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生同意了!
這般條件,隻要不是傻子,都不可能不同意。
一個寧道奇,在他手上根本毫無無用,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比不上一具屍體。
畢竟屍體,還可以埋在地下當肥料,可留著寧道奇,隻會白白的浪費糧食。
事實上,當初沒有下殺手,選擇留下寧道奇,本就已經考慮到了眼前這個場景。
無論先找來的是道門還是佛門,無非是一句話,價高者得。
對高長生來說,岐輝手上的那一卷武侯陣冊,已經是超過了寧道奇的價值,更不用說,孫思邈現在還補上了一門黃天大法。
那是什麼?
那可是當年天師孫恩的最強功法,也是孫恩縱橫無敵的最大依仗。
彆說是高長生,換做任何一個人,能用寧道奇換到這種法門,恐怕都會笑的合不攏嘴。
而見到高長生點頭,對麵的兩人都是同時長出一口氣。
雖然付出的代價比預料中的大,但終歸是拿到了他們想要的寧道奇。
“多謝齊國公。”
“既然如此,貧道二人就不多做打擾了。”
岐輝行了一個道禮,嘴角含笑的開口說道,不過說話的時候,眼眸中卻是突兀的閃過一道耀眼的光芒。
這般獨特的景象,高長生當然不可能不察覺,眼中也是瞬間閃過一道思索之色。
而這時,岐輝兩人已經是轉頭朝著府外而去。
寧道奇被他關押在左武衛大營中,並不在這高府。
不過這種事情,當然不需要高長生親自前往,隨意派個人傳訊,亦或是給出一道手令,兩道就可以順利提出寧道奇。
高長生此時也沒有去在意遠去的兩人,剛才的一瞬,他腦海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
等到他再次抬頭的時候,兩人已經是隻剩下巴掌大的背影了。
“兩位真人留步。”
沒有絲毫猶豫,高長生直接開口。
“不知齊國公還有何事?”
兩人同時轉身開口,而出聲的瞬間,心中也是再次咯噔一下。
這個時候,無論是岐輝還是孫思邈,都是有些怕了。
生怕這位齊國公,再次反悔,而後不講武德的說出一句加錢。
高長生自然不知道兩位得道高人已經被他搞成了驚弓之鳥。
他的目光直接看向了岐輝。
“本將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還想像岐輝道長求教一二。”
“哦?”岐輝先是鬆了一口氣,而後才露出異色。
“不知齊國公想問何事?隻要貧道知曉,必定知無不答。”
“不知道可知……”
高長生目光直視岐輝,緩緩開口:
“二武一宗,滅佛之事?”
話音剛落,高長生清晰的看到,岐輝的瞳孔猛然一縮,身體也是瞬間一震。
“這個,這個,貧道確實有所耳聞,二武一宗,都算是一代英傑,這等帝王作出這種選擇,想必會有他們自己的考慮。”
“隻不過,二武一宗年代都已久遠,貧道又是道家之人,對具體細節,著實不太清楚。”
“齊國公若有興趣,可往佛門一行,想必佛門之中會有此事的相關記載。”
高長生沒有第一時間開口,而是繼續注視著岐輝,直到對方的眸子出現了一縷慌亂之色,才是收回目光,緩緩笑道:
“原來是這樣,看來是本將找錯對象了,既然如此,本將就不送兩位真人了。”
兩人聞言再次作出道禮,而後徑直轉身而去。
片刻之後,高府之外的街道之上,兩人停下了腳步。
“岐道兄,岐道兄……”
孫思邈接連招呼了幾句,但旁邊的岐輝卻好像完全沒有聽到一樣。
直到孫思邈伸手推了對方一把,岐輝才是從愣神中反應過來。
“呃,孫道兄說什麼?”
孫思邈疑惑的看了對方一眼,不過也沒有刨根問底,而是重新問了一遍。
“岐道兄剛才為何……”
事實上他們這次前來,固然是為了寧道奇一事,但在那之餘,也就順便觀察一下這位新晉齊國公的想法。
若對方對道門的態度還可以,便拉攏一二,畢竟這等天驕,如果親道,必然是一個天大的助力。
但從始至終,一直到結束,做主此事的岐輝,卻是沒有說出一個相關的字,自然讓孫思邈疑惑。
“老道看不透他。”岐輝悠悠開口。
這話可是把孫思邈驚到了:“你樓觀道的觀星望氣術,也看不透?”
岐輝點了點頭,眸中露出一絲迷茫:“不僅如此,貧道在那齊國公的身上,沒有看到一絲一毫的氣運。”
“這怎麼可能?”孫思邈不敢置信的呼道。
這世上之人,上到帝王,下到乞丐,每個人身上都是有著自身氣運的,區彆隻是多少而已。
現在岐輝竟然說高長生身上沒有一點氣運,那怎麼可能,除非剛才坐在那裡,跟他們討價還價的,是一個死人。
這世上也隻有死人身上,是不帶任何氣運的,可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岐輝搖了搖頭,沒有繼續開口。
他心中的思考,比孫思邈要多的多。
事實上,他並未和孫思邈透露所有事情,他找高長生,確實有為道門找臂助的想法,但他心中所想,或者說所求的,無疑要比嘴上說的大的多。
隻不過在看到高長生氣運情況之後,他選擇了暫時放棄。
他心中所想的事,乾係太大,在沒有確認對方的真實氣運情況之前,實在是不敢壓太大的賭注。
而且高長生最後的問題,還有那道眼神,也讓他有些心慌意亂,浮想聯翩。
“難怪傅采林,寧道奇,厲工都先後折在他手上,此子著實可怕。”
兩人沒有再繼續交流,結伴朝著城外方向而去。
而高府中,高長生似乎也有所感應,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他剛才突然提起那事,確實是突然想到了一個可能。
真實曆史上,華夏曾出現了四次大規模滅佛,被稱為三武一宗滅佛。
但這個世界,唐朝並未出現,自然也就沒有了唐武宗。
不過其餘三位,周世宗,北魏武帝,和北周武帝,都已經出現過,也同樣做出了滅佛的舉動。
浩浩蕩蕩的滅佛之舉,這在整個九洲都是轟動的,自然也無人不知。
不過高長生突然提起此事,還是因為這事背後的原因。
滅佛之後,這三位帝王,都是出現了短命的結局。
死亡時候,都是身處壯年,哪怕是在一眾被國運影響的帝王中,也算得上是夭折了。
在佛門的傳頌中,這三人都是不敬佛祖,殺孽太重,得到了因果報應。
但在大多數有心人的眼中,基本都可以確認,那就是佛門動的暗手。
這也是如今九洲,佛門雖勢力龐大,但不受很多帝王待見的原因,他們可是有著前科的。
剛才高長生也是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此事。
準確的說,他想的是其中一個,北周武帝,宇文邕。
之前魚俱羅和他說過,大隋之前,北周的國運就出現了問題,這才順延到大隋身上。
高長生也是一個念頭,才牽扯到了滅佛身上。
按常理來說,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畢竟滅佛之人一共有三個,卻隻有北周一國出現這種情況。
而且暗害一個皇帝,或許有種種方法,但針對國運出手,實在是太過困難了。
如果佛門有這種手段,不可能會放過其餘兩國。
但高長生也是突然想起,這三人中,宇文邕也是特殊的。
因為他不僅滅了佛,還順便連道一起滅了。
隻不過滅掉之後,國內宗教蕭條,又扶持了一批,而這其中就有振興樓觀道的田穀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