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皓不要太過苛責他人了。”同樣高冠直裾的公孫珣在被拒絕後倒是一甩衣袖從容坐回到了主席上,而且依舊不以為意,儼然風度翩翩。“事關重大,千頭萬緒,需要考慮的地方太多,這才會有所遲疑……”
“推脫之語罷了!”田豐攤手冷笑道。“真要做決斷,一言而已,拖延至此,不過是某些人因私廢公罷了!”
“先生此言未必妥當!”第一個忍不住而憤然起身的卻是個熟人,正是魏郡名門沮宗沮公祧。“董卓禍亂國家,我家君候雖然與其人素有交往,卻直接拒絕了其人送來車騎將軍印綬,反而立刻連結北地群雄,首倡義兵……若是連這種舉止都算是因私廢公的話,那什麼算是公心?天下間沒人敢說自己沒有私心,可因為私心而廢公事這種事情,無論如何都是算不到我們君侯頭上的。”
“因私廢公一詞非是說你家君侯,而是說如你沮公祧在內的諸多列坐名儒智士!”田豐以手指向沮宗,居然半點情麵都不留。“若非是你們這些幕中才智之士為了個人私利,怎麼可能讓事情拖延到如今?譬如你沮公祧,雖未聽過你的進言,但我也能猜的出,你必然是要你家君侯引兵南下,攻略魏郡……對否?”
沮宗麵色漲紅,卻又憤然陳詞:“那又如何,钜鹿、趙國俱在我家君候手中,若能再取魏郡,則一來可統冀州事,二來可出河內攻洛陽……”
“我隻問你,衛將軍憑什麼打魏郡?韓馥韓文傑雖然懦弱,可他難道不是討董的友軍嗎?”田豐黑著臉反問道。
“你這是迂腐之言。”沮宗勉力答道。“韓文傑不來與我家君侯會盟,儼然心生異心,若不取魏郡,直接越境去討董的話,豈不是將後勤命脈送於人手……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就算是這樣吧。”田豐攏著手向前來到沮宗的席前笑道。“那我再問公祧你一事,你準備怎麼打魏郡?又準備花多長時間打魏郡?你是魏郡本地人,難道不知道魏郡的鄴城是天下堅城嗎?難道不知道魏郡的人口、財富、糧草之多,兵甲之利,都是河北數得著的嗎?而且,與袁紹結盟後的韓馥身後難道不是還有十幾路諸侯做支持的嗎?還有河間、清河、安平等郡,既然沒有來常山會盟,反而是遵從了韓馥的文書,那他們將來難道不會聽韓文傑的召喚去援護嗎?此戰一開,你家君侯領河北聯軍十餘萬,袁本初領關東聯軍十餘萬……哈,我就不說你老家魏郡是否會被打成白地了,我隻問你,董卓怎麼辦?廢棄討董的罪名要誰來承擔?”
沮宗麵紅耳赤,卻居然無言以對。
見此情狀,眾人紛紛看向坐在主席上的公孫珣,但後者卻隻是微微一笑,居然自斟自飲起來,儼然未有插嘴的意思。
這下子,在座之人心裡明白,這是要放任大家與這位田元皓公開辯論了,於是當即便有不少人躍躍欲試起來。
“元皓兄未免有些聳人聽聞了。”有一人一馬當先,主動出言為沮宗解圍。“我家君候履任河北十載,多有威德加於此處,便是魏郡也有故吏、故將,若是操作得當,未必不能反手之間輕易拿下……至於說韓冀州,到時候可以讓他先去清河、河間繼續組織討董事宜,等前麵討董大局事成,甚至可以讓他繼續履任的……想來,袁本初那邊也沒話說吧?!”
“這不是故郭公的外甥,當日沮府上的故人京有喜嗎?”田豐放過沮宗,轉手朝此人微微一禮。“當日有喜千裡護送叔母歸鄉,複又千裡護送叔母走河北奉養……孝名振動天下,不意今日再見。”
“不敢當元皓兄禮遇。”京有喜昂首挺胸,拱手而言。“還請元皓兄批駁一二。”
話說,其人自來昌平已經數年,先教書後參政,多少曆練了出來,所以言語中不免有些底氣。
“你的言語不值一駁。”田豐負手搖頭歎氣。“若郭公在世,一定會因為京有喜的幼稚而有所憂慮吧?”
