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秀看到王喬明和譚溪寧臉上如同被打了霜的茄子,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事情沒辦順。
她從學校裡走出來,扶著王喬明往上走:“咋了?腿又疼?還是事情沒有半點解決的機會啊?”
王喬明無奈地點點頭。
“先回宿舍,我看著你這個關節又痛了,就跟你說了嘛。你這個腳,天氣一變要疼,隻能自己多注意,咋個不聽?我給你織的毛套,咋個不套起來?”
譚溪寧不願意當他們夫妻的電燈泡,說了幾句回了辦公室繼續學習英語教材。她現在多了一個任務,不能耽誤時間。
張金秀燒了一盆炭火端進宿舍,拿來毛套子烤緩和,又往王喬明的膝蓋上裹。
王喬明卻是覺得這個毛套太過於厚重,走路都不方便了。
他看著自己膝蓋外麵圍的毛套,旋轉了一下方向:“哎呀,非得套嘛?讓學生看到多不好麼。”
“有什麼不好的麼,你這個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你以為我不知道啊?”張金秀拉來一個凳子,坐在火盆子前麵,“老王,前兩天說的給娃娃們弄一個多梅子教室,真的被否決了啊?”
王喬明沒說話表示默認:“是,村裡實在是沒有多餘的錢了麼。我們現在的主路都沒修起來,你曉得鎮上哪哈修的柏油路嗎?03年。”
“啊,03年鎮上修的柏油路,也正常噻。03年是外地人最多的時候,在鎮上雷打山發現了一處源頭嘛,要把那裡的礦產資源給拉出去,修路肯定是必要的嘛。我們這裡人家探礦隊的也來過,麼得礦產麼,哪個會幫我們修路噻?”
“所以說,彆個不給我們修,我們就要自己修。村長那邊動員了村裡麵的老鄉一起修路,麼修路大家也不是白修,還不是要供人家吃飯麼。看起來我們修路不要錢,其實一條路修下來也得花錢。”
王喬明想起來張金秀剛剛說的話,又糾正道:“還有這個不叫多梅子教室,而是叫做多媒體教室。
多媒體!多媒體就是電腦,譚老師的設想是每個教室都配上一套,我覺得不實際。去李有發前麵的時候,我還隻是說希望能有一間多媒體教室,李有發就直接把我給回絕了。”
“他這些年也麼得錢,你曉得我們村裡的貧困戶有多少麼。過年過節的時候麼,除了財政上發下來的慰問金,他有時候還得自己貼錢。他做村長的這些年,也是不容易。”
“是啦嘛。大家都不容易,但是娃娃的多媒體教室一定要裝起來一套。起碼每一個星期,帶娃娃們上一節多媒體課,讓他們看看哪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讓他們看看‘火燒圓明園’,讓他們看看盧溝橋,趙州橋長哪樣。”
張金秀不知道怎麼說,王喬明成了普沙村希望小學的校長以後,她也是看著這個讀書人有本事,又有知識文化,一門心思地想要嫁給他。
以前希望小學的學生少一些,王喬明的工資每個月還能剩下來幾十塊,結果這些年以來,家裡的經濟狀況一年比一年差。以前省吃儉用剩下來的錢早已經花光,甚至父母每個月一百多塊的養老金也搭進來。
張金秀說道:“那再……再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