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漢
日落時分,就在樂進忽然發現沛國故人郭援居然真在城頭上的時候,烏巢一戰也基本上落下了帷幕。
黃蓋的到來為曹操爭取到了一個救命的喘息之機,使得後者沒有被全麵包圍,得以趁著夜幕到來突圍向南,遁入黑暗之中,但也僅此而已了……因為黃公覆所部從昨日半夜時分便離開大營,往來奔馳一整日,行程六十裡,兩次越過濟水,基本上就是強弩之末。不像奔襲的樂進部,還在清河那裡稍微休息了一陣子。
而且,彆忘了黃蓋麾下士卒如今基本上就是個樣子貨。
真的是樣子貨,黃蓋部乃是當日官渡血戰後四營殘部的集合體,恰如夏侯尚、車胄那兩千騎兵一般姿態,而且這一戰本身就是棄子,曹操也好,黃蓋本人也好,都不會真的將真正的戰力放入其中。
隻是為了表演的真實一些,確保了旗鼓甲胄這些裝備而已。
故此,眼見著黃蓋北來,燕軍騎兵匆匆掉頭,隻是奮力驅敗兵一衝,繼而做出鐵騎踐踏的姿態,黃蓋全軍便徹底失控,一時四散於原野之中。不少人更是為了躲避燕軍騎兵的銳利,直接一頭紮進了烏巢澤內,然後又因為天色已黑外加身上甲胄之累,多有陷入泥淖,再難爬出。
想想也是,彼時四營苦戰,尚且半日全敗,彼時萬騎奔騰,尚且一衝而覆,今時今日,此情此景,又能如何呢?
隻是黃蓋來的時機過於出色,起到了一定戰略延遲效果而已……這一點後來得到證實,黃蓋渡過濟水之後,知道此地在大戰,卻並沒有著急歸來,反而稍微放緩了速度,卡著日落時分才到達戰場,也算是有幾分為將之道了。
而黃蓋部既然潰散,天色便黑,曹操、文聘、李通三人皆趁機拔陣北走,公孫珣卻也沒有強留的意思,而是下令全軍吹號集結,要求作戰的各部清理戰場。畢竟,三萬五千騎戰鬥到此時,輕騎也好甲騎也罷,人馬俱疲絕非妄言,失去戰功與腎上腺素的刺激後也很難再去作戰,甚至,若是黑夜中迎麵撞上曹仁的援兵說不得反而要吃大虧。
“算上黃蓋勉強也是破了三營……也罷!”
火把之下,公孫珣望著曹孟德逃走方向的一片漆黑沉默了許久方才開口,卻居然顯得有些百無聊賴。“戰士疲敝,天色又暗,令明去一趟,引兩千義從,聚集一些兵馬向南追擊十裡,看看能不能有所收獲。十裡之後,無論成與不成,都立即回身散開兜住,往北驅趕一撥敗兵,儘量將戰場敵軍驅入烏巢澤內,然後就讓大部隊回軍歸營整備,你自留在此處掃蕩壓製,等明日再派大軍過來細細打掃戰場。”
眾人忙不迭的答應。
這是當然的,光是散落在戰場上的甲胄、箭矢都是一筆巨大的軍資,何況還有可能的俘虜,不可能不來專門打掃的……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一仗打的,不臨時撿破爛,怕是官渡大營那裡發動攻勢都難,因為弓箭不夠!
命令既下,龐德等人自然領命。而作為一軍主帥,打了一場無可辯駁大勝仗的公孫珣卻出乎意料的沒有興奮之意。其人並不再多說什麼,也沒有與在戰場上唱起河北民歌的士卒們相和,而是徑直領著千餘騎義從西歸官渡。隨著他的離去,戰場上的歌聲與嘈雜也慢慢消逝,喧囂了一白日的烏巢終於漸漸平靜了下來,隻留下漫天血氣彌漫於夜空之中,然後偶爾有忍受不住傷痛的傷兵低聲哀嚎呼救。
與此同時,就像是一件事物的兩麵一樣,和平安寧了一整個白日的內黃地區卻隨著黑夜的到來,忽然喧囂。
其實,當時樂進聽到出身沛國的營州平原都尉郭援在此時,就已經知道大事不妙了,但其人隻是稍微色變,卻又恢複如常。因為此行既然越過黃河,樂文謙便早有覺悟,過河的卒子難道還能退嗎?
