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拜見神侯。”
此時的襄陽,作為陣眼,已經化成了陰陽雙魚之一。
整座城池都包裹在濃鬱的白色氣流之中。
城外看不到城內,城內也看不到城外。
城池中心,郭靖府邸。
這位襄陽守將的身邊突然出現了一位老者。
不是旁人,正是之前夏遼邊境之上,想要勸阻高長生,最後攝於兵鋒落荒而逃,且留下數十具靜塞屍體的六五神侯諸葛正我。
對於諸葛正我的突然出現,郭靖似乎並不顯得奇怪。
“郭將軍切勿如此,將軍鎮守襄陽,抵禦異族,可謂勞苦功高,如此大禮,老夫實在受不起。”
“襄陽陷落,襄樊沉淪,都是郭某之罪,何談功勞。”
“高長生數十萬大軍,兵鋒浩蕩,本就不是常人可擋,襄陽陷落絕非將軍之罪。”
諸葛正我連連擺手。
麵對高長生,天下可沒有人敢拍著胸脯保證勝利。
更何況,郭靖受到的影響實在太多了。
不僅最強的背嵬軍被調走,朝廷中樞也沒有抵抗的決心。
如此情況,襄陽城的陷落,幾乎是必然的。
“郭將軍放心,這次失城,陛下絕不會怪罪,老夫回京之後,也會親自為將軍請功。”
聽到此話,郭靖並沒有絲毫欣喜,隻是搖頭一歎:
“土地淪喪,國勢未卜,大宋何去何從尚且不得而知,身為宋人,身為宋將,何來功勳一說?”
郭靖的聲音低沉無比。
如今襄樊大地之上的戰火已經是燒穿了天穹,數十萬大軍於此地鏖戰。
可最讓人尷尬的一點,在這片大宋的領土之上發生的大戰,參戰的雙方卻是隋元兩國。
而作為主人的大宋卻變成了旁觀者,不僅無法決定戰爭的勝負,甚至都決定不了自身的命運。
若蒙元獲勝,對襄樊,對大宋,那都是滅頂之災。
可就算是高長生取勝,大宋也未必就能高枕無憂。
誰也不知道高長生到時候會怎麼對待大宋這個背叛的盟友。
“唉……”
郭靖這番話,可謂紮心至極,尤其是諸葛正我這樣身居高位的大宋官員。
諸葛正我倒是並沒有計較,隻是輕歎了一聲。
“郭將軍這段時間,可看出高長生對大宋的態度如何?”諸葛正我開口詢問。
諸葛正我其實早就提前入了襄陽。
襄陽城這麼快陷落,固然是因為高長生兵鋒強大。
但作為襄陽守將,郭靖也並沒有拚死抵抗。
畢竟那從蒙元帶出來的一部精銳,直到被高長生覆滅之前,郭靖都沒有把他們擺到襄陽。
麵對鐵木真時,郭靖擔心被克製,但麵對高長生,可沒有這種顧忌。
更不用說後麵,郭靖還主動提出替高長生拿下樊城。
無論是郭靖的性格出發,還是從他的職位出發,顯然都是不合常理的。
之所以如此,毫無疑問是因為諸葛正我,準確的說是朝廷的態度。
半讓半獻的奉上襄陽樊城兩地。
一來是確實是心裡發怵,不想和高長生開戰。
對大宋來說,與其和高長生戰鬥,索性不如讓出兩地,讓對方去和鐵木真拚命。
當然了,最開始大宋讓出的其實隻是襄陽,畢竟在此之前,沒有人想到高長生會把戰場擺在襄樊。
而襄樊決戰的消息傳入臨安後,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一部分將領官員,第一時間便被激怒,不願意忍受這般屈辱,更不願意讓自己的土地成為戰場。
但更大部分的人卻主張,繼續讓出樊城。
還是之前的理由,坐視高長生和鐵木真的戰鬥。
同時,臨安城中也出現了另外一個論斷。
在他們看來,高長生和鐵木真的實力都是可怕之極。
一方占據襄樊地利,一方也有玉門大勝之勢。
在他們看來,兩人的大戰或許有勝有敗,但絕不至於出現全勝全敗的結局。
或許最大的可能是兩敗俱傷,而兩敗俱傷之後,必然是雙雙罷戰。
當然了,這些人的主意,並不是趁兩敗俱傷獲取漁人之利。
而是提出了另一個清奇至極的觀點。
襄樊讓給高長生,讓給大隋,不僅代表和東麵的玉門關一帶連成一線。
更重要的是,這一塊區域,隔在了大宋和蒙元之間。
這就代表,大隋幫大宋擋住了北麵蒙元的壓力。
雖然大宋周邊並不隻有蒙元一個異族,但這其中蒙元無疑是最強的。
