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楊玄感同時一愣。
但很快就驚醒過來。
一路上,每一次遭遇,每一次戰鬥,所有過程一幀幀的從腦海中劃過。
“不是滅國,不是西夏,也不是大宋。”
“大帥的目的一直都不是這些。”
“他在蓄勢。”
“他在用一場場大戰,用無數敵軍屍骨來鋪墊。”
“駐堤蓄水,等待適放的那一刻。”
李世民驚駭的開口。
這種做法實在是太瘋狂了,這完全是把沿途的國家當成了擺設。
但若是一旦成功。
數十萬精銳,縱橫萬裡,連勝不敗,積蓄而起的無邊氣勢,殺機,一舉傾瀉而出。
那等場麵,簡直無法想象。
“我們這位大帥的手段,當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李靖悠悠而歎,眼眸中閃過敬仰之色。
一路橫穿,以敵軍的屍骨為給養,蓄養己軍之勢。
這等做法,真的是膽大包天。
換做旁人,彆說想,就算把手段告訴他,也絕沒有那個膽子去做。
而高長生卻是沒有絲毫猶豫的便是直接進兵。
從始至終根本就沒有把路上的敵軍放在眼中。
若隻是如此,最多讓人讚一句膽大。
但高長生顯然不是如此,從西夏鐵鷂子的情況,就能看出,高長生出發之前就早就有了布置。
“蓄勢?為什麼?我們攻破興慶府,不同樣也是一場勝利嗎?為何要視若無睹呢?”李副將顯然並不是很了解,開口詢問。
“以無可匹敵的姿勢打穿前路,積蓄而出的氣勢,自然要比繞路繞行強得多。”
李靖緩緩開口。
“興慶府對西夏來說是核心,是神聖的皇城。”
“但對大帥來說,或許根本不值得關注。”
“若是擋在我們前路上,那自然沒有什麼說的,將它碾成廢墟。”
“可若不在前路,彆說七八裡,就在近在咫尺,大帥也不會去多看一眼。”
聲音輕飄飄的落下。
興慶府,西夏都城。
而西夏,那可是當年打的遼宋丟盔棄甲的存在。
而現在在李靖的形容中,卻好像路邊的野草一般。
若讓旁人聽到,絕對會驚的把眼珠子都瞪出來。
不過場中的人,卻沒有一個露出意外之色。
李靖的話確實狂妄,但他話中的主角卻是高長生。
以他們的了解,那確實是他們這位大帥的性格。
而且從眼前的情況來看,他也是這麼做的,也真的做到了。
“當然了,在我看來,如今也確實沒有必要去攻擊興慶府。”李靖再次開口。
此話一出,周遭幾人同時轉過眸光。
“從眼前看,興慶府確實擋不住我軍。”
“但作為一國首都,哪怕鐵鷂子被調走,說不定還留有什麼潛藏的手段。”
李靖搖了搖頭:“當然,攻破此城,並不會有太大波折。”
“可是大帥的目的是蓄勢,一座興慶府,首先不值得讓我們改道,更不值得打斷我們的勢頭,甚至泄掉其中一口氣。”
李靖輕聲笑道:
“我們的目標是蒙元,是鐵木真,那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而且,就算破了興慶府,滅了西夏,我們也不可能在此處駐軍。”
“雖然西夏連著北莽西河州,距離錦西不遠,理論上可以和我們的土地勾連。”
“但如今南京城,可沒有太多的兵馬,就算宋閥主大量征兵,最多也隻能自保,不可能進兵占領西夏。”
“所以,就算我們滅了對方,也隻會便宜其他人,大宋,吐蕃,遼,北莽都有可能。”
“費心儘力,為他人做嫁衣,這可不是明智之舉。”
“與其那般,不如留著這西夏。”
說到這裡,李靖臉上笑容更甚。
“相信有了此次的遭遇。”
“日後若兵進西夏,隻要大帥軍旗一現,就足以讓敵軍喪膽。”
聽完李靖的話,李世民和楊玄感都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馬蹄踏響。
浩浩蕩蕩的隊伍,一路前行,很快就消失在了視線之中。
直到此時,興慶府中的所有人才是長舒一口氣。
那種滔天的殺機壓在頭上,滅國之危擺在眼前。
興慶府中,從上到下,幾乎每一個人的後背都已經被汗水打濕。
“快,快去傳訊,讓嵬名將軍,儘快帶著鐵鷂子返回皇城。”
“是。”
遭遇了這番危機,他們再也顧不上吐蕃的威脅了。
吐蕃佛甲騎雖強,但畢竟還在邊境。
可眼前,肉眼可見的危險卻是擺在了他們的眼前。
而就在西夏上下,陷入紛亂的時候。
高長生已經是帶著大軍踏出了西夏國土。
西夏之外,自然就是大宋了。
“有人?”
