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借錢的利息非常之高,九出十三歸那是當鋪抵押的利息算法,真正借錢的利息比這個高多了。
而官府借錢隻收十分之一的利息,在這個時代可謂是低的發指。
然而百姓得知後,對此並不感興趣。
根本原因就是官府缺乏公信力。
雖說開封府清量田畝,租給百姓,收的租子非常低。
但是隻有一百多萬畝土地,又分散在十幾個縣,租種田地的也是一些脫離地主鄉紳的佃戶。
對官府形象改善並不是很大,大多數百姓還是對官府缺乏信任。
哪怕官府借錢的利息低,大多數百姓依舊還在觀望,並沒有人行動。
不過那些租種官府田地的百姓,得知這個消息很是興奮。
他們和那些有著自己田地的百姓不同。
佃戶之所以忍受地主鄉紳剝削,是因為他們必須依附地主鄉紳才能生存。
這些佃戶身無長物,租種地主的土地,一年到頭溫飽都難以維持,一旦脫離,他們隻能餓死。
被剝削的久了,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
而能夠選擇脫離地主鄉紳,選擇租種官府的土地,都是佃戶中膽子非常大的那一小部分。
那些有田的百姓有所顧慮,他們卻沒有。
畢竟他們什麼都沒有,當初脫離地主鄉紳,就是在博。
既然博過一次了,他們自然不介意再博一次。
而且第一次他們已經得到了好處,對官府也有了一些信任度。
因此很多租種官府田地的百姓,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趕去縣衙,詢問如何借錢。
這一詢問,他們得到一個更驚喜的消息,對於租種官府田地的百姓,審查手續非常簡單。
不少人沒用多少時間,就辦完手續,拿到了錢財。
拿到錢財,買農具的買農具,有一些甚至幾家湊到一起買了耕牛。
隨著這些百姓的宣傳擴散,一些家中有田,卻有著各種困難的百姓,也抱著試試的態度去借錢。
官府公信力低,除了官員本身的問題外,和口口相傳也有一定的關係。
很多百姓未必受過官員剝削壓迫,但是多少都聽過一些。
有人見過黑暗不相信光明,也有人見到的都是黑暗,根本不知道光明。
然而當有百姓誇讚官府好的時候,那些沒有見過光明的,還是想看看光明。
隨著這些百姓也有不少人借到錢,借錢的百姓越來越多。
那些地主鄉紳有些坐不住了。
要說之前清量田畝是從他們口中奪一塊肉,那麼現在的青苗法,就是在斷他們的根。
對於地主鄉紳來說,家中田地都不算少,隱田被查出,雖然有些肉疼,倒也不是完全接受不了。
然而官府以極地的利息借錢給百姓,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田地每年產出才多少?
就拿開封府附近的田地來說,種植小麥一畝地的產量在一石左右。
而如今的糧價,一石在一千二三百文左右。
去掉繳納給朝廷的,和分給佃戶的一畝地收入大概在五百文左右。
然而地主需要提供牛和農具等等,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以千畝為算,一年的收入也就幾百兩銀子。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算是巨款了,但是對於地主鄉紳來說,並不算什麼。
他們積累財富,並不完全靠土地的收入。
更多的時候,地主鄉紳在糧食收上來後,並不會拿去賣,而是囤著。
附近百姓若是有缺糧的,或者缺少良種的,他們就會借給百姓,收取高額的利息。
百姓還不上,要麼拿田地抵債,要麼賣兒賣女,反正他們總歸有辦法讓百姓還上的。
隻有囤積多了,他們才會賣掉一些。
而官府借錢給百姓,利息還那麼低,隻要樹立了公信力,到時候誰還會找他們借錢借糧?
雖然當初阻止清查田畝,各縣都有地主鄉紳被抄家。
但俗話說的好,好了傷疤忘了疼。
更何況當初被抄家的不多,開封府十幾個縣,平均下來一縣還沒有一家。
當初抄家的震懾力早就過去了。
各縣地主鄉紳開始聯絡商議應對的辦法。
…………
東宮
自從青苗法推行,趙興就命殷漢章密切注意汴京的動靜。
然而一連幾天過去,汴京城內都對青苗法議論紛紛,朝中官員好像一點反應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