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聞言,點頭表示自己明白。
李鴻章微微頷首,然後繼續詢問道。
“對了,近期南洋地區的人口分布統計報告出來了嗎?”
大唐要對南洋事實管理,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要將南洋地區的人口數量,土地數量等數據給搞清楚。
如果不能將這些基礎數據整理清楚,那麼,大唐想要對地方進行實際控製,難度和阻力都將會非常的大。
所以,李鴻章在抵達南洋之後,便開始著手統計和收集相關數據。
王正聞言,隻是點頭道。
“大人放心,人口分布統計報告如今已經大致完成,隻等最後再核對一次,便會送來交由大人過目。”
李鴻章微微頷首,然後說道。
“儘快吧!”
王正點頭應是,然後告退離去。
李鴻章則是繼續審理批閱起了手頭的文件。
隨著大唐推動工業化與經濟發展的政策下達,最近整個南洋地方上,不斷有申請批地建廠,建立工業園的申請被提交給李鴻章。
雖然這其中沒什麼重工業,大多都是些農副產品加工,例如橡膠加工,水果加工,煙草種植,製糖,巧克力生產等輕工業。
但關於這些事情,依舊大多都需要李鴻章這個南洋總督親自過目和批複。
時間在忙碌中飛速流逝,很快便來到了第二天。
當天上午,李鴻章的秘書王正便將南洋地區人口分布統計報告給遞交了上來。
李鴻章第一時間放下手頭的所有事務,開始翻閱報告。
【南洋地區第一次人口普查人口分布報告】
【截止大唐開泰四年,開元曆4557年,西曆1860年末,目前,南洋地區共有華人280萬餘,土著510萬。】
【其中,華人之中,曆代移民南洋之華人後裔約120萬,近年來之大唐移民160萬。】
【這280萬華人,主要分布於婆羅洲,呂宋島,馬六甲一帶;土著則是各地都有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大唐所統計出來的土著人口數據,其實並不準確。
能被大唐所統計的,大多都是較為文明和開化的熟番。
這些熟番土著,都是願意接受大唐管理,願意在大唐治下討生活的。
數量更多的桀驁不馴的生番,則大多都不在大唐的統計數據之中。
嗯,襲擊大唐移民,乾擾大唐開發南洋的,也正是這些生番。
大唐組建治安隊要清繳的也是他們。
看著手中的人口分布統計報告,李鴻章知道,大唐想要拿下南洋,可謂是道阻且長。
不說彆的,光是從人口這方麵來看,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將一塊土地變成漢地,彆的不說,光是人口方麵,前提就是漢人占比得超過當地人口的一半。
隻有漢人變成當地的主體民族,才能將這片土地同化。
否則的話,是土著漢化,還是漢人蠻化,那是說不準的。
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一切的基礎。
而在如今的南洋,華人的人口卻是遠不如土著多。
光是願意接受大唐統治的熟番數量就差不多是華人的兩倍,就更彆提數量更多的生番了。
是故,在李鴻章看來,移民工作必須得加快推進速度。
想著這些李鴻章找出一本奏章,提筆寫了起來。
他希望朝中可以加大對南洋地區的移民力度。
將移民指標,從一年五十萬翻一倍,提高到一年一百萬。
大唐是從開泰二年開始向南洋組織大規模移民的。
開泰二年,三年,到今年四年,三年時間,官府組織一共移民了150萬,再加上一部分民間自發的移民,以及開泰二年前的一名。
短短幾年時間,大唐的移民數量便到達160萬。
按理來說,這個速度不算慢,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很快了。
但是,李鴻章對此並不滿足。
他迫切的希望大唐方麵能夠加大移民力度,以求加快南洋的開發進度。
唯有如此,他李鴻章這個南洋總督才能儘快乾出政績。
唯有如此,他李鴻章才能儘快入閣拜相,成為宰輔。
……
開泰四年的年關很快過去。
開年之後,李奕便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給放在了處理政務上。
如今擺在他麵前的政務奏章,第一份便是去年大唐的財政數據報告。
去年一年,大唐的財政總收入達到了驚人的五億六千萬。
和前幾年相較起來,增長幅度相當明顯。
幾乎達到了每年增長16%的地步。
雖然大唐如今正處於國力上升期,更兼之工業革命正處於爆發期,可這個增長幅度,依舊嚇人。
其中,光是稅收一項,就達到了驚人的四億三千萬。
其中,農稅,工商稅,關稅,地稅四者為大頭。
尤其是隨著大唐開海,以及工商發展,工業革命爆發,工商稅和關稅這兩個稅種的稅收總額節節攀升。
如今兩者相加,已經占據大唐財政收入總額之半數,差不多已有百分之五十二。
剩下的,農稅占百分之二十,和房地產有關的地稅約百分之十五,其餘稅種共計約百分之十四。
和去年的數據比起來,農稅占比明顯下降,工商稅,關稅,地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大唐稅收的主要增長額就在這三個上麵!
