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世界內,三百六十枚道則印記猶如繁星閃耀。
世界之膜已是由以往的純淨之色,變為暗金,其進一步便是光華儘斂,猶如真正的小世界一般。
顧元清對天人世界內有絕對的掌控,意識沉入之下,這裡的任何一絲變化都難逃其法眼。
在成就混天境之後,自身道則與外界大道交感,這一個世界每分每秒都在發生演變。
而這演變的過程也是大道運轉之理。
觀摩萬界大道與自身天人世界一一印證,以自身意識不斷細微的調整著這些變化,同時讓內外之間水乳交融,這是混天層次自身力量成長的一個過程。
真元、神魂也會在大道的感悟和天人世界的成長之時同步蛻變。
這便是內三合,以及與大道相合的好處。
三位一體,不分彼此,在不斷地交融之中聯係也會變得更加緊密。
修行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每一個境界的突破其實都依賴於上一個境界的積累。
憑借觀山加持,顧元清能感覺到自己肉身每一個最為細微的粒子上,能感受著它們在逐漸的壯大。
此謂神魂通達入微,力量貫通如一,渾然一體,不分彼此。
而當一切圓滿,再一步便是以自身意誌為印,每一個粒子之上皆篆刻上神魂和道則印記的氣息,這便是成就混天不死境的根基。
而在這整個修行過程之中,觀山禦物之幫助依舊是極大。
觀山悟道且不說,禦物之法比起道則印記駕馭大道還要更上一個層次,憑借以往對禦物之道的理解,顧元清對道則印記的運用也要遠遠超於普通的混天修士。
不用刻意的訓練,一切就仿佛是水到渠成,心念一動,便有大道相隨,哪怕去了外界也是如此。
而這也是他能憑借碎天境的實力,卻能在靈山試煉之中與不死境大修一戰的緣由。
三百六十枚道則印記所支撐的天人世界彌補了境界之間的力量差距,經曆禦物加持之法而形成的對大道的掌控力則同樣填補了兩個境界之間的差距。
若非如此,他又怎可跨境界而戰?
顧元清每日的重點依舊是修行,元會之劫,如懸在頭頂之劍,讓他不敢停下步伐。
靈淵界墜落魔域,或許會讓太古神宗的計劃有所變動,可是與之一戰終歸是要來的,單純的混天不死境修士或許危及不了身在北泉洞天之中的他,但規則神器之力終究就未必了。
何況,就算他在最後一步可以讓北泉洞天脫離玲瓏界域,依托修行界而存,但他畢竟生於乾元界,不到萬不得已,又怎可不顧?
時間一日又一日的過去。
忽然一天,他心生感應,抬頭望向界域之外。
“看來妖庭終究還是來了!那倒也是,作為魔域頂尖勢力,即便知道了我與魔神山對抗而不落下風,也不可能麵對萬妖丹一事而無所作為。”
那種明顯的惡意讓顧元清道心示警,即便此時的他尚且無法看到妖庭的大妖,也能推測得到。
他一路修行而來,皆有渡魔域之天劫,也因此與此方世界之大道有所聯係,這才能提前感覺得到,否則便會是如夔無咎那般真正危險來臨,才會感應得到。
顧元清未曾起身,目光再次垂落在手中的天道經上,這本經書顧元清已是翻閱了無數次,早已熟記在心。
但他依舊習慣拿著原本細細品讀,每一個字看似不起眼,可與字中含義相結合時,便自可感應到其中隱藏的一絲韻味。
其實,平淡之言,卻可道出大道韻味,本就堪稱經典。
這讓顧元清不禁想起前世的一些經典來,可惜當年未曾多讀,即便修為高深之後,可想起前世所經曆的一切細枝末節,但本未看過的東西,自是無從回想得起來。
那些先賢經典,就算無關乎修行,卻是對天地自然感悟的精神智慧結晶。
這無關乎生命的長短,就算法力通天的長生者,在某些方麵也未必及得上凡人。
生命短暫的個體,不斷站在前人肩膀之上綻放思想的火花,自有長生者難有的感悟,文明的代代傳承何嘗不是一種獨特生命和意識的延續。
何況,前世文明似乎也有神話映照其中,某些東西與今生所見暗合。
顧元清若有所思,甚至略微有些失神,直到半個時辰之後,才放下手中之書站起了身來,再次將目光投向了黑海之中。
妖庭的大妖終是走入了他的視線。
一共三位,除了早已看到過的金翅大鵬王和天狩王之外,還有一位大妖行於黑海之中。
“又是相柳血脈啊!”顧元清隻看了兩眼,便辨彆了出來,此妖與當初死於自己手中的九頭蛇有幾分相似,隻是前者隻為陰陽破虛,而後者則是混天大修。
“此黑海之內,倒也確實適合相柳的神通,妖庭會派它來,倒也不足為奇。”
顧元清淡然地看向遠方,靜靜等待,絲毫未覺慌張,甚至還有閒心看一眼山中嬉戲打鬨的滾滾們。
以此時他的修為,除非是混天不死層次,很難引起他的重視。
之前金翅大鵬王前來,他分身一見,隻是因為對方以禮拜訪而已。
妖庭前來,對他來講,無非是花一些工夫而已。
三尊混天大妖聯袂而行,自是引得無數修士和妖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