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宋遼兩國有兄弟盟約在。
即便沒有盟約,單憑耶律乙辛謀反,蕭太後和遼國小皇帝代表著正統,大宋都不能這麼做。
漢人對於正統非常在意,拋開這一點,真要按那些人說的去做,等於是怕了遼國。
彆說從遼國獲得好處了,反而是在向遼國示弱。
“朕明白兩位愛卿的意思,已經命人傳達旨意,禁止蕭太後等人入境。”趙興說道。
這件事讓他想到了明朝時的一件事。
這是發生在朱棣時期的一件事,安南權臣把安南王室全部殺光了,然後以安南王室無人繼承王位,他受百官推選,繼承王位,請求大明冊封。
因為當時的安南乃是大明的附屬國,王位更替,都需要報備大明,經過大明的同意。
朱棣得知後根本沒有在意,直接同意了。
結果沒多久,就有自稱安南王室的人來大明告發。
朱棣得知後雷霆震怒,當即派兵征討安南。
雖說他自己是造反奪得的天下,但對外說的卻是清君側,皇帝消失了,才不得不登基的。
這件事一個處理不好,甚至會讓人旨意他皇位的合法性。
因為他冊封了一個叛逆之臣,繼任王位。
趙興雖然沒有這方麵的顧慮,但是正統還是要維護的,不可能把蕭太後等人送去遼國。
甚至蕭太後等人進入大宋,趙興都不能驅趕。
否則消息傳開,就好似他怕了遼國一樣。
不過他並沒有說顧廷燁已經告知秦州那邊,禁止蕭太後等人入境。
畢竟現在顧廷燁已經不在秦州任職了,秦州那邊也不歸他管,顧廷燁這麼做,有些越俎代庖了。
“朕召你們來不是說這件事的。”
趙興擺了擺手道:“董氈接納了蕭太後等人,即便大宋不讓其入境,他把蕭太後等人驅逐出河湟,等耶律乙辛穩定了內部,也很有可能以此為借口,攻打河湟。若是如此,該如何應對?”
董氈的做法更像是陽謀,從他接納蕭太後等人開始,無論大宋讓不讓蕭太後等人入境,也已經入局了。
除非大宋願意遼國占據河湟。
顯然這一點是大宋不能接受的,一旦遼國對河湟動兵,大宋必然要從北方出兵,逼迫遼國退兵。
可在遼國內亂平息的情況下,簡單的出兵根本沒有用,必須得真打起來,還得打敗遼國,才能迫使遼國退兵。
“陛下,董氈狼子野心,必成後患,臣認為應當直接出兵,滅掉董氈。屆時,遼國就不能以此為由對河湟動兵了。”韓章說道。
“此時出兵,西夏難道會坐視不管?甚至連遼國那邊都會出兵乾預。”趙興搖頭道。
他此時已經有些後悔讓董氈入河湟了。
原本以為董氈需要依靠大宋,短時間還是能掌控的,沒想到董氈居然如此不安分。
此時出兵已經晚了,董氈兵力不少,沒有那麼好滅。
一旦不敵,他也可以投靠遼國或者西夏。
這樣等於是逼他投靠遼國西夏,這也是董氈有持無恐的原因。
“陛下,讓董氈入河湟,可是大相公出的計策。如今出了問題,大相公難逃其咎,臣認為應當追究大相公的罪責!”一個官員出列道。
“夠了!”
趙興不等其他人開口,嗬斥道:“朕召你們來是商議對策的,不是讓你們攻訐他人,追究責任的。這件事是大相公出的計策,可也是朕同意的。要是追究,朕的責任最大。”
雖說他有些後悔讓董氈入河湟,但是這件事並不怪韓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