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溪寧早已經不是當初剛進入職場的菜鳥,聽話要聽音是混跡職場的第一項基本功。
她在台裡的時候是孟晴的下屬,孟晴大她一屆是她的師姐,不過入職比譚溪寧晚。但不知道為什麼,孟晴一來就同有一年經驗的譚溪寧在同一職位,晉升也很快。
主要還是有一次譚溪寧的稿子出了問題,譚溪寧就沒競爭過孟晴,那次譚溪寧明明記得稿子是交了上去的,偏偏就是丟失了。
譚溪寧被通報批評寫檢討,又經過幾年打滾,她終於成為電視台的編導,孟晴成為她的上司。
有了高低之分,就有了求同存異。
這幾年來,她們的關係不算緊張,也不算得親密,就單純的同事,利益間的合作。
孟晴剛剛的意思是她就要高升了,空出來的那個位置就應該是譚溪寧的。
譚溪寧握著電話,把桌子上的仙人掌往太陽光的方向推了推:“孟姐,我隻是找到了我喜歡做的事情。”
“你天生適合在電視台工作。”
“可能吧。我適合,但我不喜歡。謝了啊孟姐,我現在忽然覺得,我離職後,倒是跟你更談得來了。”
孟晴手裡拿著那封辭職信:“真的不打算回了?”
譚溪寧撓撓眉頭:“嗯。東西都收拾乾淨了,還能有假。”
“那行,我也不勉強。有事情給我打電話,能幫我儘量幫。”
“得嘞,謝謝我的姐。”
譚溪寧的辭職信一直被孟晴壓著,她也知道譚溪寧一路走來的不易,還有她對於編導這個工作的能力。當時譚溪寧辭職,單位的同事大多都是不信的,孟晴也怕她後悔,就說她是去休假,辭職這件事給大家開玩笑呢。
那時候孟晴要升職的消息在單位裡有多多少少的小道消息,他們也以為譚溪寧是出去度假,等孟晴一走,她就搬去孟晴的辦公室,這收拾東西也合理。
孟晴望著信封上娟秀的字跡,拿著信往人事部走去。
譚溪寧此時半點沒想電視台的事,她一手撐著下巴,一手拿著頭發製成的小毛刷,一下一下地清掃著仙人球縫隙裡的灰塵。
課本的事情能解決自然是好的,眼下的問題是希望小學的資金實在是不足。有一次她半夜上廁所,還聽見王校長和張金秀吵架。
吵架的大致內容是王校長動了家裡的一筆錢,那筆錢是張金秀存起來給他家孩子學遊泳的錢。
暑假到了,怎麼才能讓希望小學籌備到資金?
義演。
義演是譚溪寧能想到的辦法。
普沙村大多是彝族,民族文化是一大熱點,尤其現在國家對於民族文化的重視,相應推出一係列的扶持計劃。
義演可以籌集教學資金,幫助學校購買更多的課本和教學設備,改善孩子們的學習環境,更重要的是義演能帶來一定的關注度,凝聚起社會力量,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偏遠山區教育的現狀,激發社會各界對於教育公平的持續關注和支持。
譚溪寧白天和老師們一起改試卷,晚上就開始動手寫策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