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目視王朗。
幾瞬後,王朗也說出了答案:「臣審訊得知,在先帝登基之前,郭太後就協助先帝處理校事事務。」
「也因此,先帝並不禁止郭太後聯係校事。」
那這一切就都說的通了。
在爭世子之位的過程中,郭女王為曹丕出謀畫策,而後協助曹丕處理一部分校事之事。數年後,又借著這個權責來害文昭甄後。
曹丕在即位前拉攏校事,郭太後直接發令給校事。校事現在還有多少在自己掌控中?
而上個月王朗持節去鄴城,也是一件令所有人都難以預測的事件。
借著肉刑之議,皇帝為了調和鐘太傅與王司徒,去了王司徒家中。
王朗第二日便持節去了鄴城。
到鄴城後,先不顧給文昭甄後修陵一事,直接審訊校事。
這一樁又一樁,讓所有人都根本來不及反應,也算是無心插柳的一個舉動。
曹睿沉聲問道:「朕能信得過王司徒嗎?」
王朗聞得此言,站起身來躬身一禮:「陛下,臣以東海王氏一族性命擔保,陛下信得過臣。」
曹睿點頭:「校事,朕早就想改了。朕想問司徒,若是改的話,應該如何去改?或是取消後再立個新的?」
王朗說道:「陛下,臣有肺腑之言要說。」
「司徒請講。」
王朗拱手道:「臣以為校事不宜取消。雖說各地校事的負責之人或許有所異心,但若從整個組織和大多數吏員來說,應該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若是再重來一遍,臣恐怕還要有許多冤案錯案發生,再有盧洪丶趙達這種人出現,慢慢才能恢複正常。」
曹睿說道:「那就是改了?」
「是應該要改。」王朗說道:「漢朝之時有繡衣使者,武帝時有校事府。這些刺探情報丶督查不法的事情,終歸還是要有人來做的。」
「武帝時,往往選擇寒門出身之人作為校事,與武帝之間隻論私恩,在朝中卻不涉及公義。」
「臣以為,若是再選人執掌,不可再從草莽之士中選人執掌校事了。」
曹睿看向王朗:「司徒的意思是,讓朕從士人中選人來負責校事?」
王朗反問道:「這樣難道有何不妥嗎?」
曹睿張了張嘴,剛想說出士人的關係盤根錯節,選用士人來做丶或許會存了親近士人的傾向,從而辦事不利。
但還沒說出口,曹睿就發現,這兩者其實並不衝突。
曹操設立校事府的時候,主要是為了自己掌權順利,主要對付的是擁護漢朝的士人和大臣們。
但現在哪還有這類人了?早就死在鄴城和許昌了。
曹睿又問道:「司徒,朕以為校事不宜放在中書之內。」
王朗不假思索的說道:「威福出於上,陛下還是應該親自掌握。」
曹睿點了點頭:「辛苦司徒了三國:我不是曹睿(李一振)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306/48826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