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日,隨著梁仲寧領著河南諸城那一萬黃巾軍倉惶從蒼亭渡河往北,漢軍各路人馬也都紛紛返回距離蒼亭其實並不遠的東阿聽令。【】
“事到如今並無太多可言的了。”東阿縣寺大堂中,婁圭當仁不讓的建議道。“無論如何,都應當召喚黃河上的審正南與王叔治到蒼亭,然後騎兵即刻渡河,以求在河北開戰!”
諸將俱皆凜然,而凜然之餘有人麵色嚴肅,又有人喜上眉梢……前者多為持重之輩,後者多想的是建功立業。
“這是自然的事情。”坐在上首的公孫珣立即應聲道。“但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濮陽之敵。”
“濮陽之敵如今無外乎是兩條路可走,一是固守濮陽不動;二是全軍發兵跨河支援張伯與梁遠。”婁子伯撚須而答,依舊昂然自若。“而從我軍這邊來看,無外乎是也是兩條路可走,一是讓白馬楊子張、頓丘牽子經、鹹城李退之三人不動,隱隱對濮陽成合圍之勢,鉗製卜已;二是全軍過河,集中兵力打仗,不對濮陽做任何理會!”
“子伯已經說得很透徹了!”曹操不由拊掌大歎。“軍情複雜,可子伯卻能臨陣籌劃,相機分派,無有遺漏,堪稱明於軍計了……當日你我少年頑劣於宛洛之間的時候,哪裡會想到有今日呢?”
“孟德兄此言算是說對了。”公孫珣也是失笑言道。“這些天,軍中諸位總是說我用兵如神,但他們卻不知道,子伯的謀略比我還要強!”
此言一出,一眾洛陽北軍校尉自然拍馬不迭,便是韓當、呂範這些熟人也難免出言誇讚,搞得婁圭麵色緋紅,隻好捋須笑而不言。
然而,就在堂中熱鬨一時的時候,一人忽然從堂下閃出,昂然做聲:“婁君條理分明,解析戰況宛如庖丁解牛,在下也是佩服的。然而公孫將軍身為一軍主將,到底想要如何?是要決戰於河北呢,還是要先取河北之地再圍攻濮陽?是想要濮陽卜賊死守不動呢,還是想要卜賊起全軍過河畢其功於一役呢?”
眾人循聲望去,卻見此人身高八尺有餘,容貌清瘦,年歲顯長,一雙劍眉微微豎起,更是顯得姿態強橫,赫然正是本地名士程立程仲德。
平心而論,此人此時陡然插嘴,已經屬於無視氣氛的舉止,算是很不禮貌了,但眾人複又想起公孫珣對此人的禮遇,也隻好各自冷笑噤聲。
“那我就直言好了。”公孫珣朝婁圭打了個眼色以作安撫,然後即刻回頭正色答道。“以我之意,自然是想要濮陽賊軍儘數過河,會兵一處,在河北一戰而定東郡之事。隻是……”
“隻是濮陽之賊軍在於卜已而不在於將軍,”程立肅容以對。“故此將軍雖然想要有所為,卻又隻能被動而為……對否?”
“不錯!”公孫珣不由麵露期待。“程公莫非有計策,能將卜已從濮陽調出來?”
程立不由攏手而笑:“將軍,能不能調出來還是要看彼輩有沒有出來的心思……隻有他心裡麵願意出來,才有按照他性格和思路針對施計的可能。”
公孫珣也是不由起身而笑:“那程公知不知道這卜已的心思與性格呢?”
程立當即再笑:“卜已本是本郡東武陽人,從十年前太平道草創時就是張角弟子,彼輩為人寬厚,不計出身,常常草鞋布衣行走於郡中,與人施水治病,我也是見過幾次的。”
堂中諸人此時方紛紛認真起來,也就是關雲長一個人繼續昂著脖子不去正眼瞧堂中諸人,但耳朵卻也豎了起來。
“那……”
“不瞞將軍。”程立坦誠言道。“依我看,按照卜已寬厚的性格,隻要我們把河北黃巾賊的危殆形勢泄露一二,他就會起一些援救之心……這是他的性格,天然如此。而若是能在在他耳旁添加一些彆的謠言,彼輩必然按捺不住,直接過河相援。”
公孫珣倒也乾脆,居然直接站起身來向前問道:“還請程公明言。”
“據我所知,這卜已對張角篤信無疑,”程立從容答道。“如今局麵隻要說河北那邊張角與將軍老師盧公交戰不利,朝廷更要將軍你消滅河北之敵後棄濮陽於不顧,直接北上,自後方突襲張角……如此的話,彼輩必然按捺不住!”
“可謠言怎麼才能傳到卜已耳朵裡呢?”公孫珣再問。
“將軍連下數城,連李氏這樣的大族都舉眾來助陣,連梁遠這樣的黃巾賊支柱都倉惶往河北而走,濮陽城中哪裡會安生呢?”程立不由失笑應道。“將軍不妨撤走白馬、鹹城各處兵馬,再四處留些話語,則消息自然會傳入卜已耳中。”
“程公有多大把握?”一旁的董昭忽然開口冷不丁的問道。
“我有九成。”程立昂然回複。“但若如此說,恐怕諸位也不信,便說七成好了。”
“凡戰五分勝即可為之。”公孫珣毫不猶豫。“何況九成?就這麼做!告訴黃河上的審正南與王叔治,全軍即將北渡,鹹城李進、白馬楊開也要一並過河,讓他們做好準備。”
眾將自騎都尉曹操往下,俱皆凜然聽令。
“敢問將軍!”然後,一片衣甲作響之中,程立依舊長身而立。“若濮陽卜已過河,卜已兩萬兵、梁遠一萬兵、張伯一萬兵,計有四萬兵馬,將軍軍中雖然屢有豪傑投奔,但細細算來也不過萬餘人,以一敵四,將軍又有多大把握呢?”
