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巨大的石塊帶著燃燒的火焰,從高空滾滾而落。
猶如一場噴射的流星雨。
恐怖的喊殺聲,刺穿天穹。
這是龍腰州的戰場中心。
那如同流星般墜落的火球,不斷的砸向城池。
不過火球並沒有落到城頭之上。
僅僅到達半空,就被一道透明光幕擋在了外圍。
無形的光幕外圍,無數火球爆炸,火焰迅速蔓延。
遠遠看去,整座城池的外圍,就像罩了一個巨大的圓形火焰天幕。
無儘的喊殺聲,響徹在城池四周,以及那城頭之上。
血腥氣升騰而起。
城頭中央隋軍陣營,以及城池下方的元軍陣營。
兩處大軍中心處,一上一下,同時立著兩道冷漠的人影。
宋缺,忽必烈。
兩人就那麼平靜的站立在各自的大軍中心處。
目光平淡的看著前方的戰場。
看上去,那不斷倒下的一個個士兵,血液橫飛的戰場,好像和他們完全沒有關係。
仿佛兩個人是這場戰鬥的旁觀者,並不是兩軍主帥。
當然了,那懸浮在兩人頭頂的兩方軍陣,可以表明兩人並不是真的就完全置身事外。
淩厲的眸光在空中對碰,雖然沒有出現任何動靜,但依然可以隱約感受到眸光中那種不斷迸射的殺機。
不過從整體而言。
整個龍腰州戰場,除了中心處的局部地方正在發生慘烈戰鬥外,其餘地方雖然形勢緊張,但似乎並未完全開戰。
而就在龍腰州進行大戰的時候。
另一處地方,兩遼戰場。
原本對峙的雙方,也同樣開始了互相接觸。
不過和龍腰州的宋缺完全防守不同。
鎮守在此處的是三個年輕將領,他們顯然做出了和宋缺並不一樣的選擇。
城頭上。
李靖依舊站在中央。
頭上的軍陣,已經罩住了整個城頭。
一朵浩瀚的六色之花,徹底在城頭綻放。
從外表上看,和當初與高句麗大戰時,此時李靖的陣法已經明顯變得完善了很多。
之前虛幻的兩門已經徹底被剔除,八瓣之花,也徹底轉為了六色。
六色花瓣在城頭不斷旋轉,一道道氣息倒垂而下,防護著下方的城池,也抗衡著對麵離陽大軍的軍陣。
而原本同樣位於城頭和李靖一起起陣的李世民和楊玄感,此時卻是已經離開了原地。
如果轉移視線,就能看到,這兩人竟是已經離開了防備完善的城池。
兩道人影一東一西,已經是來到了城池外麵。
而在他們的身後,是數千個殺氣騰騰的騎兵。
看這樣子,兩人的想法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他們竟是準備主動衝陣。
從局勢上而言,離陽軍隊在兵力上無疑是占據優勢的。
又有王遂這位名將指揮,最合適的策略,無疑是據城而守。
但再一看如今的兩人。又會覺得出現這種場麵,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如今防守的三人,都處在年輕階段,無論行兵方式,還是指揮方式,都並未到達巔峰。
但是人的性格,那是從年輕時,就早就定下的。
李靖行兵,雖然並不排斥奇策險策,但骨子裡其實是透著一股穩重的,除非擁有足夠的把握,要不然李靖是不大會隨意出奇策,奇兵的。
但李世民和楊玄感可不一樣。
這兩位可都是無法無天的主。
如果隻是一個人在此,那或許還有可能克製住,老老實實和李靖待在一起守城。
但現在兩個同時出現,互相較勁之下,怎麼可能老實的了。
是的,這兩人從見到的第一眼起,就一直在互相較勁。
楊玄感不用說,從當初和高長生見麵時,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完全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天老大,他老二。
當初在大興軍營中初見時,就將其餘的各家弟子貶斥的一無是處。
李世民同樣也在此例。
當然了,經過後麵的戰場,和來到兩遼之後的交流。
楊玄感也早就發現了,這城中的兩人並不是酒囊飯袋,反而都是極其優秀的英傑。
但知道歸知道,楊玄感肯定不可能表現出來,更不用說低頭心服之類的。
對他來說,這世上有一個高長生已經足夠了。
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在內心中,楊玄感也大致明白,這輩子他很有可能已經追不上高長生了。
實力方麵,兵武雙道,奇跡一般的大宗師,已經足以讓人絕望了。
而高長生卻並不僅僅隻有這些,他在其他地方的表現,更加讓同輩絕望。
手上的勢力,地盤,甚至兵力,這些不說。
單單高長生這次請他們來的手段,就足以表明一切了。
沒有書信,也沒有任何隻言片語,隻有一麵簡簡單單的令牌。
隻有令牌,但卻要比任何話語,比任何強硬的手段,來的更加有效,也更具衝擊力。
靠山王令。
身為大隋人,又是帶兵之人,他們當然知道這麵令牌的意義。
而且高長生敢這麼光明正大的用出,根本不用懷疑,必然是靠山王親自交給對方的。
這也表明了一件事,至少在靠山王楊林眼裡,或者是大隋如今的高層軍隊眼中。
高長生的身份已經有定論了,他就是靠山王之後,大隋的新一代支柱。
也是軍方第一人。
用另一句話形容,如今的高長生和他們已經不是一個層麵上的人了。
他們心中再不服,麵對高長生的指揮,也不敢拒絕,隻能乖乖奉命。
除非哪一天,大隋發生什麼可怕的劇變。
但那種可能性,先不說多大,就算真的發生,至少現在還沒人敢說那種話。
而且就算大隋真的出問題,並不見得高長生也會出問題,也不意味著,他楊玄感能夠超越對方。
回到眼前,楊玄感很清楚,他已經不太可能去超過高長生。
但並不代表,他可以忍受其他人也超過自己。
比如眼前的李世民。
而李世民,則同樣也是這種感受,甚至比起楊玄感他來的還要更加強烈。
他在高句麗可是親眼見過高長生布陣,甚至輕而易舉的從他手上接管過自身的軍陣。
對李世民這樣一個驕傲的人來說,那種感覺自然不可能好受。
內心的真正想法到底如何,暫且不說。
作為李世民本身,他毫無疑問,也不願意自己的頭上,除了高長生之外,再次出現一個同輩。
也正是因為兩人的這種心態,再加上本就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才促成了此時眼前的局麵。
至於,兩人為什麼不去和李靖較勁。
很簡單,無論誰,麵對一個一臉微笑,你說任何激將言論,都不會給出反應的人,恐怕都會暫時失去較勁之心。
“轟,轟,轟。”
如同雷霆一般的聲音在天空中炸響。
兩人位於城池的東西兩麵,並未選擇同時出發。
而在他們身後的騎兵數量,也並不是很多。
一眼看去,大致可以看出,兩人隻各自帶了三四千數量的騎兵。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兩人雖然在較勁,但也並未拿整個城池的安危來賭。
這些數量的騎兵,在一場規模龐大的攻城戰前,顯然占據不了太大的比重。
但從另一方麵看,尤其是站在離陽這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