又或者說,過河的卒子,而且是拱在最前麵的過河卒,難道還會有什麼奢望嗎?他之前稍微變色,也隻是過河之後一日行軍過於順暢,讓他稍微起了一點點僥幸心態而已。而現在想來,行軍如此順利本身就不正常。
當然了,此時多想無益,因為樂文謙反應過來以後也並無多餘廢話,而是即刻下令,讓隨行甲士試探攻城!
但是,哪怕樂文謙號稱勇烈,素以先登聞名,哪怕他手下五千濮陽兵之前數年間一直在前線與燕軍摩擦對抗,以至於被燕軍靖安台認可為‘精銳’,但這一波試探性的懸索攻城卻是上來便徹底失敗了。
原因很簡單,不是樂進部遠來疲憊,也不是樂進部缺乏器械,而是偌大內黃城上,守軍數量未免太多了些!
樂進部的甲士們奉命上前,先直接嘗試懸索登城,卻換來了城頭上輕易的殺傷,基本上是穩住勾索後,人剛爬到一半便輕易被城頭割斷繩索,重重摔下。無奈何下,其部隻能在內黃北門左近順著城牆跟抹黑前行,試圖尋到一處防守薄弱之處偷偷攀登,但幾乎每到一處,此處城頭上便驟然火起,點亮夜空,同時有金戈呼喊之上在頭頂響起。
這種狀態,怕是神仙來了都不可能靠突襲‘登’上這座城的!
而隨著城頭上的火光越來越多,越來越密,樂文謙居然並沒有著急投入更多部隊,也沒有直接親自上陣,反而稍微後退到了一個安全距離,以一種冷靜而又怪異的目光望著城頭的盛景。
終於,隨著內黃城整麵北牆的火光連成一片,隨著派出堵截部隊的其餘城門處也都忽然火起,樂進徹底確定了一個猜想——這是一個圈套!
否則身為營州治下軍官的郭援沒理由在此處,燕軍也沒有理由在這麼一座城市之中藏這麼多兵,還準備了這麼多照明火炬……而更讓樂文謙沉默到一言不發地步的,卻是城頭明明這麼多兵,明明一開始就聽出了他的聲音,卻居然從頭到尾沒有射出一箭!
這意味著什麼?
“將軍!”
饒是久經戰陣,此時樂進身側部屬也不禁有些驚惶失措,之前那個偽作程昱族侄的年輕濮陽本地軍官更是一時失態。“內黃屯兵怎麼會這麼多?”
“慌什麼!”聽得此言,樂文謙回過神來,卻不屑抬頭,朝著自己這名下屬咧嘴一笑。“內黃城本是鄴城與濮陽之間唯一一座大城,屯了幾千兵防備著突襲不也是尋常事嗎?不過是咱們倒黴,恰巧遇到熟人了而已。且說到底,我軍三萬難道真攻不下這區區一座縣城?等老子死了,你再來哭喪不遲!”
樂進的自信姿態明顯讓周圍士卒稍微一緩,而不等眾人再言,這位曹操麾下第一外姓大將便兀自發聲下令:“傳我令……其一,不要再行遮掩,全軍舉火鼓噪,威嚇守軍;其二,再將後麵幾頭牲畜身上的那幾把梯子,幾麵鼓儘數拿來,預備使用;其三,傳令身後黃漢升將軍速速上前,在我攻城之時引弓弩手為我壓陣……總之,全軍立即準備攻城!”
