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一點,東京,澀穀住宅區的一幢高檔公寓內。
“你倒是會回。”
瀏覽著渡邊悠的那一條條回複,坐在沙發上的和田大吾不由得皺起了眉。
作為在業內摸爬滾打了數年,也拿過直木賞的老作者,他無比清楚這樣隨意的口吻代表著什麼
——即,渡邊沒想過立人設,也不打算立人設,隻打算做自己。
坦白的說,這種做法的風險是相當大的。
作品是作者與讀者相遇、溝通的橋梁,但它始終是橋梁,也隻能是橋梁,要是忘掉這一點,想用真實的一麵去和讀者溝通、接受媒體的采訪,一定是會吃苦頭的。
他就曾吃過類似的苦頭,且那時的他沒有任何辦法辯駁,隻能咬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不過!
他和渡邊,不,準確的說他現在所處的這個圈子和渡邊的關係是敵人。
那他隻能說,建議渡邊加大力度。
眼下越是真實,到時候吃的苦頭就會越大。
“特彆你還換了個題材。”
和田大吾看著屏幕上的那一行文字,不由得嗤笑了一聲。
推理要那麼好寫的話,每年就不會有那麼多想要轉這個題材,然後被編輯斃了的作者了。
是,他不否認,渡邊有才華,而且就市場驗證的結果而言,其才華一定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但問題是才華是需要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位置才能兌現的。
畢竟你總不能拿著寫實派的天賦去硬畫抽象派吧?
硬來,傷到的一定是自己。
“我現在就特彆期待一件事。”
和田大吾點燃了一根香煙,刺鼻的煙味在房間內彌漫開來。
“當你的讀者發現你的新書爛透了的時候,還會像現在這樣支持你嗎?”
對渡邊,他是既嫉妒又憤恨的。
嫉妒這人敢這麼不給他們這些抱團的人麵子,憤恨其讀者的超高粘性,要是當年他也有這樣的讀者群體,他也就不至於被欺負的那麼慘了,甚至一度到了必須要卑躬屈膝的地步。
所以他憎惡,所以他憤恨。
這也是他們這個圈子裡的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憑什麼就你可以這樣肆無忌憚?
憑什麼?!
“呼。”
他閉上了眼睛,悠悠的吐出了一口濁氣,調整起了自己那驟然起伏起的情緒。
渡邊的存在於他們而言就是如鯁在喉,光是看到他的名字就會讓他們不適。
偏偏去年他們還不敢報複,隻能先忍耐。
現在也終於是等到機會了。
發售日!對,發售日!
兀的,和田大吾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似得瞪大了眼睛,雙目血紅。
等你開始連載了,就彆怪我們要雞蛋裡挑骨頭了。
作為同行,要挑同行的毛病那可太簡單了,更彆說這次要挑的還是渡邊本就沒寫過的題材了,輕鬆加愉快。
既能吃流量,也能變著法的惡心仇人,這種好事兒真的是太難得了。
他唯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能給這樣辛辣的評價裹上漂亮的外衣,使其搖身一變成為‘合理的建議’。
皺起眉,他低頭思索了起來。
而像和田大吾這樣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
有的是想報私仇,有的是想拉踩,有的是想宣泄情緒,總之,在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的法則下,不少人都盯上了‘渡邊新書’這個話題。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先吃到流量就行,至於被罵,那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才需要考慮的,大不了被清算前發布個道歉聲明就行。
不管當事人原不原諒,隻要回應,就又能吃一波流量。
要是不回應,那大不了注銷賬號就好,畢竟起個新的流量號也不難,蹭就好了。
於是,如雨後春筍一般,當天空由夜轉晝,一批批夾頭去尾的,爭議性極強的垃圾短訊便湧上了各大社交媒體,開始帶起了第一波節奏。
但有些出乎這些人意料的,他們刻意留下的引戰部分並沒有引來戰,相反卻直接引來了罵。
當然,這是兩撥人的“互聯網互毆”,他們的目的也算達到了,畢竟引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勾起話題度,但問題是這次挨罵的人是他們,甚至都沒有人幫他們說話,是清一色的罵他們。
這就很尷尬了。
不少人就像是突然有了腦子似得,開始尋覓起了他們截圖內容的原文,然後在評論區裡貼了出來。
眾所周知,每一個爭議性強的話題,絕大多數人都是會先直奔評論區的。
自然而然的這部分想渾水摸魚,吃黑流量的博主被罵了個狗血淋頭,也就是這裡不是簡中互聯網了,不然就罵戰內容估計過不了審,心理承受能力差點的甚至容易被罵成玉玉症。
不過得益於這部分人的‘錯誤示範’,不少蠢蠢欲動但還沒行動的博主們也都冷靜了下來,開始更謹慎的考慮起了怎麼接這波流量。
當然,最沒想到的還是秋葉書社的運營成員們。
他們本來都已經做好了往裡投錢做宣發的準備了,甚至連預算都已經批下來了,可結果卻是還沒出力呢,流量就被渡邊這位當事人給帶起來了。
頗有一種當保鏢保護雇主,但遇到問題自己還沒出手呢,就見雇主抬手一槍ko了危險的微妙感。
那,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負責給雇主扣666?
不過嘛,這也隻是吐槽而已,運營部的成員們整體還是很開心的,畢竟節約了一筆預算的同時,還達成了目的,並且就眼下這個聲勢浩大的樣子,他們還能再往裡添一把火。
這麼好的機會不抓緊宣傳沒道理的。
而且他們有一種預感,假如這次《白夜行》能夠平穩落地,那秋葉書社又能多出一個收稿的板塊兒。
此前他們倒也不是沒有搞過連載模式,但很遺憾,受限於雜誌本身的銷量,連載的作品就算質量不差,最後也還是泥牛入海,反響平平。
甚至還有讀者專門寄信過來,表示他們還是放棄這個板塊兒吧,主要太容易耽擱人了
——最讓人無奈的是,等那本連載的完結後,他們用整本出版的方式,那本書還拿下了那一季度的最暢銷前三。
這就很尷尬了。
雖然作者本人沒說什麼,但書社這邊負責雜誌的一圈人的心情都很複雜。
時間就這樣一點點過去,隨著秋葉書社後續宣傳的跟進,以及許多讀書博主的理智發言,在24小時後,‘渡邊的新書’登上了熱搜榜。
雖然沒有登頂,隻是躋身了一下前五,但也算是從側麵印證了渡邊的火熱程度。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白夜行》正式發售的當天。
“人會不會有點太多了……”
看著鎖著的玻璃門外烏泱泱的人群,古木屋書店的工作人員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不過他也沒忘記自己的責任,在把最後一本秋葉書社的雜誌放上貨架後,他深吸了口氣,拿起鑰匙,走到了門口,接著就像是美劇裡麵對屍潮的主角一樣,深吸了一口氣,打開了門鎖。
而後,烏泱泱的人群就這樣把他吞沒。
三分鐘後,隨著一幫期待的讀者把書架上的第一批雜誌買空,《白夜行》正式吹響了其進攻的號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