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
一行十幾道身影,在大道上疾馳而行。
正是高長生一行人。
距離之前的幽州邊境衝突,已經是過去了數天之久。
那件事後,高長生並沒有第一時間離開,而是在幽錦地帶,坐鎮了三天。
畢竟他自己也不清楚,徐驍最後會做什麼打算。
萬一他離開,而徐驍卻選擇出兵一戰,無他坐鎮的軍隊肯定會吃大虧。
但最終,徐驍還是沒有作出太劇烈的應對。
僅僅是一天之後,幽州境內的北涼軍隊,便如潮水般的開始退去。
徐驍最後還是做出了讓出幽州的決定。
對此,高長生確實有些失望,不過也並未太在意。
畢竟,此事過後,無論是高長生,還是徐驍心裡都清楚。
他們之間,遲早肯定都會有一戰。
徐驍沒有發作,一來確是因為目前老邁,加上北涼後路不明,不敢傾力一戰,第二嘛也是因為目前沒有發現好的戰機而已。
至於高長生,同樣也是這個情況。
他雖然不懼戰,但對他來說,目前同樣不是什麼好的機會。
若全力和北涼相博,必然是一場硬碰硬的廝殺,到時候或許能把北涼打殘,但他的部隊估計損失慘重。
那樣隻會讓北莽離陽白白撿個便宜。
所以他才沒有太過焦急的派兵入駐幽州,而是給了北涼撤退的時間。
以北涼如今的情況,和徐驍的身體,隻要沒有把他逼到真正沒有退路的懸崖邊,他是不太可能拚命一搏的。
高長生無法確定的隻是,徐驍會不會突然被激起血性而已。
搖頭輕輕一笑,他突然發現,不知不覺之間,他竟然已經是遍處是敵了。
北莽,離陽,北涼這塊區域,三個主要敵人,已經都算是他的生死仇敵了。
不過高長生從來沒有後悔,甚至哪怕再給他一次機會,他同樣會這麼選擇。
若換做其他人,或許會選擇一步一步,甚至從其中挑選一兩個合作夥伴。
但高長生可比任何人都了解這三個勢力。
北莽,離陽,北涼看似是三個兩兩為敵的勢力,隨意挑出兩個,都是仇深似海。
但三方的關係又極其複雜。
而且坐在三國首腦的人物,都是屬於底線極低的老狐狸。
和任意一個勢力合作,都不可能得到什麼好處。
反而迎來的可能會是一道道陰謀詭計,和明槍暗箭。
就像原著的顧劍棠,在各個勢力之間反複橫跳,合作這個合作那個,雖然看似沒受什麼損失,但卻是直到結局都沒冒出什麼大泡,成了一個手握二十萬雄兵的吉祥物。
高長生當然不會走這種老路。
所以哪怕他和徐鳳年有一麵之緣,也沒有去和北涼接觸。
與其和那些人去勾心鬥角,不如直來直去,以兵戈之力,強勢入局,先打出一片天,再說日後。
在心中默默思考的時候,高長生和身後的十八騎,並未有一刻停留。
自確定徐驍退兵以後,他略做停留,安排了一下相關防務後,便是很快離開。
當然了,他也沒有去其他地方,是沿著幽州地界一路南下。
北涼四州中,涼州和陵州是一上一下,平行排布,而流州和幽州則是豎著分列兩側。
不過其中流州因為地域較小,看上去就像是左側的一個鼓包,而幽州則是在右側,完全包裹住了涼州陵州的側麵。
而幽州附近接壤的州郡,數量也是非常之多。
最上麵靠著兩遼的錦州,最下麵則是和西蜀益州接壤。
隨著高長生一行人的一路疾馳,此時已經是靠近了幽州南端的邊境線。
在他們前方的,正是蜀地。
而此時,在高長生的目光之內,已經是出現了一座恢宏的樓台。
這是益州邊境的標誌,也是當初西蜀的國門線。
當年徐驍正是從這裡率兵進入西蜀,覆滅了這個國家。
後來西蜀劍皇出麵,一人一劍護持國門,力戰八百騎兵後,力竭身亡。
而眼前的樓台,也是由後人所見,據說是叫做劍皇台,為的就是紀念當初的西蜀劍皇。
不過在高長生看來。這段曆史,著實是透著可笑和荒唐。
一個國家在滅國危難之際,竟然要靠著一個武夫護持國門,簡直是不可思議。
