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的百姓不好說,但是去年租種官府田地的那些百姓肯定會。”王安石十分肯定道。
“介甫為何這麼如此肯定?官府收租更少,那些百姓雖然沒有積蓄,但是今年豐收,日子也不算難過才是。”趙興疑惑道。
“殿下有所不知,這些百姓之前都是地主鄉紳的佃戶,被剝削的厲害,幾乎都沒有積蓄。耕地使用的牛和器具都是從官府借用的,但是長此以往肯定不行,百姓也想有自己的牛和器具。今年雖然豐收,但是糧價也隨之大跌,百姓還需要換取彆的生活物資,剩不了什麼的,哪有錢購買農具耕牛。”王安石說道。
這些都是他這段時間下鄉調查到的情況。
因此他說出來十分自信。
“倒是孤有些理想當然了。”趙興微微搖頭。
確實,豐收對百姓來說既是好事,也非好事。
穀賤傷農!
那些所謂的盛世,非常喜歡用糧價來衡量。
趙興記得他曾經看過一篇帖子,說開元盛世之時,糧食最便宜的時候鬥米五錢。
一鬥米是十二斤多,雖然每個朝代斤量不同,但也大差不差。
一鬥米五文錢,何等便宜?
然而盛世物價上漲是肯定的,糧食便宜,彆的東西價格卻在漲。
所謂的盛世,百姓真的過的幸福麼?
普通百姓幾乎隻靠種地,所有收入都是地裡的產出,財米油鹽都要靠賣糧來換取。
當然了,趙興並不是貶低盛世。
彆的不說,盛世之下的百姓最起碼不至於餓死。
“既然如此,那就推行吧。”趙興說道。
“是!”王安石應了一聲,微笑道:“臣最近下鄉了解民生,發現從官府租種田地的百姓,好像都供奉了太子殿下的長生牌位!如今殿下可謂是萬家生佛!”
長生牌位主要是為活人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感謝恩德,祈求福壽、健康、增福、添祿、消災等。
一些人受了恩惠,就會為恩人立個長生牌位,上麵寫著恩人的名字,每天清理牌位,上香供奉。
“這…”趙興聞言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被人天天上香供奉,還是個牌位,總感覺跟祭拜死人似的。
“還有不少百姓還想來汴京親自感謝殿下,卻有些擔心,因此不敢前來。”王安石說道。
趙興聞言心裡很是複雜,他想要變法,是為了百姓麼?
或許有,但是並不多。
變法更多的還是維護統治。
君如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李世民說的,其實李世民隻是引用。
實際上是出自《荀子·王製》。
統治的穩定與否,確實取決於百姓。
貪官汙吏橫行,奸臣當道,說到底損害的還是民心。
若是百姓生活富足,哪怕有人再怎麼忽悠,也沒多少人願意造反,天下自然穩定。
趙興不算什麼好人,因為他清楚百姓的重要性,所以才想著善待百姓。
百姓的感激在他看來受之有愧。
不過趙興很快就釋然了,論跡不論心,論心無聖人。
自古以來善待百姓的皇帝,又幾人是真心憐惜百姓的?
說到底都是為了維護統治罷了。
若是維護統治需要殺戮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那些皇帝也不會手軟。
自己出發點不是又怎麼樣?
隻要自己將來變法成功,滅掉西夏奪回燕雲十六州,後世一樣會把他和秦皇漢武比肩。
“不說這些了,介甫既然準備好了,那就開始實行吧。注意一定要監督好,惠民之策不能成為害民之法,明白麼?”趙興說道。
“是,臣定不負殿下厚望!”王安石恭聲道。
王安石離開後,趙興沉思了起來。
之前對付周宜中,雖然有為父皇出氣的意思。
其實也有為青苗法做鋪墊的意思。
不過因為周宜中的死,效果大打折扣,不知道青苗法的推行,阻力大不大了。
“殿下!”
一聲呼喊打斷了趙興的思緒。
趙興回過神來,問道:“何事?”
“盛正嬪和盛側嬪在花園遊玩,和黎良娣發生了衝突,盛六姑娘被打了板子。”報信的太監說道。
趙興聞言臉色一沉:“把事情經過說一遍。”
“奴婢也不甚清楚,說是盛六姑娘頂撞了黎良娣,被黎良娣讓人打了手掌板。奴婢聞訊就來給殿下報信了。”太監說道。
趙興聞言起身,往外走去。
雖然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以明蘭小心謹慎的性子,怎麼敢頂撞黎良娣。
看來有人嫉妒了,故意在找麻煩。
三章奉上,還欠更一章,還欠一章。
明天大概應該能還完,我儘量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