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張、關三人齊聲道:“吾等願為大哥上刀山下火海,寧死不辭。”
“竟然如此那5弟安撫並州世家如何了?”劉備問起了內政。
“世家同意歸順,農村地主全死(共計200000)。”趙睿道。
“如今國庫多少?”劉備微微頷首問道。
“出征20000兩黃金,安撫並州世家9000兩,劫掠地主200000兩,起初200000兩,剩餘371000。”
“郡守如何安排?”
“吾有科舉製:
第一級是院試。
讀書人必須通過本縣知縣主持的縣試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試,取得童生身份,有了童生身份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
童生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兒童,很多讀書人停在這個學級不得進學,而被嬉笑為老童生。比如洪秀全就是個屢試不第的老童生。有了童生身份就可以參加院試考秀才,院試分彆在各省的省會舉行,通過的人被稱之為秀才。
下一級的考試叫鄉試。
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題,而且有名額限製。在這一級彆考試中過關的人就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因為鄉試多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為秋試、秋闈。考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進場,考試後一日出場。
第三級考試是會試。
會試於鄉試的第二年舉行(鄉試也是每三年舉行一次,即每逢子卯午酉年舉行,為會試前一級考試),即醜、辰、未、戌年春季,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又稱“禮闈”“春闈”,考三場,每場三日。
最後一級是殿試。
殿試隻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要想當進士,還要再過殿試這一關,考試方式是皇帝提問,考生回答,內容主要是策問。皇帝及大臣根據考生的表現,會劃分檔次,共有三甲:
一甲隻有三個人,叫進士及第,分彆是狀元、榜眼、探花,這是為我們大家熟知的。
二甲若乾人,叫賜進士出身。
三甲若乾人,叫賜同進士出身。殿試中第一名即是“狀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