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陽牆的建造是全自動工程。
每個被派往這裡的工人都被改造了本能,束縛在特定空間內,既不能休息,也無法死亡,隻能像是被線控製住的木偶,在天人打造的舞台上表演永不落幕的戲劇。
他們生活在重複的孤獨和麻木中。
張誌卻想了個辦法,通過修牆來找樂子。
他利用自製的寶石八爪魚,將一塊塊寶石進行雜耍拋接。
小時候他曾經在馬戲團裡跑腿打雜,跟著裡麵的一個小醜大叔學了幾手。
最常見的三球拋接模式,球呈“∞”字形軌跡,叫做基礎拋式。
球沿單向環形軌跡高速拋接,適合更多數量的球,這是淋浴式。
手臂交叉交替拋接,動作複雜且視覺華麗,則是最難的機關槍式。
張誌用如今的十二隻寶石手臂,玩出了眼花繚亂的多球拋接,被他拋起的寶石在太陽能量下不斷反光,看起來頗為絢麗。
引惹來了不少其他工人們的觀望。
除去雜耍,張誌還開發了遊樂場建造法。
其實就是將寶石細胞為基石,打造出雲霄飛車、海盜船、空中雲團、房屋、巨大兔子等形狀。
雖然這些結構隻要連入環太陽牆,就會迅速被寶石細胞本身漸漸改變,最終趨於平整。但如果將那些懸浮遊離的寶石組裝起來,暫時不並入環太陽牆,卻能一直保持其形態。
張誌甚至效仿翡翠城,打造出了一座自己的多層飛屋。
這並不影響他工作,也沒有被天人喝止或毀掉。
漸漸工友們開始效仿。
大家都在環太陽牆上方的空中,造自己的房子,有的還自帶庭院,這些寶石打造出的各式建築和場景,變成了枯燥工作裡難得的自娛自樂。
其中還有少量的藍寶石、紅寶石和黑寶石,變成了窗戶、照明燈以及裝飾品。
很快。
大夥兒的聰明才智都被激發出來。
有人迅速摸索出了新玩法,開始有可旋轉的磨坊風車,通過轉動,還能帶來暖呼呼的氣流,推動局部產生風。
有人造出了寶石風箏,能夠放得很遠,就像是巨大的鯨魚在遊曳。
更有搗鼓出了複雜的動力式裝置,以寶石細胞為基礎,構建了類似於挖掘機輪船的載具。通過黑寶石操控,可以操控其鏟鬥去捕獲那些遊離飄蕩的寶石。
看到日新月異的改變,張誌也很高興。
這就變種人們組成自由軍一樣。
其實大夥兒都有才能,並且能夠激發出相當不俗的效果,隻是缺乏一個契機,缺一條將死水攪活的鯰魚。
過去吳剛擔任了這樣的角色。
現在張誌也在學他的樣子,去當好這樣一個角色。
這一工作倒是體現出了他的優勢。
張誌實地參與了很多一線勞作,做過挖礦采集,所以對於礦工們的需要和生活有一定了解。
他們需要找樂子,來將疲勞和辛苦暫時忘記。
在其他地方,可以是喝酒,抽煙,賭博,找妓女,但在條件有限的這裡就隻有就地取材了。
張誌記得。
在外海挖掘采集光冰時,作為礦工的天行者和領海主們被禁止使用任何私人物品,這是為了避免高精度的光冰受損。
那時候,大夥兒經常玩的兩種把戲。
第一種是吐氣。一口吸入那些濃鬱的霧靄,然後就像是抽煙似的吐出煙圈。
第二種是踢石頭。礦區總歸是有雜質度極高的光冰,這些是沒有價值的,可以互相傳球踢著玩兒。舊人類有一項足球運動,或許就是基於類似環境誕生的項目。
張誌忽然想到。
這裡倒是也可以玩這把戲。
空中漂浮的寶石細胞,不就是天然的球嗎?
想到這一點,張誌用自己造出的手臂舉起一塊白寶石,丟向相隔距離最近的一個工人。
對方正是那個造出了風車的家夥。
白寶石飛去。
對方用風車將白寶石彈給了下一個,落在了隔壁造了一麵巨大的盾牌的家夥那裡,然後又繼續傳遞。
這種不言而喻的默契,在大夥兒彼此配合下,變成了一種簡單遊戲。
寶石彈球,成為了大家交流和打招呼的方式。
沒多久。
張誌又冒出了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