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下孩子,跪在了地上,給孩子的救命恩人叩頭,又讓孩子也跪下叩頭。
原強人頭現大掌櫃的嘴裡說著:“使不得,使不得。”
搶上一步把人扶起。
孩子的母親從身上拿出銀兩,送到恩人的麵前,被大掌櫃的堅決謝絕。
下山前,秦月看到那個前強人頭,現在的大掌櫃正和幾個人在山崖埋設防護;心裡不由得對他們越發有好感。
晚上,秦月和少夫人住一個房間,秦月講起了那次經過這裡的事。
少夫人不住的稱奇,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麼好的一些人,曾經竟是一夥強盜?
少夫人說:“今天看那原來的強人頭的談吐,應該是個讀書人。能夠奮不顧身、舍己救人也肯定是個良善之輩。落草為寇肯定有什麼隱情,像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一樣,被逼上梁山。”
秦月覺得義母的話有道理。看來世道不好的時候,會把有些好人變成壞人。而好的世道,也有可能把壞人變成好人。如果這些人,繼續的在這裡打家劫舍,這裡肯定會成為人們望而生畏的地方,甚至連附近的住戶都會逃離這個是非之地。到最後,這夥人可能想搶劫都找不到對象。而現在呢?由於這夥人的改惡從善,這裡可以成為人們遊樂的地方。
一個年輕的母親,敢帶著年幼的孩子來這裡,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這裡是交通要道,成了祥和之地。過往的人、遊玩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他們的生意也就會越來越好。良性循環不是對大家都好嗎?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嗎?
由此,秦月想到了筆筒山,不也同樣是這樣嗎?
她聽梁雙傑說,原來佟家寨和小秦莊的土地,特彆的便宜,可是再便宜也很難找到買主。有一點辦法的人都搬走了,誰願意去那個是非之地呀?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土地漲了價,也不好買。不但以前搬走的人都陸陸續續的搬了回來,外村的人看著這兩個村子受益於武館,也都很眼熱。
如果把筆筒山讓給那個神秘組織,儘管他們未必像原來盤踞筆筒山的強人那樣無惡不做,但肯定不會乾什麼好事。佟家寨和小秦莊,至少要遭受常家村那樣的禍秧。
一個國家,百姓能安居樂業,這個國家就會安定,這個皇帝的江山也就會很牢固。一個地方也是同樣,義父大力的消除匪患,不是也正在把曾經匪患橫行的商州,變得安定祥和嗎?想到了這夥改惡從善的強人,秦月突然產生了聯想……
“月兒,在想什麼?”
秦月正想著心事,被少夫人的問話打斷。
“沒想什麼?……”秦月答道。
“沒想什麼?會這樣入神?”少夫人不信。
“我是在想義母剛才的話,聯想起我義父的剿匪。”秦月解釋。
“你義父的剿匪怎麼了?”少夫人不解。
“如果我義父清剿的強人中,有類似於牛頭山這樣的強人,可不可以不僅僅是把他們剿滅?能不能也給他們一條自新之路?”秦月自己也是剛想明白。
“如果能這樣,當然是善莫大焉。”少夫人點頭。
“其實,很多時候是把他們趕走,從這裡趕走,還會到彆處去乾壞事。說不定哪一天又流串回來,就還得去清剿。”秦月繼續著自己的思路。
“可是,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放下屠刀成佛?”少夫人說。
秦月覺得義母說得對,比如原盤踞筆筒山的強人,窮凶極惡。而牛頭山的這夥人,那一次看到得手時,強人頭就說隻圖財不害命。還有神秘組織的那些人,能浪子回頭嗎?
看來什麼事情,不是自己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不能隻憑一方的美好願望,還要看對方願不願意?能不能向善。好像就算兩方都願意也未必就能成事,比如牛頭山的強人找到了生活的出路,彆的想從善的強人能找到出路嗎?
人總得生活,總得有生活出路呀?另外,有的人已經犯下了十惡不赦的罪行,這樣的人還有回頭路可走嗎?秦月覺得這事還真很麻煩,越想越複雜,索性不去想了。
“月兒,你說我的病真的好了嗎?”少夫人又擔憂起自己的身體。
“經絡肯定是通暢了,您自己沒感覺嗎?”秦月安慰義母。
“那到是,我是說……”義母臉紅了。
秦月明白義母的話意,開始她倒很有信心,但請教了京城老宅的石姓老婦人,才知道事情並不簡單。
“我問過彆人,有時候,可能不是您一方麵的原因,還可能是義父的原因,就是你的原因,也可能不是一個原因,所以,這事還真不好說。”秦月覺得自己不能騙義母。
“說的也是。”少夫人無奈地說。
看義母很失望,秦月說:“但總是好多了,希望也大多了,說不定真能……”
“但願吧!”看義母情緒不高,秦月還想說點鼓勵的話。但轉念一想,懷揣的希望越大,達不到目的,失望的打擊就愈沉重,想想也就算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