京澤瞬間憋在那裡,卻還是趕緊拱手再言:“還請元皓兄直言!”
“我隻想問一問京君。”田豐盯著對方問道。“你說這話的時候,腦子裡有沒有冀州的地形?知不知道冀州九郡到底有幾座城池,幾條大河,又都在何處?每座城池左近,又大約有多少人口?每個地方的風俗又如何?”
京澤一時語塞。
“冀州河流我不清楚,風俗、人口也不好說,但九郡國有多少城池我大概還是知道的。”就在這時,田豐身後忽然有一人緩緩起身,卻正是新任廣陽太守杜畿杜伯侯。“若我所記不差,冀州九郡國,累計九十九縣,按照製度,每縣一城,若再算上沒有立縣的古城小邑,約有一百二十城……不知道在下說的可對?”
田豐回過頭來,居然一時怔住。
上首的公孫珣則拊掌而笑,在座眾人也都紛紛稱讚。
不過,田豐很快就反應了過來,然後轉向杜畿,正色一禮:“伯侯多年不見,不成想當年魏郡匆匆一彆,居然未曾識得真正能力之士!”
“不敢當。”杜畿昂然自若。“元皓兄若有其他問題,不妨一並問來。”
“那我再問伯侯,幽冀青並,也就是所謂河北四州,大約有多少城池、關卡、要塞?”田豐回過神來,轉身來到杜畿身前繼續追問。“也就是所謂屯兵據守之所。”
“幽州八十八縣,冀州九十九縣,青州六十五縣,並州八十縣,其中幽州多邊塞關卡,冀州多古城小邑,青州多山脈要衝,並州則三者兼有,累計總數無人知曉,但其中能屯兵馬據守之處,應該不下四百餘……”杜畿依舊昂然而立,隨手拈來。“田兄到底何意?”
“無他,”田豐束手幽幽歎道。“剛才京有喜說你家君侯在河北履任十餘載,多有威德在此處……所以我就想知道,這四百多城池,數千鄉亭,千萬人口,你家君侯到底加威德於幾城、幾鄉、幾人?之前我有眼無珠,不知道伯侯才智了得,居然是位一等一的能吏,既如此,你可能為我答此惑?”
杜畿失聲難應。
“而且,在下還有一問。”田豐轉過身來,朝著滿座人凜然問道。“既然衛將軍當了十年官便可以威德加於河北,那敢問漢室在河北四百年不倒,又加了多少威德於河北呢?”
滿座俱皆無言,便是公孫珣也隻是麵無表情,不喜不怒。
“我所言這些,其實不過是一句話……敢問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天下?!”
田豐憤然而喝,滿座俱皆變色,卻居然無一人能答。
“我就不懂了,你們這些人分明都是才智之士,卻為何把一郡一州,乃至於天下看的如此兒戲?”一片沉默之中,田豐繼續怒容而對。“坐在這裡指手畫腳,好像在圖上畫一畫就能割取一郡一州一般!你們難道不知道,你們家君侯的威德已經在這次常山會盟中用儘了嗎?這次會盟不來的郡國,就不要再心存僥幸了,往後的郡國隻能一城一邑的打下來!”
“京君說什麼魏郡舊部。”田豐複又以手指向京澤,絲毫不留情麵。“裝神弄鬼,其實不就是屯駐在鄴城西麵武城的張頜和他的千餘人嗎?指望著千餘人而取一郡十五縣二十三城,你們把生死攸關的軍國大事當成什麼?真以為魏郡沒有人馬、將領、才智之士?張頜區區千人真要是敢有異動,隻能在武城等死罷了!而且再說了,張儁乂欠你家君侯的嗎?他的千石司馬,難道不是他自己在滹沱河拚命換來的嗎?換個彆人來難道就不給他這個升職嗎?若強要人送命,隻能讓人背心背德!”
“甚至說,就是在你們這次借著會盟畫下來的地盤裡,也不是全然如臂使指吧?”田豐歎了口氣,繼續搖頭道。“且不說王澤王太守那些人,是心向漢室多一些還是心向你家君侯多一些,隻說深入到鄉亭中,這十餘郡中又有幾鄉幾亭認得你家君侯威德?他們全都是漢室子民,他們服你家君侯乃是因為你家君侯是漢室重臣……一言以蔽之,你們何其自大無禮?!”