剩下的一億三千萬的收入,除去官府經營的國有企業的營收之外,就是軍火貿易,以及戰爭賠款。
其中,官府經營的國有企業主要是各地的大型煉鋼廠,化肥廠,水泥廠,造船廠,汽車製造廠,機械製造廠等大規模重工企業。
隨著大唐的工業發展,以及大興基建,這些企業發展的非常快,利潤也是逐年增長。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汽車製造廠了。
一輛汽車公開售價是1萬塊銀元,即便是給官員勳貴打折之後,售價也有8888塊銀元。
這裡麵的利潤最少都有一半。
去年一年,大唐的汽車製造廠生產出售了數百輛汽車。
這裡麵的利潤有多大,隻能說是可想而知。
軍火貿易也自不必提,由於其暴利性,軍貿始終是大唐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之一。
去年一年中,大唐的軍貿主要是三方麵。
一是緬甸,二是印度,三是美國。
其中,緬甸方麵多是現金支付。
而印度的話,則是辦的貸款。
戰爭時期的印度莫臥兒汗國即便想要現金支付,也給不出那麼多錢。
是故,隻能貸款!
戰爭結束後,莫臥兒汗國方麵會以糧食或是礦產來抵債。
嗯,以大唐目前的情況,糧食和礦產屬於再多都不嫌多的那種。
以大唐的人口數量,糧食和礦產再多也能消化掉。
而大頭,其實還是在美國方麵。
美國南北雙方為了打內戰,如今都在全力備戰,向大唐購置軍火武器。
大唐和美國的軍火貿易額已經連續數年提升,光是開泰四年一年,美國南北雙方共向大唐購買了小兩千萬塊銀元的軍火。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南北雙方在軍貿中的支付方式,除去現金支付之外。
還向大唐用鐵軌之類的工業品,以及勞務派遣來抵債。
之所以如此,則是因為大唐的第一條鐵路,便是和美國方麵合夥修的。
後來美國方麵要向大唐購置軍火,由於現金不足,便動了勞務派遣的念頭。
準備通過派人來給大唐修鐵路,借此抵債。
也就是說,如今,已經不是華工給美國人修鐵路,而是洋工給大唐修鐵路!
這個就叫做風水輪流轉!
而鐵軌,則是附帶產品!
大唐如今的鋼鐵產業雖然在飛速發展,但依舊有些無法滿足大唐本土大興基建的需求。
是故,在自家工廠的產能無法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暫時向外采購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反正拿軍火換鐵軌,以軍火貿易的暴利,大唐是肯定不會吃虧的。
除此之外,還有則是在南京新約簽訂過後,英國方麵給大唐的戰爭賠款。
4200萬塊銀元!
這對於大唐的財政收入來說,可實在是一項巨大的補益。
其他不敢說,最起碼,這4200萬塊銀元的戰爭賠款,完全足以覆蓋大唐對英國開戰之後的軍費支出。
甚至還有盈餘!
很快,李奕便翻閱完了大唐在開泰四年的財政收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