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接過筆和紙之後,在一張泛黃的草紙上快速勾勒起來:“咱可以做竹編的家居用品。
像精巧的果盤、實用的收納籃,還有藤編的工藝品,小到擺件、大到屏風,把傳統的花鳥魚蟲、吉祥圖案編進去,外國人就好咱這口中國風,既當裝飾又能實用,成本還低,原料滿山遍野都是,不愁供應。”
李主任眼睛一亮,接過話茬:“對,這主意好!我之前在鄉下見過老篾匠編東西,那手藝,絕了。
咱要是把這些老手藝人請過來,給年輕工人傳傳藝,再稍微改進下樣式,肯定行。而且竹編、藤編這活兒,不咋挑場地。
周益民聽到後,不愧是當領導的,一下子就理解,但是能舉一反三。
“李姨,按照這些來製作的話,難度不大。”
“而且原材料獲取並不困難。”
李主任滿意點了點頭:“益民,厲害啊!一下子就解決我們街道辦幾天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不然她今天也不會這麼著急,去四合院尋找周益民。
周益民這時候說道:“李姨,既然沒有彆的事情,我就先離開,不妨礙你。”
李姨本來是挽留一下,不過周益民都幫了這麼大一個忙,而且接下來的東西並不難,沒有必要再麻煩。
“益民,下次到李姨家裡,請你吃一頓好的,好好犒勞一下你啊!”
周益民笑著說道:“李姨,記得你說的話啊!”
閒聊幾句後,周益民就離開了街道辦。
看見周益民離開之後,李主任就叫了幾個年輕的乾事進來:“現在交給你們一個任務,就是下鄉尋找,編織的老手藝人,恭恭敬敬邀請到加工廠,進行教學。”
幾人深知事情的重要性,並沒有多說,直接就答應下來。
他們背著簡單的行囊,沿著塵土飛揚的小路,深入到四九城周邊的鄉村。
每到一處村子,便四處打聽,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
他們向村口曬太陽的老人詢問,走進村裡的供銷社問詢,還會到大隊部了解情況。
終於,在一個寧靜的山村裡,打聽到了一位遠近聞名的編織高手——王大爺。
王大爺年近花甲,大半輩子都與竹條為伴,編織出的物件精美實用,在十裡八鄉都頗有名氣。
街道辦的乾事滿懷欣喜地找到王大爺家,那是一座古樸的小院,院子裡堆滿了各種竹子和半成品。
裡麵的編織品非常多,而且每一件都巧奪天工,讓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將目光轉移。
街道辦的乾事說明來意後,王大爺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猶豫。
他既為自己的手藝能被重視而高興,又擔心離開熟悉的家,唯一幸運的就是,隻是進城而已,等哪天不需要自己,還能回到這個熟悉的家。
但在街道辦的乾事真誠的勸說下,想到手藝傳承有望,王大爺最終還是答應了。
沒有哪個手藝人會想看著,自己的手藝失傳,難得有一個這麼好的機會,要是錯過,都不知道還有沒有命等到下次啊!
隨後,街道辦的乾事又陸續在其他村子找到了幾位各懷絕技的老手藝人,有擅長草編的大媽,還有精通藤編的老師傅。
他們一起隨著街道辦的乾事踏上了去往城裡加工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