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留守吧!”
冬日晚間的山霧如約而來,高句麗大營中軍帳內,站在地上的明臨答夫終於咬牙對於畀留說出了如此言語。【】
“且不說此事,”坐在幾案後的於畀留低頭端著一碗熱雞湯,卻也不喝。“我讓人在營寨的柵欄上仿照漢軍潑水的事情已經在做了吧?”
“這是自然。”
“外麵小心防備夜襲之事交代的怎麼樣?”
“前營已經空出來了,如果漢人真要來,我們未必就不能讓他們吃個虧……不過,營門相距太近,他們沒法不聲不響的出動足夠的騎兵。”
“那就好。”於畀留繼續低頭看著手中的雞湯。“不來騎兵就好。”
“左相還有什麼彆的吩咐嗎?”明臨答夫認真詢問道。
“想要阻攔漢軍,唯一的指望就是這座大營,”於畀留終於是抬起了頭來。“但是這邊的通道又未免開闊了一些,所以留守的部隊既要有能力守住大營,又要有能力在漢人的騎兵出營列陣時果斷出擊,把漢人的騎兵憋回去……莫離支覺得該留多少兵?”
“最少一萬人。”明臨答夫認真答道。“不然根本頂不住。”
“那就留一萬人,剩下的全都撤走,但部隊撤走後,不要一哄而散。”於畀留看著對方須發皆白的腦袋吩咐道,宛如之前明臨答夫對自己下命令那般從容。“到了咱們的腹地,補給就不會那麼麻煩了,隻要把部隊按照他們的出身分散駐紮,軍心也會穩定下來……重點是咱們在渾江邊上的舊都紇升骨城,那裡一定要修葺完整,充當必要時的第二座防線,若是能夠在那裡熬到開春解凍,漢軍也就無能為力了。”
“我會儘量把漢人堵在坐原這裡的。”明臨答夫再度表態道。“不過紇升骨城那裡也確實應該有所防備,左相的安排沒有問題……那裡就拜托左相了!”
“不是這樣的。”於畀留放下了根本沒有動一口的湯碗,然後終於抬起頭來,露出了沒有任何表情的麵部。“我來留守,莫離支帶人回紇升骨城吧!”
明臨答夫一時無言。
“不要這麼看我,”於畀留繼續言道。“可慮這個人雖然滿腦子異想天開,但唯獨一樣事情做的很對,那就是讓我們多看多學漢人書裡的東西,那些東西其實都是很有道理的,《詩經》上說,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國家已經危殆了,我們就不應該再互相把對方當敵人。我這次聯合其他人奪你的權也不是要對付你,而是因為我覺得我的方法才能儘可能挽救我們高句麗!至於讓你回去,也不是我於畀留多麼推崇你明臨答夫,乃是因為你做了多年的莫離支,對後方的情況更加熟稔,能夠儘可能的調度所有力量!”
聽到此言,明臨答夫不顧自己年紀,也不顧自己身為莫離支的尊嚴,當即就在營帳中下跪:“指著金蛙王發誓,我明臨答夫死後一定是桓那部於姓的貴人執掌國政!”
“我不信你的誓言。”於畀留的嘴角上揚,微微帶動了他的山羊胡子。“相信你誓言的人早都死光了……但是莫離支,我也不擔心你會將我們桓那部如何如何,因為經此一事,國人不會再信任你們椽那部了,我們桓那部和其他兩部一定會緩過勁來的。”
明臨答夫跪在地上,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我會寫信給我的弟弟,讓他一邊防備你,一邊把桓那部的力量全都貢獻出來幫助你守衛紇升骨城。”於畀留繼續言道。“我相信你也不會藏私了……咱們的所謂國家在漢人麵前還是太小太弱了,明明積累好幾百年,卻隻有漢人的一個郡大,一旦失敗就會亡國滅種!”
明臨答夫直接從地上起身,也是無心再做表演:“那你我都要儘力而為。”
“是啊,”於畀留也是一聲長歎。“儘力而為吧!”
