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_覆漢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覆漢 > 第十五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

第十五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1 / 2)

這個世界是不講道理的。【本章節首發、愛、有、聲、小說網,請記住網址】

這一夜,乃至於此次北渡黃河進入河北以來,袁本初其實一直都遵循著所謂‘道理’來做事的。

他聽從謀士們的建議,在對韓馥取得軍事勝利後卻選擇了政治攻勢,他又聽從建議選擇對公孫瓚進行戰略壓製而非主動進攻,而又因為大局在握,所以這一夜交戰期間一直保守至極。

相對而言,扔下平原城,扔下黃河防線,領著五千騎兵渡舊瀆突襲的公孫瓚,毫無疑問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典範。

但結果卻是,講道理的袁本初被對方破營斬將,不講道理的公孫伯圭卻一路殺入對方中軍大營,一掃十年鬱氣!

於是乎,被逼急眼的袁紹乾脆也學著公孫瓚不講道理了。

而最有意思的事情就在這裡,當袁紹也不講道理的時候,情勢反而逆轉。

袁紹號令全營四處舉火,並下令全軍迎戰……火盆、火把、火炬,乃至於火堆,一時四起,將夯土將台和大營中的大部分地區照亮的宛如白晝,也將袁紹本人的位置暴露無疑。

公孫瓚自然大喜過望,然後親自引騎兵前突,試圖逼近將台,卻不料因為見到袁紹而振奮的遠非他一人——袁軍大營中各處兵馬親眼看見袁紹持劍立在將台上呼喊指揮,也紛紛奮勇作戰,各自奮力抵擋;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被驅趕當做開路先鋒的潰兵,在視野清明,又見到最高指揮官的情況下,居然開始漸漸恢複了秩序,其中有人躲入營帳,有人知機往側翼逃竄,還有人因為手上有武器,乾脆聽從指令,折身回戰。

一時間,公孫瓚雖然遙遙望見袁紹,卻居然不能近身。

非隻如此,因為袁軍大營中的兵馬格外厚重,而且大營雜物頗多,不利於縱橫踐踏,所以三千幽州騎兵一旦停止了推進後,反而立即陷入苦戰。

更不要說,前後營中的鞠義和張頜看到中軍大營如此情形,一定也在來的路上了。

當然了,事情到了這一步,公孫瓚不但已經出了一口壓抑了十餘年的鬱氣,更是在絕境中獲得了一場絕對的大勝。故此,其人揚聲大笑,卻也懶得計較,而是下令手下義從全部吹號,準備再度抽身撤離。

號角連連,中軍大營的三千幽州騎兵立即勒馬回身,有條不紊,邊戰邊退。但袁紹豈能如期所願?其人親自呼喊,連番下令,讓袁營中的士卒紛紛上前,試圖粘住對方。與此同時,又有翎羽虎衛飛馬往張頜、鞠義處,要二人饒營而走,往中軍大營右側破口處阻攔公孫瓚。

不過,這些倒也罷了,最要命的戰鬥卻已經發生在了右側突破口所在的營門處……三千騎兵數量固然不多,卻人高馬大,故此狹窄的營門和破口此時成為了阻礙騎兵撤退的最大危險地,不停的有殺紅眼的袁軍小部隊沿著柵欄擠過來,試圖用命賭一把不世之功。

畢竟,剛剛袁本初在將台上親口宣告,有能殺掉或者擒拿公孫瓚的,立即加中郎將,賞萬金!

當然了,這種小規模部隊在保持隊形與秩序的大規模騎兵麵前就是送死的,但即便是送死此時卻似乎也足夠了,因為他們極大的拖延了對方撤退的時間。

這就是騎兵襲營的固有危險了——所謂進去容易出去難。

而到此為止,不管公孫瓚多麼神色從容,卻依舊不能說是脫離了危險。

“此時便是爭一口氣而已!”許攸在將台上看到如此情形,不由大振。“本初自在此處激勵士氣,務必與我一支親衛,我上前督戰!”

