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代表著的不僅僅是薑維一個人,他代表著的是天水薑氏,更是代表著隴右的豪族們!
最重要的是,代表著大漢最起碼代表著大漢丞相諸葛孔明對待隴右之地這些曾經一心幫助曹魏之人的態度和想法。
薑維對於漢軍來說,的確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
但是對於隴右的這些家族來說,可不是什麼陌生的名字。
薑維的父親本來隻是天水郡的功曹,說起來在天水薑氏雖然不是什麼最重要的人物。
但是能夠讓家族推舉到功曹的這個位置上,也算是說得上話的人了。
隻可惜薑冏的運氣不好,剛剛擔任功曹沒多久,正好碰到了羌、戎叛亂
這種事情對於西北就算是對於隴右各郡來說都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
誰知道薑冏還真有點忠誠,在叛亂之中挺身護衛郡守,導致自己死在了戰場之上。
之後,前任天水太守哪怕明知道薑維當初還隻是一個孩子,仍然給了年幼的薑維賜官,讓他擔任天水郡的中郎,參本郡軍事。
一個孩子能夠參什麼軍事,這不過就是前任郡守感慨他父親的恩情,加上為了給薑氏示好罷了。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他也不至於被這些人記住。
薑維原本有著大好的前途,隻不過他父親用命換來的前途,如今也已經徹底沒有了。
當年馬超禍亂西北,隴右名士楊阜為曹魏太祖曹孟德平定西北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當初楊阜身邊多是隴右的名士相助。
其中包括了他們龐家的龐恭等人,但同樣楊阜做出如此大事,自然也是少不了真正的心腹幫手。
而楊阜的幫手,就是他的那些同鄉們,或者說天水郡的本土豪族的支持。
薑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其中天水薑氏作為四毫不遜色與楊氏的存在,薑氏的功勞自然不用多說。
薑隱這個當初天水薑氏的族人更是排在了功勞簿上第一的位置上。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戰讓當初的曹魏太祖看到了隴右乃至於整個西北本土豪族的實力到底有多麼的強橫。
對於他們的忌憚自然也是越來越嚴重了。
最後此戰功勳最大的楊阜自然是扶搖直上,如今就在朝中擔任大魏的重臣,家族也逐漸遷徙離開了天水郡。
而其他人也各自有了自己的任命,比如同樣堅守祁山三十天等到了援兵從而立下了天大功勞的趙昂,擔任了益州刺史。
諸如薑隱等人也都各自得到了封賞甚至是爵位,但最終的目的都是將他們徹底調離隴右這片土地。
一旦他們離開了隴右,那麼後麵會發生什麼就自然不需要多說什麼了。
壓製,收複
這些年從曹魏的太祖到當今的陛下都先後派來了無數的外來之人擔任這些地方的郡守和當地主管。
目的就是為了將隴右之地的這些豪族徹底拿下了,讓隴右徹底成為曹魏的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