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二,就在孫堅發出了宣戰之言後隔了一日,這日清晨,南陽最南端的淯水流域再度下起了瓢潑大雨。【】
時值夏日,又處南方,考慮到這個時代這個地方的氣候,如此雨勢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對於出身江南、久曆戰事的朱治而言,其人卻從這場大雨中察覺到了一絲莫名的氣息。
或者乾脆直言,當大雨落下以後,分兵在淯水西岸朝陽城的朱治便莫名的對這一戰有了更多的信心,他開始相信孫文台的戰意不是無的放矢最起碼此時無人能否認,如此雨水之下,呂布那八百騎兵的威力總是要大打折扣的,,他們的哨騎優勢也會被大雨所遮蔽。
這是戰機!
而果然,早飯剛過,孫文台便派出親信侍衛來到朱治駐紮的朝陽縣城內傳令了。
“將軍,”麵對孫堅陣營內早在長沙時期便進位兩千石都尉,此時更是被表為中郎將的朱治,傳令之人畢恭畢敬。“君侯有令,請將軍引全軍渡河往東岸與他彙合,中午之前,必須全渡!不要輜重、旗鼓,但要帶上城中所有草席!”
早有心理準備的朱君理難得一怔,因為這個過於簡單的軍令有太多匪夷所思和出人意料的地方了。
且不說草席不草席的事情,很可能是下著雨方便士卒中途休息的,也不說下著雨全軍輕裝儘出,隻是一個渡河方向就有些讓人措手不及。
說到這裡,首先要明白此地戰場的地形淯水、比水皆大略是南北走向,卻在鄧縣身前合二為一算是比水注入淯水,然後繼續南行不久,又在襄陽城下彙入沔水。
而其中,孫堅主力屯駐的新野城位於淯水、比水之間的狹長三角地帶裡而劉磐、蔡瑁、黃忠、呂布四人屯駐的地方則是鄧縣身前,位於淯水西麵的開闊地帶黃祖、袁術則是在比水東麵的蔡陽城下孫文台想要去攻擊前者,需要渡過淯水,想要攻擊後者,需要渡過比水,而對方兩支軍隊想要相互支援其實也隻要渡過一條河就行了,因為在前方比水和淯水是合二為一的。
或者乾脆一點,以比水、淯水交界那個點來看,伸出三條線,分彆是沒有合流的淯水、比水,以及合流後的淯水,而三支部隊就處在三片扇形區域內,相互之間都隻有一條河。
在這種情況下,位於淯水西岸,與新野城相距不遠,卻又向南突出四五裡地的朝陽城,也就是朱治率五千兵屯駐的這個地方,未免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因為它既是防禦時的鄧縣劉磐、呂布方向的重要屏障,也是進攻時的前哨基地不然孫堅也不會在聽說對方增兵後即刻讓朱治來此了。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既然是要去進攻鄧縣之敵,不該是全軍主力借著大雨從朝陽城身後偷偷渡河來西岸嗎?為何反而是讓自己引全軍去東岸?
難道是臨時改了主意,要趁大雨去偷襲比水東岸蔡陽城下的袁術、黃祖?
這麼一想的話似乎合理了很多,因為大雨之下近兩萬大軍渡河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比水作為淯水的支流,水勢是比淯水緩很多,河道也狹窄很多的,走的快的話更加容易渡河,而黃袁二人更是沒有什麼兵力、戰力優勢,再加上二人都是出了名的混球人物,如此大雨估計早就扔下兵馬,縮在蔡陽城中喝酒取樂了。
“全軍往東岸新野城前彙合?”一念至此,朱治旋即正色確認了一遍軍令。“還是隻從朝陽城渡河向東,在野地中國等待大軍彙合?”
“不是新野城!”傳令之人早得孫堅吩咐,自然立即點出要害。“君侯要將軍立即扔下朝陽城,留下所有旗幟和不便之物,隻是儘力搜集草席之類的事物,其餘全軍趁大雨輕裝渡河往東,就在朝陽城對岸彙合!”
朱治心中會意,麵上頷首,卻是不再猶豫,即刻行動。
話說,朝陽和新野隔河相對,如今更是連結大軍,朱治自然借著城池庇護在身後安全區段修築了浮橋,而此時大雨剛剛落下,河水未漲,浮橋自然也是安全的,再加上之孫堅戰意明顯,後勤準備也是有的於是乎,五千兵馬扔下所有旗幟、金鼓、戰車,甚至少許戰馬,皆隻帶一日夜乾糧飲水,負甲持械,外加匆忙從城中百姓、商戶那裡搜羅來的千餘張草席,即刻輕裝渡河而去了。
到了中午時分,雨勢不減,更有隱隱雷鳴之像,朝陽城對岸的新野境內曠野之上,果然是大軍雲集,孫文台全軍一萬八千眾乘雨儘出!
“君侯!”朱治遙遙見到唯一一杆被雨水打濕的大旗,立即向前彙合。
“君理!”孫堅披甲掛刀,身上所負長矛外麵居然卷著一領草席,其人雨水之中於眾將環繞之下聽到心腹大將的聲音,也不去辨認,隻是兀自揚聲回應。“五千兵都來了嗎?”
“都到了!”
“來得好!帶了多少領草席?”
“千餘領!”
“足夠了!”
“君侯,咱們往何處去?”
“去東麵,趁著水勢未漲,全軍從再下遊五裡處的那個淺灘渡過比水,然後從東岸順河而下!”