袁紹此時早已經被戰局刺激的紅了眼,二話不說,立即將之前從對方腰中奪來的長劍塞了回去,而後者也毫不猶豫,立即持劍引著一隊袁紹中軍虎衛親自向前,試圖聚集一支部隊沿著營寨柵欄從側翼擠過去,堵住右麵破口。

“這不是昔日洛中故人嗎?”稍待片刻之後,戰場之上公孫瓚目力極好,遙遙望見許攸親自領一支精銳前來指揮堵截自己,卻不由揚聲大笑,依舊從容。“子遠兄,我與你十萬金,可能放我離去?”

對此,許攸冷笑不止,根本懶得理會對方的嘲諷……一來嘛,他沒有公孫瓚的嗓門大,對方喊得出來他卻喊不回去;二來嘛,他也知道公孫瓚拿不出那麼多錢來。

不過與此同時,許子遠卻又心中暗自警醒,因為公孫伯圭太從容了,這說明其人必有後手。

話說,許攸此時是不知道對方還在外麵留著兩千騎兵的,也來不及知道了,因為戰場瞬息萬變,不過片刻,右營的高覽和崔琰來了!二人帶著千餘殘兵,不計生死,好像跟公孫瓚有什麼深仇大恨一般親自來到中軍大營和右營之間的縫隙,試圖堵截對方。

然後,公孫瓚見狀不驚反喜,而許子遠見狀不喜反驚。

尤其是後者,畢竟是天下的一等一的聰明人,幾乎是瞬間便已經想明白了這裡麵的道道——高覽、崔琰如此不計生死來堵截,那必然不是怯戰;可若不是怯戰,那為什麼之前不來堵?必然是有兵馬牽製住了他們;而此時來堵,必然是牽製兵馬之前聽到號角齊鳴不斷,已然抽身而去。

但是問題在於,那隻牽製兵馬既然如此號令嚴謹,紀律嚴明,又怎麼會真的一去不回呢?又怎麼會真的將公孫瓚和三千袍澤扔在袁營不管呢?這些騎兵全都是幽州口音,怎麼可能在冀州這種地方扔下過半同鄉和主將自己逃跑?!

想到這裡,許攸幾乎是瞬間沒了奪那萬金的心思,因為已經來不及了。

果然,就在高覽、崔琰試圖奮力堵截公孫瓚,而袁營中的士卒紛紛士氣大振之際,忽然間,營外營內齊齊吹號,然後馬蹄聲滾滾而來——幽州軍故技重施,又在右營與中軍大營的縫隙間上萘艘懷雎硤ち⒋菘堇嗟暮孟貳6藝庖淮問喬昂蠹謝鰨錕諭猓鐠對諛塚負跏撬布潯憒蓴倭爍呃饋⒋掮庵Р斜?

這下子,不僅前路儘開,便是各處追兵也被潰兵一時阻攔,難以追上。

而公孫瓚得了接應,還順勢再度殺傷上千不止,卻依舊不急出營,反而在營中抬槊遙遙相指袁紹將台,冷笑宣告:“四世三公,不過土雞瓦狗!”

然後,其人複又扭頭看向身側關靖,揚聲而問:“士起,袁本初昔日以為我不值一錢,今日複以萬金購我首,你說,我公孫瓚到底值多少?”

關靖渾身浴血,心潮澎湃,再難自已,也是在馬上奮力大聲回道:“主公今日可以傾國!”

公孫瓚再度揚聲大笑,這才打馬而走,從已經空蕩蕩的右營取路,從容而退。

到此為止,高覽、崔琰倉惶逃竄,張頜、鞠義不及追趕,許攸喟歎而返,袁紹、逢紀目瞪口呆,而陳宮乾脆剛剛折返。

換言之,這一仗,不管前因後果如何,各種曲折如何,隻是就事論事,公孫瓚隻提五千幽州突騎,來攻袁紹四萬餘人的營盤,非但連破袁紹兩座大營,殺左營主將崔巨業,傷右營主將崔琰、中軍大營副將高覽,還一度攻入袁紹大營,並一度動搖對方主營,最後居然全師而退!

而更可怕的是,翌日天明,大略統計,不管是死在刀矢前、馬蹄下、友軍推搡中,還是乾脆被大火活活燒死,袁軍最後整理出的本軍屍首竟然不下三四千,再加上傷員六七千,逃逸的清河本地輔兵數千,這一仗累計減員萬餘不止!