眾士卒不敢怠慢,卻是紛紛呼喊答應。
一時間,城上城下各自點火,喧嘩喝罵聲頓起,俄而,隨著黃忠匆匆攜帶大量弓弩手上前接管軍陣並展開遠程壓製,樂進更是下令擊鼓助威,然後親自嘗試攀梯登城。
而有意思的事情是,隨著城下樂進部一聲鼓響,居然是內黃城率先活了過來!火光布滿整座城池內外,望樓、城樓之上更是有鼓聲傳令周邊,弓弩手、大盾手也好像剛剛被喚醒一般向前應對,一邊立盾遮擋,一邊與城下對射不止。
到此為止,城上城下相互喝罵鼓噪,飛矢交織對射,火光上下相映,鼓聲隆隆相對……很顯然,中原聯軍的突襲瞬間變成了強攻。
話說,七軍渡河,絕對是有一些器械的,但為了保證速度,也不可能真的帶太多,絕大多數都是用來攀爬的勾索等物,本質上還是為了突襲服務……實際上,按照原定計劃,孫策所攜這七軍本該是今晚成功突襲攻下內黃,封鎖城門,然後第二日晚間再突襲鄴城南麵的銅雀台,並利用銅雀台的軍事儲備嘗試攻下鄴城的。
事到如今,這個看似合理且一帆風順的計劃後麵,存了多少七軍神兵天降、燕軍立即俯首的僥幸心態且不提,關鍵在於如今剛剛來到內黃,他們便儼然已經陷入到某種尷尬的困境中去了。
麵對著守備完全的一座城池,攻城器械是必須的……而僅有的幾把梯子,剛剛架到內黃南門偏東的一片最矮的城牆上,居然就被早有準備的燕軍澆上了火油,然後一把火燒的城下樂進部的甲士們透心涼。
便是樂進本人也被澆了一頭油,得虧他本人警覺,主動跳下躲避,方才躲過一劫。
“樂將軍!”
望著已經燒起來的梯子,年逾五旬的黃漢升頗顯無奈,隻能匆匆來找剛剛退下來正在換甲的樂文謙。“足下是軍令上明文指定的副將,還請務必直言相告,如今敵軍儼然早有準備,我方攻城受挫,到底該何去何從?”
“隻是受挫而已,再攻一次便是!”麵對黃忠,樂進自然不會學對付手下士卒那般裝模作樣,卻也依舊睥睨相對,然後直接從身側一名軍官手裡奪來勾索,便兀自負刀起身。“請將軍再為我掠一次陣……趁城門東麵梯縱火起,彼輩皆在興奮觀望時,我獨自從城門樓西側陰影下懸索而上,再試一次!”
黃忠無奈,隻能頷首。
話說,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不管燕軍是怎麼一回事,埋伏也好、趕巧也罷,對於突襲至此的七軍而言,此時此刻無外乎是進退兩個字而已。而這其中,對於最前方的樂進部和黃忠部來說,所謂退其實也是很不現實的,所以,他們最合理的選擇就是攻下此城!
攻下此城,若隻是城內守軍趕巧在此,則依舊可以進軍鄴下;若外圍早已經是天羅地網,那也可以倚城固守,再論其他;否則黑夜之間,如此一座城擋在身前,便是強弩之末的南軍想露營都難!
而黃忠來問,乃是以城池難下為前提的,但既然樂進還要嘗試,那他自然無話可說。
回到眼前,南軍攻城無力,弓矢也暫時停下,城上燕軍自然歡呼雀躍,而幾座梯子火光琳琳,幾乎成了數個天然大火炬,兩麵士卒更是翹首圍觀紛紛往此處來看。
就是趁著這個機會,卻被樂進手持勾索,親自潛行到城門樓下偏西一麵,借著城門樓本身帶來的些許陰影,奮力一擲,勾上城垛之餘,居然無人發覺。
其人一朝得手,便毫不猶豫,直接抓著繩索踩著城牆向上。不過,由於之前手套上明顯沾了一些油水的緣故,攀到一半,樂文謙便忽然手中一滑,直接滑落在地。
黃忠立在約百餘步開外的陣後,一麵催促周圍士卒與城上喝罵,一麵卻隻敢用眼角餘光來偷看樂進身影,此時見到樂進滑落,卻也是一時失態,心中茫然不止前途所在。
不過,幾乎是立即,那個掛著許多環首刀的身影,便再度翻身躍起,重新攀爬不止。原來樂進落地之後,直接抓了一把塵土在手,然後便重新向上!
而這一次,其人一直有驚無險,直到臨到城垛下方時,卻又引來了城頭上一名燕軍士卒的注意……嘈雜聲中,樂文謙並沒有屏聲靜氣,而是等到對方發現緊繃的勾索,一時驚呼那一瞬間,直接就在城垛下方拽著勾索奮力一躍,便飛上城牆,然後順勢一刀拔出,劃過對方麵門,便轉手將手中環首刀插入了這名警醒士卒的口中!