剛剛到達邊境。
楊玄感便是第一時間開口。
“有人並不意外。”
“我軍這般動靜,顯然是瞞不過人的。”
“大宋雖弱名在外,但畢竟也是長存多年的大國,該有的手段都有。”
“數十萬大軍靠近,他們沒有反應才是怪事。”李世民笑道。
“隻是,就這一人攔在邊境線上,也未免太小看我等了吧?”就連李靖都是露出了異色。
前方夏宋的邊境之處,出現的並不是什麼軍隊,而隻是一個持槍男子。
“我倒是聽說過,大宋朝廷麵對戰事,向來是能不打就不打。”
“反倒是那江湖中,頗多忠勇之人,時常支援邊境,同異族交戰。”
“隻不過數十萬大軍當麵,單槍匹馬也敢阻攔,著實太過猖狂了。”楊玄感冷哼道。
“就算是陸地神仙,也隻是送死而已。”
聽完楊玄感之話,李世民卻是搖了搖頭。
“江湖武者忠勇,也不可能做這樣的送死之舉。”
“依我看,此人並不像武者,雖手持長槍,但卻身著儒衫,或許是大宋朝廷的人。”
“莫非是求和?”楊玄感挑了挑眉。
“那可就太過天真了,就他們做的那些事,可沒有那麼簡單揭過去。”
“而且我軍橫穿兩國,就像揮出的刀鋒一樣,可沒有那麼容易收回。”
楊玄感搖頭道,又看了身前一眼。
這一句話他沒有說完。
如今最重要的是高長生,以他現在展現出來的態度。
求和顯然就是奢望。
彆說大宋派出臣子,就算那位宋帝親自前來,跪在麵前,很可能都不會有一點作用。
“大宋諸葛正我,見過齊國公。”
“突然求見,實屬冒昧,還請齊國公見諒。”對麵之人拱手開口。
“果然是大宋朝廷的人,嗬嗬。”楊玄感輕蔑一笑。
“此人前來,不會是求我們退兵的吧,那就太過可笑了。”
“依我看,與其如此,還不如求求大帥,不要把目標放在他們身上。”
“大宋和北莽西夏可不同,我可以肯定大帥心中對他們的態度,絕對好不到哪裡去。”
“也就是鐵木真還在,要不然這一刀劈的肯定是他們。”
周邊幾人同時點頭。
而楊玄感的笑聲則依舊在繼續。
“若他們老老實實也就罷了,我軍直撲北麵,朝玉門而去,大宋不會有什麼大事。”
“但要是跳出來,惹出了大帥的怒火,兵鋒倒轉,直撲臨安而去,可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對麵的諸葛正我,自然不知道楊玄感的嘲諷,隻是拱手開口:
“我朝陛下,已經得知齊國公的來意。”
“鐵木真屢屢犯我邊境,和大宋同樣是生死之仇。”
“齊國公率軍前往玉門,我大宋絕不敢阻攔。”
“陛下已經下令,為齊國公大軍讓開道路。”
“此次特命諸葛正我前來領路。”
“也希望齊國公免動乾戈,不要驚擾沿途百姓,和城池關隘。”
此話一出,楊玄感等人也是露出了意外。
沒想到大宋竟然做出了這種選擇。
但仔細一想,這又確實非常符合大宋曆來的作風。
而且放到此時,看上去慫是慫了點。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此時認慫,好像卻是要比北莽西夏兩國好的多。
有時候這或許就是慫人的優勢。
也就在諸葛正我等待,李世民等人思考的時候。
高長生的右手卻是突然舉了起來。
遠處的諸葛正我瞬間臉色大變。
因為那赫然是全軍出擊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