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而言,坐落在長安西麵約兩百裡外的郿塢,其麵積是在不停變化的。
以周長四五裡來算,約後世0.25平方千米左右的麵積而言,這無疑是個建築麵積巨大的區域,甚至可以稱之為小城,因為0.25平方千米等於二十五萬平方米,等於三百七十五畝,而這意味著郿塢中上上下下四五千人平均下來不過十幾個人便占了一畝地,反而顯得有些過於寬闊了。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首先,塢堡內有一個獨立的核心建築區域,有獨立的內牆、樓閣、花園,裡麵生活著董卓本人,還有他的家眷、幕僚、姬妾,隻有董卓最信任的侍衛、屬吏才可以往來自如,普通士卒是進不來的。
其次,塢堡外麵的夯土牆壁太厚了,再加上壕溝、內壁後的通道等配套防禦措施,也無疑占有了大量的建築麵積。
類似還有倉儲區域……莫忘了,董卓在這裡堆積了大量的金銀財富和糧食布匹等物資,他之前為了搜刮財富,不僅利用遷都大麵積公開掠奪河南地區的公私財貨,甚至到了關中後還讓司隸校尉嚴刑峻法,逼迫關中富戶獻出家產,這是何等巨大的一筆財富和物資?
總而言之,郿塢雖大,可三千甲士在裡麵屯駐卻顯得格外擁擠。
實際上,這三千鐵甲軍士,平日裡根本就是在塢堡外活動的,甚至萬歲塢外本就有一座小型軍營,而且此地通過馳道能夠連接郿縣縣城,很輕鬆便能與縣中往來交接……也就是公孫珣突然間大軍壓境,這才逼得他們倉促入塢中防守。
而考慮到郿塢初成不久,很多生活設施不完善,那問題可能就更嚴重了!
當然,塢堡內被重重包圍的三千甲士有些難受,塢堡外的‘幽州軍’也有些忐忑,因為後者畢竟是花了四天半的時間輕騎奔襲五百裡而來,孤軍深入這四個字,騎馬行軍的時候來不及想太多,一停下來還是很忐忑的……更不用說,這些兵馬本就全是降兵。
所以說,如果散關的董卓部將王方率大軍先至,並且突破到萬歲塢跟前與董卓彙合,那勝負未可知曉。便是突破不了公孫珣的包圍,隻在附近立足,也足以會把局勢從衛將軍對董太師的包圍姿態,變成對峙局麵。
而那同樣不是公孫珣願意接受的。
不過,在董卓的翹首以盼與兩軍將士的煎熬中,也在公孫珣的冷眼相對下,第一個到來的卻不是王方的部隊,而是來自於鄰郡左馮翊的一支民夫部隊,後者在一名左馮翊郡中破位知名郡吏的帶領下於六月初一日風塵仆仆的趕到了郿塢之下,並直接到公孫珣營中扮演了戰時輔兵的角色。
平心而論,這支隊伍的到來連公孫珣都沒有預想到,隻能說這個喚做張既的年輕郡吏太大膽了——見了麵才知道,這支足足有七八百人的民夫隊伍根本就不是郡中派來的,而是他張德容自家的徒附、賓客偽裝的。
但不得不說,效果極佳。
張既打著左馮翊郡中的旗號,首先表明立場,對周圍官府的震動可想而知,而他的到來也極大的穩定了很多關中出身的降兵軍心,更讓塢堡中的董卓軍陷入到了進一步的恐慌之中。
當然,這次冒險也讓公孫珣牢牢記住了張德榮的名字——這小子雖然家資巨富,卻是典型的寒門出身,祖上沒有一個做到六百石的,與賈逵完全相反。然而,僅憑此一事便可知,其人水平根本不亞於賈逵,甚至膽氣更足!
於是乎,千金買馬骨也好,論功行賞也罷,公孫珣當即表了這個剛剛加冠的左馮翊郡中小吏為右扶風郿縣縣令,秩六百石。
至於張德榮俯身稱謝之後,直接表示,願暫時代行郿縣縣令之職,而此番事了,還是想入衛將軍白馬義從以作鍛煉……那就更是讓公孫珣滿意了。
不過,該來的遲早得來,六月初七這一日上午,預料中的王方部七八千人,還是出現在了渭水南岸。但是,讓董卓大加失望的是,王方來到五丈原前,看著山上的營壘,居然選擇了後退數裡立寨。
對此,公孫珣也覺得很失望,於是晚上的時候,其人複又在漫天銀河之下登上了已經被夯實為足足七丈高的寬闊營中將台,負手迎風,望著渭南的五丈原方向出神。
話說,此時此刻,公孫珣往日身側的心腹皆不在身邊,不要說婁子伯與韓義公,便是戲誌才與白馬義從的諸人也都在當日被他驅往蒲津或者河東,其中甚至包括張遼的兄長、徐榮的族弟,而唯一留在身邊的舊人司馬朗,也被賈詡要求留下,領人去堵武關了。
至於未及加冠的賈逵,雖然為人通脫,也是可用之才,卻怎麼都算不上是心腹的。
當然了,賈逵本人倒是一如既往的沒有這個覺悟,其人侍在公孫珣身後,終於是沒有忍住而開口了:
“君侯在看什麼?”
“與其說是看什麼,倒不如說是在等什麼。”公孫珣有些百無聊賴的感覺,便直接回身坐到了高台上原本就備著的馬紮之上,然後繼續望著五丈原而歎。
“那君侯在等什麼?”賈逵愈發好奇。“可是張司馬之前有什麼言語或者彙報?”
“並沒有。”公孫珣不以為意道。“但是我覺得他今夜或許會有所為,所以想來看看。”
賈逵茫然不解。
“有什麼疑慮不妨直言。”公孫珣幽幽歎道。“我留你在我身邊,本就是要有所鍛煉的。”
“是,”賈逵聞言倒也誠懇。“隻是好奇。君侯與張司馬固然有些淵源,但稱不上熟悉吧?其人投奔君侯也不過是區區一月,而且這月餘也不見君侯與張司馬有多少交流,既如此,君侯為何能如此信重張司馬,而且用之無疑,甚至還有所期待呢?”
“這是個好問題。”公孫珣終於有所動容,然後輕笑反問。“但你覺得我一個白馬將軍,會連一匹馬的脾性都摸不透嗎?還要花上幾年時間調教?”
賈逵旋即失笑:“君侯將人看做馬嗎?”
“我還將一些人看做豚犬呢!”公孫珣坦然而答。“不過是見人見得多了,分門彆類,一望便知罷了。”
賈逵若有所悟。
“其實何止張文遠是匹馬,徐伯進也是馬,便是義公也曾是馬。”公孫珣微微感歎道。“這些人生於邊地,自恃武勇,兼有將才,天生便是天地生養的千裡馬,而千裡馬沒人騎又沒用,所以得尋個好主人才能真正馳騁千裡……可是話又要說回來,和內地的駑馬力牛不同,這些邊郡駿馬或是魯莽無文,多有為禍之舉;或是野性難製,遇到壓不住自己的人就要尥蹶子……這種事情,放在平世也就是那樣而已,可於亂世卻要鬨出亂子,以至於為禍一方的。”
賈逵終於聽明白了:“若是如此說來,這些千裡馬遇到能壓服自己的人,便反而會忠心不二,一力馳騁了?也隻有遇到能夠壓服自己的人,方能不為禍?”
“所以啊。”公孫珣失笑道。“我才來看一看,這匹並州烈馬到底服不服我?!”
賈逵也跟著笑了起來:“既如此,屬下便隨君侯一起等一等便是。不過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