言至此處,田豐轉向了公孫珣,難得正色一禮:“衛將軍,我今日非是惡意挑釁,數百裡而來常山,實在是有幾句肺腑之言要與將軍講。”
“元皓請講。”公孫珣肅容以對。
“其一,漢室不可複興,然漢室亦不可猝亡!”田豐起身揚聲而言。
“此言甚對。”不顧周圍人紛紛呼吸粗重,公孫珣倒是坦然而應。“僅此一言,不枉我候元皓十載。”
“其二,將軍勢大,領袖群雄,然將軍不足以速取天下。”田豐依舊理直氣壯。
“元皓入座吧!”公孫珣一聲歎氣。
“等我說完。”田豐尤然搖頭。“其三,將軍當務之急,應該是討董入洛,擁立天子,而非濫攻濫取,妄自坐失人心……不然,董卓便是先例。正所謂,不討董,何以對天下有識之士?不扶漢室,何以號令郡國臣民?!”
“君侯!”戲誌才忽然出列,俯首相對。“我以為田元皓所言,實乃金玉良言。”
眾人不以為意,因為戲忠一直以來的建議便是要以討董為先,故又紛紛看向了公孫珣。
“天下事以人為本。”公孫珣聞言緩緩點頭。“元皓的話其實我也深以為然……但是洛陽相隔數千裡,偏偏袁本初又有心與我爭雄,他另起聯盟,一邊防備於我一邊隔斷交通也是事實。元皓有什麼好計策嗎?”
“可以走並州!”田豐有備而來。“走代郡,入雁門,出太原,過上黨,然後看形勢,或者入河內突入洛陽,或者入河東轉關中斷董卓後背……”
“此言大謬!”一人再度出聲,卻是呂範。
而見到此人出聲反對,在座之人倒是紛紛一振。
“何言大謬?”田豐依舊不讓。
“並州路遠!”呂子衡起身認真言道。“而且道路崎嶇。”
“如此,後勤也會艱難。”出言附和呂範的,居然是十餘天來一直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表態的王修王叔治。“呂長史所言並州道路艱難,其實不僅是行軍艱難,於後勤補給更是加倍的困難。”
“兩位所言都是實話。”田豐似乎胸有成竹。“行軍後勤確實艱難,道路也遠,但諸位想過沒有,走並州除了出其不意外,還有兩個天大的好處……”
“什麼好處?”呂範緊追不舍。
“願聞其詳。”王修也拱手相對。
“其一,並州如今混亂無主。前刺史丁原已死,朝廷所任並州牧正是董卓,更兼如今張楊募兵而歸在上黨郡南部自稱太守討董,還有白波匪出西河騷擾河東,二者隔斷交通,讓董卓無法任命官員……”田豐侃侃而談。“換言之,一直到上黨,衛將軍當麵都沒有真正大敵,而且取並州也無人指摘,彆的不說,雁門、太原、上黨這三郡,諸位真的瞧不上嗎?這可是晉地核心三郡!更不要說後麵還有河東,還有關中八百裡秦川基業。”
呂範與王修對視一眼,默契的沉默以對。
“其二,”田豐繼續言道。“河北這個地方,無論怎麼怎麼處置,無論從何處起勢,有一個地方和一個事情是怎麼都繞不開的,那便是千裡太行山……這裡麵盜匪百萬,光是有名有姓的首領就有二三十處,你們不要想著逼降一個兩個首領就能如何,也不要覺得奪取幾個關隘就可以安穩。想要真正清理太行山,就隻有占據太行山周邊並州三郡、冀州兩郡、幽州一郡,外加河內,四麵夾攻逼降,方能真正處置乾淨!”
和其他人一樣,公孫珣是由衷的點點頭……田豐這話是真的說到點子上了,便是張燕和於毒立即引眾來降,若不能取下這七個郡國,徹底清理,那這個亂世中,太行山就注定如一個窪地一般將逃亡的老百姓吸引過去。
張燕降了有王燕,於毒降了有於糖,紫山賊黑山賊都沒了,肯定還有五台山賊和雲台山賊,這跟誰是首領沒關係,跟首領的名號也沒關係,隻跟周圍有沒有戰亂、瘟疫、天災有關係……而後者,真的能避免嗎?
當然了,公孫珣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時空中,張燕作為太行山共主,被袁紹大規模清剿了數次,卻居然一直熬到官渡之戰後的第五年,曹操幾乎統一北方才正式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