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前的老人還是那樣的溫潤,仿佛周圍根本不是朝廷,而是一個沁潤了江南煙雨的小鎮。
果真腹有詩書氣自華。
但是洛青青有些疑心。這位之前不是還在當眾打自己的臉嗎?怎麼今日?……
洛青青發動了自己的技能,沉下心來,認真傾聽著這人的心聲。
【一群小兔崽子,讓你老師我來示範示範,什麼叫挽狂瀾於既倒,拯大廈之將傾。】
……還挺狂野哈。
【磨磨唧唧的,這個皇帝到底要不要我接待使團?知不知道我爺爺當年,可是憑借三寸不爛之舌退敵之人?還不快快讓我接待!】
……更狂野了哈。
不過,蘇氏之所以能夠變成天下讀書人的典範,也有先祖的名聲在。
據傳,蘇氏先祖之前身著白衣,毫無披甲,手握大慶軍旗,憑借一身正氣,痛斥敵軍窮兵黷武,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讓天下百姓有倒懸之急。
敵方首領聽後羞愧難當,墜馬自殺而亡。
是不是羞愧難當不好說,隻怕是兵遇上了秀才,鬥嘴根本鬥不過,最後氣的想要殺了麵前的書生,結果被早就準備好的弓箭手一箭射殺了。
但是,在天下讀書人眼中,這就是讀書人的典範。
同樣,也讓洛青青欽佩。單論不披甲,身穿白衣,在所有敵方弓箭手麵前對著他們的首領,口誅筆伐這件事,就已經足夠有勇氣了。
“好!”洛青青道,“蘇公請纓,朕豈有不讓之理!”
蘇有哲欣然領命。
——
次日。
蘇有哲很久沒有這麼早的起來了。
夏天的天還蒙蒙亮,蘇有哲就已經醒了。昨晚,他睡得並不安穩。
先祖的事跡已經過去了一百年,他蘇有哲年輕時再怎麼驚才絕豔,如今也已經年過半百。
其實,他也有些不確定。
隻不過,蘇有哲就是看不慣那些朝臣互相推諉的樣子。國家都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還在顧著個人的安危?
他寫的科舉取士書裡頭,可沒有這樣一句話。
所以,對於這些人,蘇有哲能理解,但不支持。
管家服侍著蘇有哲穿好了衣服,麵上也是憂心忡忡。
蘇有哲歎了口氣,對著老夥計說道:“放心。我的腦子還沒跟著老了,必然不然那些不知禮數的蠻子討到便宜。”
管家苦笑一聲,道:“老爺明明知道,我擔心的不是這個。”
蘇有哲沒有回答管家。
他怎麼會不知道呢?如今當今皇帝越來越強盛,而且加重了任用寒門的比例,還跟蘇有哲鬨了一個恩科。
設卷人甚至不是蘇家的。以往都是蘇家出的人啊!
這樣的信號,朝裡的人精一個個早就知道了。
蘇有哲不是很生氣,甚至有些能理解皇帝的做法。當今朝堂,十個有八個能和蘇家扯上點關係,如果不打壓蘇家,那當今何以掌控整個朝堂?
不掌控整個朝堂,當今皇帝坐在龍椅上,和三歲小孩坐在大人身上表演節目,又有什麼區彆呢?
但,這並不代表蘇以哲不為家族圖謀,不為家族牟利了。
此次接待使團,就是一次牟利的機會。
蘇有哲和蘇氏,迫切的需要這樣一次機會,來向當今皇帝表明一件事。
整個蘇氏都是有用的,還是忠於皇帝的,希望皇帝不要再猜忌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