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身前,一個候衛正以單膝跪地般的姿勢看著他。
雖然還沒說話,但楊林顯然也似乎意識到了什麼,雙眸之中精光閃爍,渾身的氣勢就像是靠近火星的炸藥一般,隨時都有可能徹底爆發。
“稟王爺,鐵木真動了。”
楊林雙眸瞬間一亮,但聲音卻是越發低沉:“說說具體情況,鐵木真大軍目前在何處,距離玉門關還有多遠?”
“王爺?元軍並未去往玉門關。”
“嗯?”聽到此言,楊林的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隨後毫不猶豫的詢問:“他們去了哪裡?”
“鐵木真以長子術赤為左鋒,忽必來為右鋒,率兩翼兵馬直撲襄陽而去。”
“襄陽?”
聽到此話,楊林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
通過楊虛彥的交代,大隋早就知道了蒙元會有異動,也知道他們會對大隋出手。
所以這段時間,外候衛一直死死的盯著蒙元和鐵木真的動向。
但楊林萬萬沒想到,蒙元大軍確實動了,但去的方向卻並非大隋玉門關,而是大宋的襄陽。
“隻有術赤和忽必來嗎?赤老翁,木華黎和博爾術等四傑呢?”
鐵木真麾下有四傑四獒四勇子,每一個都是能征善戰之輩。
但其中四子中的托雷和窩闊台因為先後繼承了蒙元帝位,受國運影響,已經去世。
四獒中的哲彆因為早些年的一場動亂也已經不在人世。
剩下的人中,若真的比較統帥和戰鬥力,赤老溫等四傑,無疑是要超出其他人一籌的。
當然了,楊林雖然問的四傑,但他真正要問,也是最關心的,毫無疑問還是鐵木真的動向。
“四傑未露蹤跡,但在後方,候衛曾遠遠看到鐵木真的蒼狼大纛,想來四傑應該拱衛在鐵木真的中軍。”
聽到此話,楊林微微點了點頭,但緊皺的眉頭依然沒有鬆開。
“這麼說來,鐵木真真的去了大宋。”
“本王聽聞在那大宋襄陽鎮守的是鐵木真當年的金刀駙馬郭靖。”
“據說這郭靖曾是宋人,幼時遭難流落蒙古,而且當初頗受鐵木真器重,但後來還是逃離蒙元,返回了大宋,之後一直鎮守在襄陽邊關,阻擋異族入侵。”
楊林頓了一頓,目光中又閃過一絲精芒:
“傳聞當年郭靖離開並不是通過正常手段,而是屬於叛逃,不僅直接導致了那哲彆身亡,更有消息他還帶出了一翼親兵,導致鐵木真的十三翼缺去了一角。”
“現在鐵木真如此興師動眾的去往大宋,莫非是這個原因?”楊林眉頭緊皺,口中不斷猜測。
但很顯然他也無法確定自己的猜測是不是準確。
若對方真正的目的真是大宋,那對大隋無疑算得上是好事。
隻不過說起來,大宋大隋,襄陽,玉門關是兩個地方。
但實際上,兩處位置距離並不算太遠。
所以,誰也不能保證鐵木真是不是真的就放棄了對大隋的想法。
甚至哪怕他攻下襄陽,誰又能保證對方會繼續前進,而不會轉過頭來再攻玉門關。
大宋位置就在大隋西麵,雙方幾乎平行而立。
隻不過大宋這些年國土連連淪喪,尤其是當年靖康之後,土地更是縮水了一大半。
所以同為邊境,玉門關的位置比襄陽是要更加突前的。
鐵木真如果攻下襄陽,同樣也可以從側麵威脅玉門關的安全。
“據候衛所探,襄陽和大宋已經同時派出使臣,一路前往玉門關,一路前來大興,想要求大隋救援。”
“意料中的事,大宋那邊援軍到了何處?以何人為帥?”楊林順口問道。
“呃……大宋並未派出援軍,據說朝中好像還在爭論,到底是戰是和。”
楊林雙眸一瞪,饒是以他見慣了無數風雨的經曆,此時心中也不免升起荒唐之感。
“當真……可笑至極!”
楊林身軀輕顫,若不是鐵木真動向未明,且隨時可能對大隋造成威脅,以他的脾氣,絕不會去管大宋的死活。
“罷了,罷了。”
楊林長吸一口氣後,才悠悠一歎。
“大宋那邊是指望不上了,想當年趙匡胤也算人傑,皇拳龍棍,打下了江山,沒想到時移世易,如今大宋竟淪落成這般模樣。”
“不管他們了,鐵木真時隔多年再有動靜,絕不會小打小鬨,大隋不得不防。”
“玉門關雖有魚兄,但比起鐵木真,兵力畢竟不多,防禦並不牢靠。”
“待本王處理好朝中之事,就點兵出發。”
自言自語的說完後,楊林才發現候衛還跪在身前。
“行了,事情本王已經知道,伱退下吧。”
“王爺,候衛中還有嶺南和北莽的情報,需要向王爺稟報。”
不過楊林隻是稍微一聽便是直接擺手。
“不必了,此前已經說過,南方之事由高長生做主。”
“那一切都由的他去,就算他把天捅破了,本王也不管,而且本王出兵在即,分身乏術,也管不了那麼多。”
“除非哪一天,北莽軍隊攻入了大隋國土,要不然關於高長生的事,不必再來相報。”
“是!”下方候衛恭敬點頭。
“對了,本王擇日就要出發,你們候衛儘快調動力量,集中派往西北部,全力監測蒙元和鐵木真動向。”
“卑職遵命,這就下去安排。”
候衛恭敬拱手,而後便準備轉身離開。
但也就是這個時候,楊林似乎想到了什麼,突然開口:
“等等,通過候衛的線路,幫本王把此物送到高長生手上去。”
說著從懷中緩緩掏出一物。
物品出現的那刻,下方候衛的身體瞬間一顫,第一時間便是跪倒在了地上。
楊林手中的東西並不大,隻占據了半邊掌心。
那是一塊令牌,牌子上四方四正的刻著一個山字。
這是靠山王的王令,不過看情況,隻是其中的一半,另一半上刻著一個靠字,兩塊合一,便是靠山二字。
這代表著什麼,整個大隋可以說無人不知。
這麵令牌,就代表著楊林這位支撐大隋的擎天之柱。
而且,令牌合一,更是一塊虎符,可以隨意調動全國的軍隊。
其重要性和其背後的象征意義可想而知。
現在楊林竟突然把此令牌拿出,要送給高長生,哪怕隻是一半,也是一件驚天大事。
看到這種場景,他一個小小的候衛自然不敢多言,甚至連想都不敢往深處細想。
“起來吧,想必你也知道此物,所以後果你也清楚……”
“卑職明白,必然安排精銳力量護送,絕不會出任何差池。”
“好了,下去吧。”
楊林擺了擺手。
候衛恭敬的接過令牌,低著頭退出了大廳。
而楊林依舊平靜的坐在原地,目光之中神色莫名,細看之下,能夠看出眸光中帶上了幾分感慨和解脫之意。
就在大隋和大宋因為鐵木真的動靜,紛紛做出應對之時。
嶺南之外,離陽區域內,一隻軍隊也是悄咪咪的從城池中出發,朝著北方秘密而去,
而另一個方向,無邊的荒漠中,一大隊凶悍的騎兵,也同樣朝著某個方向極速狂奔著。
整個錦東,甚至北莽離陽,這一大塊地域的局勢在迅速朝著某個方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