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張三豐書房內~
“小明子,你觀這太極圖如何?”
“陰極陽生,陽極陰生,萬物相生相克皆有道理。”
張三豐微微點頭,頷首說道“世間武學,大多推崇唯快不破。劍法快了,一瞬間反應都來不及,便自然談不上破招了。但老道這門武學,用的卻是以慢打快,四兩撥千斤的道理。”
話音一落,陸明心道果然如此!
原著中張三豐於八年後才在武當山創出太極劍與太極拳,臨危之下便想傳給唯一在山的三弟子俞岱岩。那個時候,張無忌應該是十八歲。
現在來看,老道士雖未創出武功,但其意境卻是已經領會了一大半。而這正是陸明如今正需要的!
武道一途,若能站在巨人肩膀之上再往上行,那自然會節省無數的時間。
陸明雖不知道今生是否能達先天,又是否有路能達先天之境,但明心中所求,便無怨無悔。
“我曾聞劍道有五境,利劍、軟劍、重劍、木劍、無劍,若內力已達前無古人之境,以無形劍氣傷人,豈不就是無劍之境?以此內推,張真人這以慢打快之法,若四兩之力也無,微毫是否能撥千斤?”陸明問道。
張老道聞言愣了愣,細想之下笑了起來“哈哈哈~小明子,你可知自古以來有很多上乘武學,便需內功高強者方可修煉有成?我粗創這門武學,雖不會強練走火入魔,但內力不夠也是徒練其形,不明其義!”
此言頓時勾起了陸明上輩子的回憶~
無論是太極、六脈神劍、天山六陽掌,亦或者是乾坤大挪移。若無龐大內力相輔,終究難以功成。
如那郭靖,若無全真內功、藥蛇之血、九陰真經,恐怕他那降龍掌,也沒有後麵那種威力。
也如那陽頂天,數十年都把那乾坤大挪移練不圓滿。
不過內力與招式之中,招式也並非一無是處。就去獨孤求敗之中所說,弱冠之齡若無奇遇,便隻能仗利劍與群雄爭鋒。
此時此刻,武當山這一處書房內燈火通明。
張三豐緩緩說出他這些年閉關所得,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如陸明如今的武學造詣,太多的東西都僅僅隻需要一句話。
而就此刻而言,他重新認識了一番心中的太極之初。太極分陰陽,並非一味地以柔克剛,陰陽兩極才是太極,剛柔並濟才是太極。
重意不重形,一拳之下卸力翻轉,再以自身力道相加而回。若內力足夠者,百斤撥千斤也可,但若真的四兩撥千斤,那是找死。
…………
恍恍惚惚之間,天色已然大亮。
陸明恭恭敬敬對張真人一拜“今日明已不是武當弟子,雖受之有愧,但也需行一弟子禮。”
“無妨無妨~”
張三豐笑著捋了捋胡須,最後囑咐道“小明子,你心不壞,一顆道心更是能讓你在武道一途上越走越遠。但老道希望,你能將心中那杆稱維持好,切勿墜入魔道!”
話已至此,陸明點了點頭。如此過了半響,這才開口說道“張真人,您認為何為正邪?何為大義?”
“正邪之分在人,不在門派,不在種族。大義~各有不同,但在其族。我漢族當下以驅除韃虜為大義。而他蒙元,又需以鎮壓義軍為大義。”張三豐回道。
“那真人以為,郭靖郭大俠如何?如今包括武當在內的六大派於大義如何?”陸明又問道。
一語中的,張真人卻是沒有回話。
陸明接著躬身說道“郭大俠為國為民,雖舍身取義有忠,卻隻是忠於南宋。而明,忠的是自己的心。”
“見百姓淪為四等人、兩腳羊,故此忠於百姓。君無能,驕奢淫逸。取而代之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