這樣一個可怕的敵人突然被攔在門外,毫無疑問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且沿襄樊以西,便是金國,同樣是玉門關的參戰者之一,必然也會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大隋這邊。
另外獻出兩城,還可以和大隋交好,修複之間破壞的關係。
這觀點提出的一瞬間,便獲得了朝堂上近半官員的支持。
尤其是那位宋帝,更是鼓掌大讚。
當然了,像諸葛正我之類的有誌之士,都是直言反對。
讓出襄樊土地,看似取得了相對的安穩,但無疑是飲鴆止渴。
當年的幽雲十六州就是一個最大的教訓。
當最重要的天險關隘,不在己方手中的時候,那無疑代表著把動手的權利放到了對方手中,自己隻能引頸待戮。
幽雲十六州那是大宋自己沒能奪下,算是舉國遺憾。
但襄樊如今可是南宋北方最重要的防線,現在有人竟然要把他們拱手讓出,如此想法,已經不是用荒唐就可以形容的了。
至於修複和大隋關係,在諸葛正我看來,那更是天大的笑話。
擎天的靠山王,二十多萬精銳,這份仇恨,諸葛正我可不相信兩座城池,一片土地就能抹去。
最重要的,如今在此處作主的可是高長生。
對此人的性格,以往隻聽傳聞或許不知。
但看著那條由南京到襄陽的血腥之路,怎麼可能還會有人不知道對方的態度。
特彆是諸葛正我,他可是親自和高長生照過麵的。
他根本不相信高長生會和大宋談什麼重新交好。
隻可惜,如今大宋朝堂上占據絕對力量的,是主和黨,尤其是宋帝,更是領頭之人。
彆說諸葛正我不在臨安,就算他在,也改變不了結局。
“唉……”
諸葛正我轉頭看向郭靖,再度發出一聲長歎。
“郭某不知,這段時間,郭某隻見過那高長生一麵,根本看不出對方的態度。”
“哪怕郭某提出可以拿下樊城,對方也沒有表態,更沒有同意。”
“我雖然在他軍隊中待了幾天,但卻並不是進攻樊城,也不是去對付郭某麾下的那一翼元軍。”
“那他讓你做了何事?”聽到這裡,諸葛正我也露出了疑惑之色。
但郭靖臉色的疑惑明顯更加濃鬱。
“隻是跟著部隊在樊城西麵繞了一圈,郭某實在看不出對方的目的,看上去更像是在查看地形。”
“也罷,也罷,儘人事,聽天命,高長生高深莫測,本就不是常人能夠揣測。”
“就像如今,所有人都認定他必敗,哪怕大隋軍中將領,恐怕都有著這種想法。”
“但誰能想到,這種已經近乎要塵埃落定的局勢,高長生竟然還能扭轉頹勢。”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高長生竟然掌握了諸葛武侯的八陣圖。”
“當真是……”
諸葛正我的聲音都已經帶上了顫抖。
“武侯八陣,這真的是武侯的八陣圖?”
郭靖不由得驚呼開口。
“怎麼可能?”
郭靖不可置信的開口。
“高長生在大隋確實身居高位,有高熲傳承,九佬傳承,甚至當年北周北魏,乃至五胡諸國名將傳承,都不足為奇。”
“但諸葛武侯,高長生怎麼可能和他有牽連。”
“武侯兵法,武侯八陣,那應該是大漢最重要的傳承之一。”
諸葛武侯的大名,郭靖自然知道。
但諸葛武侯那是大漢之人,而且隨著昭武建國,炎漢三興,他的地位在大漢更是恍如神明。
他的兵法戰策怎麼可能流出,又怎麼可能落到高長生手中。
“老夫可以確認,那就是八陣圖,真真正正的八陣圖。”諸葛正我無比肯定的道。
而且隨著聲音傳出,他的身體也在不斷顫抖。
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道,諸葛正我正是諸葛武侯的後人。
當然,並不是最純正的直係後人。
他的先人隻是諸葛家族的其中一支。
因為某些事,從大漢遷出。
郭靖詢問之事,諸葛亮的兵法戰策為什麼流出大漢。
正是他的先祖遷離時,從大漢帶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