要知道在高長生的調查中,當初的西蜀劍皇,僅僅隻是一品的金剛境,甚至連宗師都沒入。
而最後的結局也是明顯,對方最後也隻是打倒了數百騎兵,便被踏成肉泥。
當然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西蜀劍皇的行為確實忠烈,但深入一看,卻是怎麼看怎麼淒涼。
一個偌大的國家,最後竟然隻能拿出一個金剛境的武者護持國門。
由此就可以西蜀這個國家是多麼的可笑。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之前西蜀的軍隊已經被徐驍殲滅。
但有一點卻是無法抹去的。
離陽春秋九國中,西蜀一國是氣運最為低下,甚至是九國中,唯一一個沒有凝聚出國運的。
這在高長生初聽之時,甚至都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隻要是國家,建立之時都會凝聚國運。
區彆之時,國家強弱導致的國運強弱,以及最後是成龍還是化蛟而已。
哪怕是北涼這樣不算國家的地方勢力,也有一條白蟒之運。
而一個國家,竟然沒有自己的國運,由此可見,西蜀一國究竟有多麼衰落。
“劍皇台。”
高長生看了一眼,聳立的高台,高台旁邊,甚至還能看到幾個百姓在虔誠的燒香求願。
搖了搖頭,沒有再去理會,隻是對著身後揮了揮手:
“繼續前進,入蜀。”
馬蹄踏過。
十幾道身影如同閃電一樣,飛馳而過,踏過幽州邊境,進入了益州境內。
沒有人知道,這位攪動半邊天,打的離陽北莽差點天崩的大隋齊國公,竟是突然離開了自己的地盤,往南踏入了西蜀舊地。
沒人知道,他為什麼會做出這種決定,更沒人知道他的目的是什麼?
不過,高長生並沒有能夠前進太遠。
僅僅躍馬突進了十數裡地域後,他們就不得不停了下來。
“轟,轟!”
一道道震耳欲聾的轟鳴,不斷的從遠處響起。
十八騎幾乎是第一時間拔出了彎刀,戒備在了周圍。
高長生也是不自覺的眯起了眼睛。
說實話,他也是有些意外,剛剛進入益州,就是突然遇到情況。
那震動的轟鳴聲中傳出的分明是劇烈的真氣波動。
很明顯,前方有高手出沒。
原本高長生還以為是哪方高手,刻意在此地等待,目的是衝他而來。
畢竟當初他在南京城那麼肆無忌憚的釋放氣息,能感受到的絕不是一個兩個。
對北莽離陽這等國家,感受到的自然是他的戰意和兵鋒,這也是他們凝重忌憚的原因。
但對於一些江湖武者而言,他們感受到的隻會是他的實力和刀意。
當年春秋大戰之後,那位執棋的黃三甲,將春秋散餘氣運,灑入離陽江湖,這催生了數量眾多的高手,也直接導致了離陽江湖的興盛。
而在很多江湖武者眼中,他們可並不會去在意什麼勢力,什麼沙場。
他們在乎的隻是武道精進。
所以若是有好戰之人感受到高長生的實力,是極有可能出手挑戰的。
當然了,隻是略微一想,高長生便將這個可能拋到了腦後。
並不是武者在此時不會出手。
而是就算有人挑戰,也不可能會出現在這裡。
此行高長生是屬於輕裝簡行,一路疾馳,根本沒有暴露蹤跡。
就算是離陽北涼那無孔不入的密探組織,也不太可能突入他的感知,發現他的蹤跡。
那些江湖中人就更不可能發現了。
就算是有人想挑戰,也隻會動身前往南京城,而不可能未卜先知的來到益州,堵在他的前路上。
另外還有一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方距離的不斷靠近。
他已經清晰的感受到,這其中並不是隻有一人,而是兩個人正在爭鬥。
或者準確的說,是其中一個氣息浩瀚的人,正在追殺另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