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的點心都是那種精致卻很小的形狀,趙興特意讓禦膳房做的大一些。
雖然如此,可為了能夠保持形狀,不碎開,也大不到哪去,還沒有小丫的手大。
趙興一口就咬掉了一半,小丫並沒有任何不舍,反而笑的很開心。
“唔…好吃,你也吃。”趙興含糊不清道。
“嗯。”
小丫咬了一口,高興的眼睛都咪了起來。
這是她吃過最好吃的東西。
“再給你一塊。”
趙興咽下點心,拿了一塊點心遞給了小丫。
“不要。”小丫搖了搖頭。
“嗯?”
趙興一愣,問道:“是不好吃麼?”
“好吃,這是小丫吃過最好吃的東西。”
“那為什麼不要?”
小丫說道:“吳媽媽說了,每個人都一樣多,不能多要。”
趙興聞言沉默了,小丫頭明明才兩三歲,卻懂事的讓人心疼。
“沒事,這塊是哥哥的,你請哥哥吃,哥哥也請你吃。”
小丫聞言看向了吳媽媽,見她點頭,才接了過去,說道:“謝謝皇帝哥哥。”
…………
“陛下怎麼了?”
傍晚時分,趙興和張桂芬才啟程回宮。
上了馬車後,張桂芬見趙興在發呆,關心道。
“沒什麼。”
趙興搖了搖頭道:“朕在想,禮法中,子女有任何不孝,不僅要被人唾棄,甚至還會被處罰。可父母拋棄孩子,卻不用受任何處罰,也不會被道德譴責,你說這公平麼?”
封建社會中,子女彆說不贍養父母了,就是頂撞父母,都算是不孝。
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去報官。
可父母卻能光明正大的拋棄孩子。
“是很不公平,可是規矩就是這樣,陛下又能如何?”
張桂芬安慰道:“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未必對。可臣妾相信,大多數人,若不是逼不得已,肯定舍不得舍棄自己的孩子的。”
“是啊,不怪他們父母,是這個世道。”趙興歎息道。
“臣妾沒有指責陛下的意思,這天下…”
“好了!”
趙興拉著張桂芬的手,打斷了她的話,微笑道:“《禮記·禮運》中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天下大同太過美好了,並不顯示。不過讓老有所終,幼有所養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律法隻有不孝有罰,顯然不夠的,朕準備製定律法,懲處那些拋棄孩童的。”
“可皇後說的也對,若非逼不得已,怎麼會有那麼多拋棄子女的。還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行。”
除了一些聽信謠言,說什麼頭胎生女兒,要溺死才能生兒子,否則就會一直生女兒,把女兒給溺死的。
大多數人丟棄子女還是因為養不活。
養大子女代價不大,哪怕再狠心的父母,也不至於拋棄孩子。
趙興之前讓盛維聯係那些到大宋進行貿易的異國商人,讓那些商人帶一些大宋沒有的種子來。
那些商人為了巴結趙興,倒是送了很多。
可惜趙興讓人試種,不是種不活,就是種活了,卻不是糧食種子。
雖然豐富了大宋的植物種類,還有一些是大宋沒有的蔬菜。
可並不能增加糧食產量,意義不大。
趙興甚至想著要不要派人出海,前去搜尋玉米土豆的種子回來。
即便這些種子,如今的產量沒有後世高,可再差也比大宋現在的稻子麥子這些高吧?
讓天下百姓,有充足的田地能夠養家糊口,這並不顯示。
曆朝曆代,開國之初,百姓能夠分得大量田地,並不是因為地主鄉紳死的太多了,而是普通百姓死的多。
趙興前世看過一個帖子,說富不過三代,窮也不過三代。
因為古代災荒,天下大亂,死的都是窮人。
等天下安定後,人口銳減,原本占著大量土地的地主鄉紳也逃走了,大量田地荒蕪,朝廷自然有土地分配給百姓。
可以說,曆史上那些大一統的朝代滅亡,其實就是一次再分配。
可如今大宋是中期,人口大量增長,即便清查出來的那些田地,分配給百姓,也隻是杯水車薪。
除非趙興把天下地主鄉紳都給殺了。
但這樣顯然不現實,地主鄉紳也非都是壞人。
富者更富,這一點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哪怕地主鄉紳不利用一些手段兼並土地,因為糧食產量低,百姓沒有抵抗災難的風險,土地向少數人手中集中,都是不可逆的。
想要改變這一點,增加糧食產量,發展工業,讓一部分人口不依賴土地也能生活,才是長久之道。
古代重農抑商,不就是因為糧食產量少,需要保障糧食充足,必須要抑商麼。
大宋商業繁榮,也是因為戰亂導致大量人口往南方遷移,南方得到了極大的開發,加上占城稻產量高於漢人原本種植的水稻。
糧食產量足夠,才能發展工業。
回到皇宮,張桂芬回了後宮,趙興則去了龍圖閣。
“陛下,這是臣和一眾大學士,根據陛下的意思,初步擬訂的章程,請陛下過目!”
趙興剛到龍圖閣不久,張慶之就到了。
趙興接過張慶之擬訂的章程,簡單的看了一下,說道:“這件事暫時先擱置吧,之前是朕沒有想清楚。”
張慶之擬訂的章程,完全是按照趙興的指示擬訂的。
百姓不得拋棄子女,一旦被發現,不僅要罰錢,還要被杖責。
子女多者,可以減免賦稅徭役等等。
趙興已經想明白了,此時推行這些用處不大,還是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然後再推行處罰,雙管齊下才有用。
打發走張慶之,趙興便忙著處理紮子了。
今天耽誤了一天,晚上隻能加班了。
…………
“外臣拜見大宋皇帝陛下!”
梁乙埋和幾個西夏官員走進大殿,躬身行禮道。
“免禮!”趙興擺了擺手,微笑道:“不知夏皇譴使來,所謂何事?”
“事情重大,外臣不便口述。這有一封吾皇的親筆書信,請大宋皇帝陛下過目!”梁乙埋雙手捧著書信道。
三水上前接過書信,送到了趙興手裡。
趙興展開書信看了起來。
好一會,趙興收起書信,微笑道:“夏皇所言之事,朕需要好生考慮考慮。”
“吾皇說,此事不可拖延太久,望大宋皇帝陛下,儘快給外臣一個答複。”梁乙埋說道。
“朕知道了,你們先回去休息吧。鴻臚寺卿,替朕好好招待他們。”趙興淡淡道。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