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吧。”
蘇轍總覺得太子殿下好像更看中王韶一些。
不然也不會單獨留下王韶。
蘇軾卻沒有想這些,說道:“咱們兄弟倆如今都是縣令了,如此喜事,當浮一大白,要不去廣雲台喝點酒,慶祝一下。”
蘇轍皺眉道:“兄長,如今開封府各縣都在清量田畝,我們所接任的位置,前任很可能就是因為清量田畝不利,才被罷了官。有這時間,不如回去好好想想上任後應當怎麼做。”
蘇軾被弟弟說教,也不生氣,笑道:“行行行,聽你的,不去就不去。”
…………
朝陽宮大殿,蘇軾兄弟走後,趙興看著王韶,微笑道:“孤聽聞子純熟讀兵法?”
王韶一怔,他在閒暇之餘喜歡看些兵書,這才導致二十六七歲時才金榜題名。
但是這件事除了同窗的好友知道,外人並不得而知。
王韶也不知道趙興是如何知道的,回過神來,說道:“臣隻是偶爾看看,紙上談兵罷了,算不上熟讀兵書。”
“那你如何看待宋遼夏之間的關係?”趙興問道。
王韶沉吟了一會,說道:“如今宋遼夏和平日久,但是臣覺得三國之間,遲早還是會爆發戰爭的。”
趙興微微頷首,說道:“孤也是這麼認為,孤覺著與其被動,不如主動。子純你說說,大宋若是主動興兵,是對遼國動兵還是對西夏動兵?”
“這…”王韶有些猶豫道:“臣不敢妄言。”
“隻是隨意聊聊罷了,又不是奏對,有何不能說的?伱有什麼儘管說,出得你口,入孤之耳,不會有其他人知道的。”趙興說道。
王韶沉默了一會,說道:“臣覺得若是要出兵,西夏是首選。若取遼,必先取西夏。”
喜歡看兵書的人,自然也喜歡研究天下局勢。
王韶科舉授官,也就被授了一個九品的縣主薄,平常事情不多,閒暇之餘,除了看看兵書,就是研究宋遼夏三國的邊境布防。
甚至以三國邊境製作了沙盤,進行推演。
可惜三國邊境的情況,多是聽說,真正的布防情況,他一個九品官,也沒資格知道。
不過有一點他很確定,若是大宋主動興兵,西夏才是第一目標。
這次的製科落榜,王韶有些心灰意冷,已經萌生了辭官前往西北邊境遊曆的打算了。
他想要詳細的了解西北邊境的情況。
“孤也是這麼想的。”趙興點了點頭。
《平戎策》的內容他不記得,隻記得其中有一點,說的好像是欲取西夏,必先取河湟。
在趙興看來,欲取遼,則必先取西夏。
“子純,孤準備讓你去秦鳳路任職,你意下如何?”趙興問道。
曆史上王韶能夠為大宋開疆拓土兩千餘裡,是建立在他花費了數年時間遊曆西北邊境,了解了河湟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局勢。
以王韶的性子,讓他去西北邊境任職,他還是會去了解的。
有官身在,就可以利用朝廷的渠道了解更多的信息,這可比他自己遊曆走訪更有效果。
“臣自然願意!”王韶有些激動道。
製科落榜,他心灰意冷的不是未能考中升遷,而是不能到邊境任職。
對於一個軍事迷來說,他非常希望能到邊境任職,這樣才能詳細的了解邊境情況,為自己的推演采集數據。
“這件事孤要要安排一下,你先留在汴京等待消息。”趙興說道。
按規定,即便開封府衙的官員,府尹也無權直接任命。
不過他的身份擺在那,隻要跟吏部那邊一說,開封府衙的官員任命,吏部是不會卡他的。
但是秦鳳路那邊的官職就不是他隨意可以安排的了。
還得跟父皇說一聲,隻有父皇答應了才好辦。
“是!”王韶應道。
趙興又和王韶聊了一陣,才讓他回去等待消息。
不得不說王韶軍事理論非常紮實。
他也跟顧偃開學過幾年兵法,雖然也停在紙上談兵,但是兩世為人,一些見識還是有的。
王韶所提出的一些觀點,他聽了以後,都感覺受益良多。
…………
下午,趙興正在批閱紮子,內侍前來稟報,盛維求見。
“讓他進來吧。”
趙興伸了伸懶腰,揉了揉眼睛。
“臣拜見殿下!”
不一會,盛維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兩個抱著木盒的太監。
“免禮。”趙興擺手道:“看來你是給孤帶來了什麼好消息啊。”
“殿下神機妙算,火窯的工匠花費數年時間,終於把殿下要求的透明琉璃燒製出來了。”盛維說道。
“哦?”趙興聞言一喜,說道:“快拿給孤瞧瞧。”
兩個捧著木盒的太監連忙上前,把木盒放在桌案上,打開了蓋子。
小心的取出了裡麵的東西。
趙興拿起一個玻璃茶盞,仔細的打量了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