血濺三尺,周圍燕軍士卒,幾乎完全被嚇住,而樂進卻毫不猶豫,從身後複又拔出一刀,左劈右砍,直接在城上肆意砍殺起來。
而幾乎就在同一時刻,整個人都振奮起來的黃漢升便再度下令鳴鼓助威,飛矢壓製,驚得城上燕軍士卒一時不明所以,至於些許知道情況的樂進親衛更是不待黃漢升下令,便紛紛負盾湧到城門樓偏西處,嘗試勾索登城!
到此時,燕軍城頭上方才一時鼓響,重新調度兵力應對城門樓左近的亂象。而樂進早已經連殺五六人不止,並棄了第二把刀,其人也越戰越勇……原因很簡單,登上城牆以後他才發現,城上士卒雖然眾多,但本質上還是最尋常的郡卒之流,雖然其中有些明顯是有戰鬥經驗的,但也明顯是剛剛被重新征召回來,稍顯生疏。
“殺了他!”
亂戰之中,火光之間,就在樂進大殺四方,同時有數名親衛得以登城的狀況下,一個熟悉的河南口音忽然在城門樓另一側也就是東側響起,毫無疑問,正是之前與樂進對過話的平原都尉郭援燒完梯子後匆匆折返,清理城頭。“此人便是樂文謙,殺了其人,其部自潰!用長矛!用弓箭!務必殺了他!”
樂進聞言一聲冷笑,然後彎下身子直撲向東,又連殺兩人,扔下一刀,且期間剛剛那名偽作程昱族侄的軍官爬上城頭後更是奮勇殺來,成功與樂文謙彙合,一起擴大戰果!
見此情狀,郭援一時大急,再加上其人性格爆裂,卻是直接奪來身側一名屬下的長矛,與其餘兩名長矛手一起,號令並排前刺!
話說,內黃本不是什麼巨城,城門樓上狹窄,又有火盆等物,也就是三四人並排便到極限,所以郭援忽然與下屬兩麵挺矛夾擊,對於沒有長兵的樂進與他的那個部屬而言,便立即陷入到了危機之中,隻能連連退避。
與此同時,窺的機會的其餘燕軍士卒也趕緊有樣學樣,以此手段清理城上樂進其餘屬下不說,更有四名長矛兵倉促集合,即刻從另一側也就是西側並排挺矛與郭援一起相向朝著樂進和他的那名部屬刺來。
二人無奈,隻能在一個火盆旁邊背靠背禦敵。而眼見著兩邊矛手漸漸逼近,等到郭援自東側率先刺來那一瞬間,原本麵朝東的樂文謙卻忽然倚著自己親衛的後背發力轉身,主動朝著西側四名矛手發起攻擊!
隻見他奮力擋下一矛,作勢欲劈,卻又趁著身前四名矛手驚恐之時忽然低頭,直接從長矛下方越過了危險的矛頭,鑽入矛架之下,然後抬手一刀,便將四杆長矛一起砍斷!四名矛手齊齊大驚脫力,樂進抓住空隙,一刀橫過一人脖頸,複又轉手一刀試圖插入另一人腹部。
然而,這第二名矛手著有半身鐵甲,撒手姿態下轉身欲逃,受了樂進轉手的一插,固然是當場腹腔破裂,怕是再難活下,卻也讓對方所帶的又一把環首刀當場斷裂開來……不過,樂文謙不慌不忙,又從背後拔出一把刀來,就勢從背後一劈便輕易將此人了結。
到此為止,樂文謙撲上城牆不過片刻功夫,便已經殺了十來人,城頭上燕軍雖眾,對著身上血光閃亮的這位殺星卻也一時喪膽。不過,就在樂進作勢欲追,了結兩名逃竄矛手之際,忽然間,其人隻覺得側後方肋骨處微微刺痛,回過頭來才發現,乃是自己的那名下屬邊擋邊退之間一時失手,被郭援一矛捅穿,而長矛穿過部屬身體後,複又紮入到了自己側後肋骨處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