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變引起質變。
緣分從不是偶然,而是之前每一個小事件承接在一起所導致的必然事件。
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相遇,也是他們從之前遇到的人中增加新的關係,一次又一次地刷新關係網所導致的關係網的碰撞——量變向質變的產生。
例如保姆惠玲。
這絕不是偶然事件,如果沒有她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與時家保持密切聯係,恐怕早就成為路人;如果不是她在時紅要忙碌的時候儘心儘力地照顧老太太,也無法得到老太太的信任;如果不是她一次又一次不顧吳立國的糾正叫他老吳而不是吳叔,淡化老吳的輩分觀,怕也不會得到吳立國的支持……當然,最重要的是,無論她如何做,時紅要並未表現出反感。
甚至在潛移默化中,時紅要也適應了自己忙碌的時候老太太由惠玲照顧,適應了回到家就有人給自己做好飯菜,適應了家裡麵的小事不會影響他的注意力,適應了……量的積累達到質的改變。
大抵就是所謂的緣分。
顧蒼靜默地吃著東西,目光掠過窗戶,看到外麵劃過的飛鳥。
宛如兩道流星,碰撞產生火花。
惠玲把菜買回來,就去做飯,秦伊人過去幫忙,片刻後老太太醒過來,吳立國則去照顧老太太……兩人仿佛達成了某種協議,分彆選擇了自己勸說的對象。
然後……
惠玲答應了:“我之所以不嫁人,等的就是他。”
老太太也點頭了:“惠玲不錯,屁股大,好生養!”
誒……好像哪裡有點不對勁兒。
總之,雙方都好像輕而易舉地答應下來,仿佛早有預料一般,至於說時紅要的意見……在老太太眼裡,沒他發言的權利。
就這樣,吃飯的時候,四個人就開始聊起接下來的步驟。
給時紅要確定婚事。
老太太仿佛十分精神,臉上的疲憊病態一掃而空;惠玲也一改剛才的羞澀,仿佛害怕老太太收回成命似的,一臉亢奮,老太太說一句她就說兩句;吳立國就在中間打哈哈,時不時出個歪招;而秦伊人,也仿佛參與了進去,竟然隻是把飯碗遞給顧蒼,接下來就不管不顧……
就是不管不顧。
顧蒼收回看鳥的目光,落在懷裡的碗上,忿忿地抱起來往嘴裡倒了一半的麵湯,也不管湯水灑落在身上,哼哼唧唧的。
寶寶好鬱悶啊……
“……老時肯定嫌麻煩,所以領完證之後,家裡早早準備飯菜就好,不用請親朋好友,也不用彆的儀式,否則他一定會特彆生氣……”
“不行不行,彆的儀式可以不要,但他得給他爹磕個頭,告訴他爹他結婚了。”老太太敲了敲桌子,“這個必須有。”
“彆呀,林嬸,你想想,咱們鬨這麼一出,他心裡絕對不會高興,要是再多事兒,估計就真的炸了,您聽我一勸,咱們來日方長,不差這幾天,咱們一步一步來,實在不行,等領了證,您帶著惠玲去給我叔磕個頭什麼的……”吳立國儘心儘力地勸著,同時其他倆人遞了個眼色。
於是秦伊人也點頭道:“奶奶,咱們一步一步來。”
惠玲附和道:“林嬸,就按老吳說得來吧。”
“可這不就委屈惠玲你了嗎?”老太太歎了口氣,話鋒一轉,又罵道,“那個不成器的小紅,整天就不乾個正事兒。”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