而田界碑卻從原來的位置,往他家田地裡移動了很多。
要是按照那個位置,他們家十幾畝地直接少了一半。老漢一家自然不乾,於是又找到了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