第二日一早,高句麗人立即開始著手撤軍……他們不敢連夜逃竄,因為他們有自知之明,他們比誰都很清楚,以自家軍隊的組織度,真要是夜間撤退,哪怕是沒有漢軍追擊說不定都會自動演變成大潰散。可另一邊,即便是白日間的撤退,也是需要嚴密防守的,因為這個時候漢軍沒有任何理由不主動追擊。
而在追兵之中,高句麗人最擔心也是最提防的,乃是漢軍的騎兵。
畢竟,在開闊道路上的大撤退,一旦遭遇漢軍那種成建製的高大騎兵,恐怕直接就是高句麗人的滅頂之災……無論是直接用長矛突擊也好,還是遠遠綴著你進行騎射襲擾也罷,高句麗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應對之策,根本甚至不用那些騎兵主動攻擊,隻是沿途跟著你,讓你無法休息,恐怕到時候都會讓人忍受不住,然後在入夜時直接崩潰。
這就是騎兵的強大之處……攻擊力和機動性並存。
原本高句麗人是有一些反製措施的,比如他們的果下馬,雖然身材矮小但卻能在道路兩側的山嶺中穿行。而真有是能有一萬山地騎兵在兩側護佑,說不定還真能讓漢軍不敢輕舉妄動。但是不要忘了,之前的攻防戰中,高句麗人損失最慘重的恰恰就是這些彌足珍貴的果下矮馬!
所以,當高句麗大部隊的集體大撤退尚未開始的時候,於畀留就已經讓自己的一萬部隊依靠著自家大營列陣完畢了……六千在營壘內,四千在營壘外。這種列陣方法,擺明了是要背靠著高句麗大營,試圖阻止漢軍出營列陣!
沒錯!正如公孫珣當日所猜測的那樣,高句麗人在這麼近的距離立營,本身就是為了撤退時,能夠讓留守部隊抑製漢軍騎兵的出擊!
實際上,於畀留也已經下定了決心,隻要漢軍騎兵敢冒險出營列陣,這麼近的距離,他將會直接下令突擊,務必將漢軍騎兵堵在對方營地內!
決不能讓漢軍騎兵成建製成規模的出現在營地外!
更不能讓漢軍騎兵在自己眼前列陣成功!
因為一旦大規模騎兵出現在暢通無阻的大道上,不要說身後撤退的大部隊了,就連自己這一萬可以隨時躲入營寨中的阻擊部隊,怕是也要一戰而墨!
騎兵就是可以一錘定音!
“騎兵就是可以一錘定音!”登上了高台後,公孫珣看到了對麵高句麗大營的景象,卻是不由冷笑。“讓全軍準備!”
另一邊,於畀留看到對麵那個年輕將軍如前幾日一樣出現在白馬旗下麵以後,也是寒毛乍起,緊張的難以自已。
“回稟左相……”左右山丘上,此時也開始不停有哨騎往來回報。
“營牆上的漢軍全都撤下了!”
“能夠看到漢軍在營牆後集結!”
“騎兵!最少七八千騎兵!”
“他們拆了自家的大帳,鏟平了自家的灶台,直接就在營牆後列陣!”
“還有三四千步兵,牽著牲畜什麼的擠在了營牆跟前,不知道要做什麼!”
於畀留麵色蒼白,七八千騎兵和三四千步兵,儼然是之前的援兵儘數為真……從這點來說,自己昨日率領一眾軍中貴族奪權,然後逼迫明臨答夫撤退,無疑是一個正確的舉動。
但是正不正確已經無所謂了,回到眼前,這個數量的漢軍自己能不能攔得住?!瞧對方主動拆掉營帳,鏟平灶台的舉動,怎麼想怎麼像是要學漢人史書中‘破釜沉舟’的故事吧?
再考慮到三四千步兵在前,七八千騎兵在後的架勢,甚至於漢軍的戰略也呼之欲出了……無外乎是要讓步兵先行壓上,給後麵的騎兵創造列陣的空間,然後騎兵左右夾擊,一舉攻破自家大營,然後再驅趕敗兵,追索退兵。
然而光想明白也是沒有用的,他於畀留必須要有所決斷……待會對方步兵出來的時候,是應該主動向前壓上呢?還是該穩住陣腳,然後借助成型的軍陣反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