“你這人自己煌煌大言,卻又疑我等戰力嗎?”關羽雖然是第一次見到程立,卻覺得分外看不過眼。
“我不能疑嗎?”程立巍然不讓。“須知,若行此策,則東郡六十萬百姓安危,俱在此一戰之下。”
“哈哈哈……”
關羽剛要再說,卻見公孫珣扶刀仰天大笑,聲震屋瓦,這才稍微收斂,退後半步,如其他將領一般微微拱手行禮……卻是有幾分告罪的意思。
而這一邊,公孫珣笑了好久之後方才收起聲來,但麵上卻還是笑意不止,隻是複又對著程立揚聲言道:“程公,我若說此戰有十成把握你必然不信,既如此,便說九成好了!你覺得如何啊?”
程立當即色變,卻又恭敬後退,大禮相拜。
“準備渡河。”公孫珣不再多言,隻是一聲令下,便扔下滿堂文武,凜然扶刀而出。
就這樣,軍議既然已經定下,便再無轉圜可能,漢軍大張旗鼓,第四次全軍橫渡黃河。其中,除了白馬城的楊開先行從上遊過河外,其餘各處全部彙集到了蒼亭,由一直在黃河上遊弋的審配、王修接應著,晃晃蕩蕩,從容動身。
而這日上午,臨行前,鶡冠佩刀的公孫珣卻是在蒼亭河堤之上,又一次握住了程立的手,不願放開,引得曹操等人在旁紛紛側目。
“程公啊程公。”公孫珣難得唉聲歎氣。“此去河北,怕是要一戰而定東郡,屆時你我也再難相見,難道咱們二人真的無緣嗎?”
饒是程立性格剛戾,此時也不免有些感動,以至於苦笑連連:“那將軍覺得呢?”
“我不知道。”公孫珣不由搖頭。“正如你前日所言,戰亂連綿,局勢動蕩隻是剛剛起來,將來的事情誰說的清呢?”
程立也是一聲感慨。
話說,公孫珣此言不是虛言,雖然公孫大娘放他出了遼東,多年間他也算是青雲直上、屢有所為,在旁人眼裡更是當今天下難得的青年倜儻英雄,但於他本人而言,卻始終有些隨波逐流的感覺。
一來,還是因為漢室的權威和體製依舊強大到讓他難以有所作為,換言之,漢室一日不山崩地裂,他一日難伸開手腳……當然了,袁本初和曹孟德這些人也不可能有所為;
二來,從今年的黃巾亂局開始,局勢的變化雖然早有預料,可是真的到來以後卻又如此勢不可擋,所謂大勢滔滔難以動搖,在激起了他鬥誌的同時,卻又讓他對前途產生了些許深層次的迷茫;
三來,隨著他本人越來越強大,公孫珣也是發現了,自家母親的那個故事雖然很有參考價值,可實際應驗起來卻又有些霧裡觀花……想想也是,隔著一千八百年,那個時候的人又怎麼能深入了解這個時節的風俗人心呢?
譬如眼前的程立,若是按照母親故事中的節奏,沒理由不接受自己的,但事實上無論是聰明人的待價而沽,還是地域上的隔閡,卻都是客觀存在且很難逾越的東西。
相應的,還有門第高地、經學流派、門生故吏……這些事情你根本無法回避。
當然了,不管怎麼說,隨著黃巾亂起,如今終究是可以憑著幽燕地子弟最擅長的弓馬刀槍決一勝負了,公孫珣雖然疑惑迷茫,卻也不懼誰了!
屆時,真遇到萬般難為之處,打個勝仗不就行了嗎?實在不行,打兩個勝仗,還想如何?!
就這樣,黃河南岸的蒼亭大堤上,公孫珣與程立執手無言許久,便是曹操等人都看的無趣,轉而紛紛上浮橋而走了,也就是審配和王修一直配合在黃河上遊弋,未曾知道這裡麵的事情,所以遠遠在河心中好奇眺望詢問而已。
良久,眼見著身邊各部曲紛紛過河,隻有韓當領著三百白馬義從和五官中郎將的儀仗、傘蓋、節杖還在這邊,公孫珣也就不好再耽擱了。
“程公保重吧!”公孫珣心知對方性格剛強,不會輕易改弦易轍,也隻好無奈告辭了。
“彆的我不清楚,但我對將軍數次都沒有好臉色,將軍卻能依舊視我為國士,聽我言語,用我策略,還以禮相待……僅此一事,便可知將軍能得人了!”程立最後慨然言道。“將來亂事紛紜,說不定還真就是將軍你如日中天呢!”
公孫珣聞言輕輕一笑,趁勢撒開了手:“不知程公這話又有幾成把握?”
“說十成將軍怕是不信的。”程立也是不由撚須而笑。“便說是八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