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元東已經是第不知道多少次跑宋家莊了,他來的目的很簡單,便是想要讓宋陽出麵,幫他討回來被溫武搶走的那些玉米種子。
宋陽沒答應,一次次的敷衍著。
當初之所以沒有提到這些被搶的玉米種子,主要還是因為渝州城確實是非常適合種植玉米,那邊有著大片的良田,而且從林北書這裡得知,玉米溫武他們是確實要種的。
那麼這個就不能搶,因為宋陽需要有人幫自己分擔壓力,三年之後的大災來臨,老百姓們會流離失所找不到吃的,那些鄉紳土豪也會變成一股力量,所有的人總不能都盯著自己嘛,渝州城就是一個很好的分擔壓力的地方。
所以鄧元東想要宋陽幫他出頭的想法自然是癡人說夢。
再說之前彼此之間的關係原本就已經鬨到了決裂的地步,後麵雖然好了,但那也隻是不過是生意而已,他給了銀子,宋陽,賣給了他玉米種子,僅此而已。
他拿著種子出門被人搶了,這跟宋陽又有什麼關係呢?
最後,無奈的鄧元東隻能大聲的咒罵著溫武跟渝州軍,然後再次出血從宋陽這裡購買了三萬斤玉米種子。
不是他不想多買,而是宋陽不敢再賣了,這已經是他能再賣出去的極限種子數量了。
剩下的十五萬斤,是他接下來要留種要種下的,如果全部都發賣了的話,那麼最後的情況他都控不住了……
之前的總玉米數額賣給了老鄧二十萬斤之後,又零星的賣給了村民們,附近的百姓們,僅剩二十萬斤,現在又被老鄧買走了三萬斤,隻剩下十七萬斤,還有兩萬斤的餘量以備不時之需。
而老鄧沒有買到足量的種子之後,他又開始在民間想辦法了,因為民間發賣出去的種子可是不少的,所以他出了高於宋陽售賣玉米種子一倍的價格收購玉米種子。
還真彆說,真有不少短視的家夥將自己手裡的那點玉米種子都賣給了鄧元東,他們認為自己狠狠的賺到了一筆,甚至還有賣掉了玉米之後,重新跑到宋陽這裡來低價買的。
他們多雞賊啊,一轉手,便能賺一半的銀子。
但是不好意思,這個漏洞迅速的被宋陽給堵住了,不賣了,貴賤不賣了。
宋陽還記人記下了那些把玉米種子都賣給了鄧元東的那蠢貨,這些人以後沒東西吃了過來討飯也絕對不會再給他們糧食的,簡直蠢!
宋家一直都在招人,除了招取打手武士之外,還有便是招取長工,有膽子跟著宋陽乾的,宋陽給的薪水絕對不低,沒有膽子殺人放火的,那就當長工,待遇也是相當不錯的。
所以短短兩三個月,宋陽手底下便嘯聚了上千號人。
有一部份是預備戰士,還有一部份就是長工了,宋陽手裡的銀子經手的很多,僅僅隻是玉米就已經賣出了超過三十萬兩白銀,但是消耗同樣也是巨大的,上千號人,每個月的工錢都得支出兩千餘兩,加上吃喝,一個月少說三千兩銀子的花費。
李乘風跟李飛龍父子倆對宋陽的事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整個飛龍澗的人一半多人都下來了,剩下的都隻是一些老弱,他們留在山上隻有一個作用,那便是種玉米,然後當作是一個備用基地,萬一這邊出啥事兒了,還能在飛龍澗東山再起。
其他的飛龍澗的骨乾成員,則是被宋陽利用了起來,當起了箭隊的小隊長之類的。
這些人的專業技能還是過硬的,就是老想著搶劫,匪氣很重,需要好好的磨煉一下才行。
不過一切有李飛龍父子坐陣,倒也是不會出什麼紕漏的。
李飛龍父子的工作也乾得非常的出色,甚至是遠遠的超出了宋陽的預料之外。
宋家莊產的精鹽受到了市麵上的巨大歡迎,可以說是供不應求,不僅是整個貢川府,是整個渝川一帶的市場都被他們給打通了。
之所以他們的成績能這麼牛逼,主要是有三個原因。
第一,價格低,外來的鹽商根本打不過價格戰。
第二,是李飛龍他們的名氣著實是很大,他們可是土匪啊,土匪不當土匪改當私鹽販子了,這誰能不給人家幾分麵子啊?萬一你敢說一句不買,那人家跟你翻臉怎麼辦?
第三,是時局問題,鹽這種東西,放不壞,又是生活必需要用的,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得買上一些鹽來存著以備不時之需。
而現在,整個大周朝一片混亂,除了北邊的大蒙兵臨城下之外,各地更是兵災四起,匪禍不斷,農民起義一個月內都多達十幾處,產鹽的幾個地方更是直接斷了道,鹽是直接就運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