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搖了搖頭,說道:“殿下,君實其實也一心想要解決朝廷積弊,隻是在解決積弊的方法上和臣不同,沒什麼好生氣的。君實和臣斷了聯係,也非因臣不同他之所想。”
“哦?那是因為什麼?”
“斷絕聯係前,他曾給臣來過一封信,信中言他和臣理念不同,若是聯係,必然想說服對方。可是他和臣的性子都比較堅定,如此隻會影響兩人的情誼。既然如此,兩人乾脆從此以後斷絕聯係,用自己所學,來證明誰對誰錯。”王安石說道。
“你們倒是很有自信。”趙興先是誇讚了一句,然後臉色微冷,說道:“那你們可曾想過如此對朝廷的危害有多大?”
之所以誇讚兩人有自信,是因為兩人約定用自己的才能來證明自己所想。
不管是王安石的變法,還是司馬光主張的吏治,兩人要想一展抱負,都必須身居高位才行。
那時候兩人官職不高,卻做出這樣的約定,可見兩人何等自信。
兩人確實有自信的資本,後來兩人先後擔任相公,主持朝政。
然而兩人圍繞變法與否的鬥爭,帶動了黨爭,不僅沒有讓大宋變得欣欣向榮,反而讓朝堂鬥爭十分嚴重。
王安石聞言有些茫然的看著趙興。
他不知道趙興為何突然發怒,畢竟他也預料不到未來的事。
“司馬光近幾日就要到東宮來任職,既然你和他相熟,到時候你代孤為他接風洗塵。”
趙興臉色緩和了下來,為了未來沒發生的事怪罪兩人,確實有些不該。
不過既然司馬光和王安石相互都說服不了對方,那就讓他們繼續說服對方去吧,省的司馬光來煩他。
“是!”
王安石雖然覺著有些莫名其妙,不過還是應了下來。
“對了,你抓人之時務必確保證據充足,不能授人以柄。”趙興說道。
“臣謹記殿下囑咐!”王安石恭聲應道,見趙興沒有彆的吩咐,便告辭離開了。
…………
王安石很是雷厲風行,既然趙興吩咐現在動手,他也沒有耽擱,離開東宮後,回到開封府衙便行動了起來。
為了防止那些地主鄉紳提前得知消息,他並沒有動用下麵縣裡的衙役,而是從開封府這邊直接調動衙役抓人。
這麼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開封府一眾官員。
不過開封府的官員都知道王安石乃是太子殿下的心腹,即便心裡好奇,也沒敢打聽。
盛紘身為開封府少尹,卻是不得不詢問一下。
當得知是趙興的命令,盛紘不敢再問,反倒主動配合了起來。
有了盛紘配合,很多事情都變得簡單了起來。
很快,開封府衙的衙役班頭都被召了回來,王安石一番吩咐後,這些班頭便離開了府衙,召集手下幫閒,離開了汴京。
所謂幫閒,其實就相當於零時工。
古代衙役的俸祿都是由州縣官員來發放的,並不用朝廷出錢。
州縣官員也不可能養太多衙役,但是在一些時候,衙役少了有不夠用。
於是就有了臨時工的幫閒,這些幫閒都是衙役自己找的,每個衙役能找十個幫閒。
若是上麵派發任務,這些衙役覺得自己完不成,就會召集幫閒幫忙。
這些幫閒雖然沒有俸祿,但是平常出任務能夠撈一些油水,這層身份或許不算什麼,但是欺壓普通百姓卻夠用了。
汴京的治安有五城兵馬司負責,因此開封府衙的衙役並不多,隻有一百多人。
山上幫閒就是一千多人,抓人倒是夠用了。
那些地主鄉紳雖然養了一些護院,但是天子腳下,也擔心犯忌諱,養的並不算多。
加上這些衙役代表的是官府,除非想要造反,否則沒人敢反抗。
這一天,靠近汴京附近的幾個縣城,有二十幾家地主鄉紳被衙役帶著手下幫閒找上了門。
家中少的被抓走了幾人,多的十幾人,有幾戶人家甚至全家都被抓了。
抓到的人全部被押送回了汴京,那些沒有家人被抓的地主鄉紳都被嚇壞了。
有人連忙派人去打聽消息,也有人派人聯絡自己的靠山,還有人緊閉門戶,甚至有人乾脆帶著一家老小跑去親戚家避難了。
在王安石忙著抓人的時候,汴京城內不知何處傳出一首童謠,很快傳遍了汴京。
童謠的內容是在誇讚官家清查田畝,實行青苗法,惠及百姓的事。
這童謠不用說,就是趙興的手筆。
趙興卻沒有理會這些,這個一早,陪張桂芬一起去了英國公府。
自從張桂芬嫁給趙興後,這還是她第二次回來。
上了馬車後,張桂芬神情就很是雀躍。
“孤都說了,你平常無事可以經常回來看看,弄的好像孤不準你回去的一樣。”趙興責怪道。
“臣妾是太子妃,不得以身作則麼。若是臣妾三天兩頭往娘家跑,其餘妃嬪該怎麼想?”張桂芬搖頭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