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舉不妥!”
胡中言出列道:“一人為私,二人為公!審查彭侍郎,當由三司會審才是!”
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禦史台。
刑部掌管天下律法和刑獄,大理寺則是負責審核天下刑名,維持司法公正,防止產生冤假錯案。
而禦史台的職權則是監察、彈劾及建議。
一般大案要案,為了保證公平公正,才會進行三司會審。
彭清忠是吏部侍郎,位高權重,審理他,自然需要三司會審。
胡中言之所以如此提議,還是對嚴寬此人有些拿不準。
之前嚴寬帶頭彈劾,阻止趙興實行青苗法。
可是趙興登基後,刑部尚書告老還鄉,最終趙興拍板,由嚴寬擔任刑部尚書。
萬一嚴寬已經投靠了趙興,由他來審理,彭清忠的麻煩就大了。
他也沒少收彭清忠的好處,要是彭清忠把他供出來,他也要麻煩。
“胡愛卿說的也有道理,那就由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三司會審吧。為了公平公正,就由三部主官共同審理!”
趙興淡淡道:“另外,昨日見了遼國使臣都一起查查!”
“陛下!”韓章出列道:“此事不妥!遼國使臣拜訪的都是朝中重臣,若隻是因為他們見了遼國使臣,便將其都查一遍,使的人心惶惶,怕是要中了遼國之計!”
韓章倒是沒有什麼私心,隻是覺得遼國使臣這麼做,打聽大宋是否有出兵之意還是其次,更多的還是想把大宋的水給攪渾了。
一但大宋內部亂起來了,自然不可能出兵。
遼國也不需要答應大宋的條件,取消歲幣。
韓章並不知道趙興的打算,也不認為大宋能夠滅掉遼國。
在他看來這次是很好的一個機會,一旦錯過,以後想讓遼國取消歲幣,就難了。
“大相公不必多言,朕絕對不能容忍朝中有人和遼國暗通款曲,此事就這麼定了。”趙興擺手道。
見趙興如此堅決,韓章猶豫了一下,也沒堅持。
他若是繼續堅持反對,隻會讓大宋內部更亂。
被此事一弄,其餘官員也沒有上奏的心思了,早朝就這麼倉促的結束了。
趙興在百官恭送聲中離開,百官這才心思沉重的離開了大殿。
許多人都在想一個問題。
趙興是早就有意要對彭清忠下手,這次隻是順勢而為。
還是說,隻是想借著這次的事情殺雞儆猴。
看似好像都一樣,實則有著本質的區彆。
要是前者還好,趙興能提前掌握那些證據,很正常。
但若是後者,就說明趙興一直有暗中調查朝中官員。
那他們的一些隱私,做的一些事,會不會也被趙興掌控了?
一想到這種可能,哪怕是自詡清廉的官員,心裡都有些不安。
畢竟他們哪怕沒有貪贓枉法,卻不代表真的一點問題沒有。
不過這件事,趙興注定不會告訴他們答案了。
嚴寬看著往日和他私交不錯,下朝後都會同他一起的幾個官員,今日下朝後卻遠遠的躲著他,心裡一苦。
從趙興讓他擔任刑部尚書開始,他就知道這個尚書沒那麼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