朱治心中大定,再不猶疑,即刻令本部各層軍官隨從往東南方向而去。
雖然雨勢不減,可五裡之路實在是太近,外加輕裝突襲之下,又兼將士皆對袁術敗軍有心理優勢,所以不過是半個時辰左右就到了淺灘。而正如孫堅說的一模一樣,大雨從早上下起,此時尚未彙集形成洪峰。
於是孫文台下令以蔣欽領八百江漢子弟為先鋒,直接全軍輕易渡河,並順河而下,往更下遊的蔡陽而去。
這一路上,借著大雨遮蓋和已經漲起來的水勢,靠著蔣公奕的悍勇,仗著江漢子弟對夏日雨水氣候的適應性,孫文台所部幾乎是如卷席子一般輕易拔除沿途袁、黃二人布置的據點,並一路輕鬆南下不止。
然而,下午時分,全軍冒雨順河堤南下許久之後,朱治卻忽然察覺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孫堅隻是順河而走,卻並沒有轉向蔡陽的意圖,畢竟蔡陽城不是朝陽城,它沒有挨著河,而是在距離河東岸十五裡的地方一開始,朱治雖然察覺,但他本能認為孫堅是想借著河堤方便行軍,並緊挨河道以隱藏行蹤。
但是,眼見著時間一刻刻的過去,全軍早已經越過了比水注入淯水的三岔口,卻依舊繼續順著淯水河堤維持軍勢繼續前行,而此時淅瀝瀝的雨水之上,雲層後的光線已經漸漸偏轉終於,等到雨勢稍歇,孫堅下令全軍在河堤下暫時休息後,朱治徹底忍不住了,其人主動上前去尋自家主公。
“君侯!”朱君理湊上前去,在淅瀝瀝的雨水中喊住了正在與士卒談笑的孫堅。“越是下雨天,就越須在意照明,此時再不轉向發動突襲,等到天黑,數萬大軍,估計能摸到蔡陽城下的都沒幾個了,趁著還能辨識道路,直接奔蔡陽去吧!”
“誰說我們要去蔡陽?”孫文台在不顧泥濘席地而坐的士卒之中駐足而立,看到是自己的首席心腹大將,不由戲謔而笑。“我的軍令難道不是讓全軍渡比水,然後順河而下嗎?”
雨水之下,趕到對方身前,滿臉都是水的朱治茫茫然抬起頭來一瞬間,其人先是大腦一片空白,然後就是一種莫名的慌亂。
這是當然的身為軍中宿將,身為孫堅陣營中公認的第一外姓大將,身為郡吏出身舉孝廉為官的這麼一個人,身為孫堅身側素來以知文事而聞名的人,朱君理此時竟然完全沒有頭緒。
是真沒頭緒!
此時此刻,麵對著孫堅突然否定掉進軍蔡陽,突襲袁術、黃祖的軍事計劃後,他根本不知道孫文台要乾什麼,也想不到對方能乾什麼,而偏偏此時全軍都已經壓上了!
一萬八千之眾,扔下新野、朝陽兩座互成犄角的堅城,沒帶輜重,就一日夜的乾糧,然後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過了河,來到敵占區他怎麼能不慌?又憑什麼不慌?!
孰料,漸漸有些緩和的雨幕之中,孫文台看到親信大將如此失態,不急反喜:“若是連君理到了這一步都猜不到我要如何,那此番反而必然能成了!須知,兵者詭道也,而所謂詭字之中,最要命的便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備,自古以來多少以少擊多之例,多少覆軍大勝,皆為此類”
“這我自然知道,可君侯”
“君理,我這一策,乃是跟著衛將軍還有呂奉先本人兩次聞名天下的戰例學來的!”孫堅見狀乾脆拽著對方不顧濕滑往河堤上而去。“你看出來了嗎?”
“大概能想到一些。”朱治依舊茫然,但還是脫口而出。“趁著大雨剛落,河水未漲之時偷渡,便能讓對岸之人根本無備,這是當日衛將軍逆襲柳城渡大淩河之策而另一策,應該便是以河堤為路標,雨水之中保持軍勢不散,這應該是當日呂布引數千騎兵在黑夜之中順著金堤於三津往來亂武之依仗但君侯,正是因為如此咱們才要速速進軍才行,蔡陽沒有河堤讓我們做運兵通道。”
“都說了,不是去蔡陽。”孫堅負著長矛與草席,於雨中望著淯水對岸緩緩言道。“而是去鄧縣,我前日晚上不就說了,要打劉磐、呂布、黃忠、蔡瑁鄧縣是挨著河堤的,隻要壓著河堤走,哪怕是天黑又下雨,我們也能摸到對方軍營前。”
朱治慌亂更甚,茫然之色更重:“可君侯,若是打鄧縣,為何不從朝陽渡河,然後咱們在東岸順河堤進軍豈不是更方便?為何要”
“因為出其不意。”孫堅正色而答。“我雖戰意盎然,卻也不是愚蠢之輩,呂布、劉磐驍勇,黃忠悍烈,再加上一個蔡瑁本地世族第一的出身鎮場子,兵力又比我們多,還有八百騎兵,若不能出其不意,臨戰反而要危險了”
“但正所謂平地死鐵馬,淺水能淹人!”朱治怔了片刻,隨即帶著某種荒謬的神情指著眼前已經漲起來淯水河水勉力勸道。“君侯,我就不說這一日行軍就已經有數十人滑倒摔傷在道旁等我們取下蔡陽回來救他們了,隻說這水,你看看這水,水都漲起來了”
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101nove.come="margin:0px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