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一條擁有數學規律的電磁波,都從來沒有接收到過!”
“如果是休眠狀態,受到刺激後會蘇醒……這個可能性我無法排除!”
“但我還是認為,這是一艘外星人飛船的可能性極小,甚至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因為它的速度太慢了!”
“我們人類幾十年前發射的旅行者一號的速度,都能達到每秒十七公裡,擺脫太陽係的逃逸速度,現在以我們的現代技術,我們甚至能夠發射一個速度達到每秒上百公裡的探測器。”
“而這個雲朵,進入太陽係的時候,速度隻有每秒二十三公裡,這個速度對於星際旅行而言太慢太慢了!”
“按照這種速度,隨便飛到一個幾光年外的恒星係,都需要花費數千年!”
“這種速度,對於一個能夠進行星際旅行的文明而言,那簡直比蝸牛爬還要更慢!”
“就像是現在的我們,也不可能用每秒幾十公裡的速度,朝著半馬人座發射一個星際飛船進行跨星際旅行一樣,這樣做毫無意義!”
“假設對方是一個外星文明,而且還是一個能夠進行星際旅行的文明,那麼其技術至少是超出我們的,甚至要超過好幾個層次……但是很顯然,從目前的雲朵速度來看,並沒有體現出這種技術層次!”
“所以我的判斷是,雲朵如果真的是外星造物,那麼有可能是一種航天器殘骸,遭到某種外力攻擊,導致脫離,,衝擊力把它拋撒到了太空之中,並掙脫了當地恒星係的引力,進而開始漫長的太空旅行!”
“我覺得,風險固然有,但是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潛在的收益卻是巨大的!”
“我們不可能眼睜睜的錯過驗證地外文明存在與否的絕佳機會!”
“更不能放棄探測可能存在的外星人造物遺跡的寶貴機會!”
“一旦錯過,很有可能,就沒有下一次機會了!”
“畢竟不是什麼時候,太空裡都會有外星造物的殘骸漂流在太空中,然後剛好闖進我們太陽係裡的!”
高嘉遠的一番話,讓徐申學聽著持續沉思起來。
他開始考慮風險和收益問題……風險其實就一個,那就是如果對方真的是外星飛船,還是個活的……那事情就大條了。
如果是個善良文明,那麼還能正麵接觸,獲得對宇宙文明的更多新認知。
但如果是個邪惡文明,或者對方隻是看人類是一群螞蟻,想也不想直接就踩死了……那麼就完蛋了,搞不好人類文明都得被覆滅!
當然,也有可能人類把對方給乾趴下,畢竟這雲朵天體的速度相對於星際旅行而言太慢了,咋看也不像是技術很牛逼的樣子!
而收益,同樣龐大……這可是一次接觸潛在外星文明的機會,甚至還有可能從殘骸裡獲得一些新材料,針對性研究後,也許能推動人類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當然,也有可能什麼都無法得到……那隻是一塊天選之子的金屬礦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下給它弄了個這種獨特造型。
和高嘉遠說的一樣一切皆有可能!
搞得好,收獲巨大……搞不好,就有可能變成科幻電影裡描述的外星人入侵的巨大災難!
徐申學並沒有第一時間否定或肯定什麼,隻是道:“這事你得讓我好好想想,然後我也要向上頭報告,這種事也不是我一個人能夠決定的!”
“不過,提前的技術準備可以先搞,先把探測以及抓捕計劃完善,並同時進行探測器研發以及建造!”
“我會讓智雲衛星,威酷實業配合你們的!”
“不管最後探測與否,都先儘快拿出來一個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來!”
這個時候,高嘉遠道:“技術方案的事我會抓緊的,另外,如果徐董你們實在不放心,那麼到時候還可以讓探測器帶個氫彈上去,有什麼事直接引爆氫彈!!”
“核聚變爆炸上億度高溫之下,什麼外星人都得死!”
徐申學聽罷看了眼高嘉遠,得,這個四十多歲的天文科學家,已經有變成瘋狂科學家的苗頭了!
——————
聽過報告後,徐申學想了想,給京城那邊打了個電話,簡單的說了說情況。
然後就暫時放下這事了,這種事就和徐申學說的一樣,也不好直接決定,總得要商量商量啊,等討論好了再說……反正技術先準備著,如果要搞,就弄個探測器上去,如果不搞,大不了就是浪費一些準備時間以及些許小錢而已。
隨後,徐申學又帶著席婉清去看已經完成組裝,準備在明天發射的七號火箭的第一枚實驗火箭!
這火箭看上去比五號火箭大了不少,箭體要粗了很多……這是一款單體大直徑,采用液氧甲烷發動機的火箭,最大起飛重量達到兩千噸……比六號火箭的一千六百噸還要更大!
七號火箭的研發目的,本來就是為了取代五號火箭以及六號火箭,用以未來執行大量的常規發射任務,以獲得更低的發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能!
因為體型要大很多,所以看起來也相當壯觀!
而一級火箭之上,並不是傳統的二級火箭,而是體型要更大一些的白龍航天飛機,也被稱之為白龍二號航天飛機……單純外觀上,其實和原來的白龍航天飛機區彆不大,就是體積大了點!
當然,具體的技術特征變化還是極大的,連發動機都換了,不再使用煤油發動機真空板,而是使用液氧甲烷真空板發動機。
七號火箭的最大技術特征之一,其實就是使用了新研發的液氧甲烷發動機,用來降低發射成本。
而第二個技術特征就是,采用懸臂回收方式……這同樣是為了降低發射成本!
七號火箭,關乎南門航天未來至少十年以上的發射任務,其重要性還是很大的,要不然徐申學也不會親自跑過來觀看首次發射實驗了!
次日,上午時分,七號火箭正式在南門航天發射基地發射升空……而接下來,無數人都在現場或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關注著七號火箭獨特的懸臂回收方式能否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