相對應的,戰場上尋到的公孫瓚幽州騎兵屍首,卻隻有三五百具!

事實擺在眼前,無論如何,這一仗,公孫伯圭都是毋庸置疑的大勝,而袁本初都是前所未有的慘敗!

“我今日才知道,亂世之中,決不可小覷天下人!”出乎意料,大敗之後的袁紹居然沒有太多沮喪之意,反而坐在將台之上,親自指揮整理營盤、收攏死傷,許久方才對許攸等心腹露出了一絲疲態,卻隻是攬責於己。“而今日之敗,全在我界橋戰後驕傲自大,自以為河北在握,才至於被公孫伯圭握住戰機,導致如此慘敗……”

袁紹如此姿態,更兼昨夜幾乎隻有他一人臨危不退,力挽狂瀾,堪稱唯一亮點,所以剛硬如陳宮,自幼生在西涼野性如鞠義,幕僚也好、將領也罷,此時都沒了脾氣,也是紛紛請罪。

而袁紹自然是又挨個安慰過去,然後其人又親自帶著眾人去慰問受傷的高覽與崔琰,以安後二者之心——這就更讓後兩者慚愧至極了。

不過,隨著日頭漸漸西斜,忙完這些事情,袁紹卻還是沒有休息,恰恰相反,他迫切需要一場正式的軍議來討論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勢。

“事已至此,我軍傷亡慘重,要不要暫且退兵,以避鋒芒?”由於大帳在戰中受損,所以袁紹便率眾回到夯土將台上議事,而其人甫一落座便開門見山。

“不能退!”陳宮早已經想好,也是睜著滿是血絲的雙目應聲而對。“此時若退,則河北秋收前便不可再期,而若秋收前不能收冀州五郡,則何以對衛將軍?”

“公台說的不錯。”逢紀也是立即上前表態。“經此一戰,不指望秋收前搶攻邯鄲了,但無論如何也得儘力取鄴城以自保吧?所以大局不能亂,還是要咬牙挺住。”

袁紹緩緩頷首。

話說,這就是問題所在了……為什麼袁紹手下所有這些智謀之士都認為應該要搶攻邯鄲,而公孫珣也認為對方會打邯鄲,這不僅僅是因為邯鄲是攻打太行、上黨、太原這個公孫珣勢力最薄弱點的必由通道,更是因為雙方戰略紅線的交界點就在這個地方,讓雙方不得不在此展開攻防。

什麼意思?

很簡單,莫忘了邯鄲和鄴城其實是屬於同一個城市圈,邯鄲和鄴城隻有幾十裡的距離,而且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對於公孫珣而言,自然是因為並州是他的致命處,所以將邯鄲這塊外圍遮蔽看的極重;而對於袁紹陣營而言,鄴城卻也是掌握河北的重要支點,是必須要掌握的戰略紅線節點。

想想就知道了,如今袁本初的基本盤是青、兗,再往後可能會多出來冀州東南這五郡,而他和公孫珣的幾處勢力交界點,最北麵涿郡、河間附近有數條大河,易水、漳水、滹沱河,是有充足戰略緩衝的;中間安平、钜鹿那裡有一個龐大的钜鹿澤,也可以暫且放一放;唯獨鄴城這裡,真是沒法放的,因為放了以後河內、魏郡不保不說,就連兗州都會被直接威脅!

所以,不要問什麼袁紹一定要搶攻邯鄲,同樣的道理,如果公孫珣秋收後緩過勁來,邯鄲依舊在手,也一定會試圖強攻鄴城的!

這就是戰略紅線重疊的必然結果,在地圖上,鄴城和邯鄲其實一體兩麵……而整個天下,在智者眼中真的就是如棋盤一般清晰。


最新小说: 諸君證道 我寄長風 就哄你[先婚後愛] 嘉靖感而有孕之後 左道重生從死魚正口開始 當兵發老婆,這個新兵有點猛! 四合院:傻柱重生,收養破局 開局撿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HP斯教慢慢靠近你 請勿招惹貌美人偶n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