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帥,吐蕃莊稼產出低,種子和收成的比例隻有一比五,雪災風災也多,什一稅其實不少了。”
吐蕃農奴的賦稅很重,全年收獲的一半,都要交納出去。
可實際上,王廷也收不到多少稅。王廷隻收什一稅。
農奴大部分的賦稅,其實都交給了各級領主和大小寺廟。
造成的後果是,廣大農奴非常貧困,可朝廷財政也並不寬裕,而大小領主和活佛卻富得流油,過著窮奢極欲、荒淫無度的生活,享受著人間富貴。
這一點,和大夏差不多。
不同的是,吐蕃的蛀蟲是領主和僧人,大夏的蛀蟲是文官集團和明氏宗室。
但相對大夏農民,吐蕃農奴更慘。
大夏農民隻是因為窮,社會地位卻不低,核心是分配和吏治問題。
吐蕃農奴不僅很窮,還是下等人,核心是等級製度問題。
洛寧雖然不敢廢除農奴製,可他廢除了各級領主頭人,也拒絕供養寺廟,隻讓屬民交納什一稅。
如此一來,龍錯領的農奴負擔大大減輕,身份也自由了很多。
沒有農民之名,卻有農民之實了。
實際上,《城主令》頒布推行之後,龍錯領已經沒有農奴,隻有農民。
百姓的生活日益好轉,四個部落開始恢複生機。
這讓洛寧收獲了一大波民心,卻也引起了順州高層的極端仇恨。
之前派兵冒充賊寇攻打龍錯,就是為了報複。
蘭澤聽到洛寧的話,不知不覺間就盯著洛寧的臉。
這個人,還真是與眾不同呢。
“洛城主真是宅心仁厚,菩薩心腸。”桑布雲丹斟酌著說,“真如你自己所說,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不過…對農奴施恩容易,收恩卻難啊。吐蕃人說,牛馬最終被鞭策而行。用夏人的話,他們都是畏威而不懷德。”
“對他們太好,養刁了他們的胃口,今後就難辦了。”
洛寧當然不認同桑布雲丹這看似有理的統治者說。
他對農奴好,除了因為自己的人道思想,也因為他需要願力,需要強壯的兵員。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