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澤宇一早上沒來得及考慮這些事,他要辦的事情多得很。
張萬權雖然是從副鎮長任上提拔的,但他對製作數據的印象還停留在以前的買數據方麵呢。
陸澤宇倒是學過製作數據的基本原理,按照省人大統一製作的表格填不進去就行。
可陸澤宇發現了其中的許多漏洞。
首先就是數據統計隻統計一般意義上的“三種產業”。
這一表述完全是錯誤的。
以前我們弱隻能跟著外國經濟學家的路子走,可現在我們走自己特色的道路發展起來了,回頭一看他們的許多說法是錯的。
甚至是故意弄錯混淆概念誤導我們的。
陸澤宇讀大學的時候去東南沿海發達城市考察過,他太清楚人家現在對經濟的統計方法有多科學。
那是根據我們自己的特點研究出來的統計方式,既跟國際結果又能體現我們自己的特點,更重要的是這種統計方式對我們是很有利的——不是簡單的增加數量那麼簡單,我們自己製作的統計表格什麼產業一目了然而且還能看出哪些產業需要加強哪些產業需要壓製下。
陸澤宇知道,這方麵前女友可是個行家。
彆看她性格不太成熟,在製作專業表格和研究統計方法這一塊沈如雲是半個行家。
她的老師就是參與製定發達地區的數據統計工程軟件的大能人,老太太不止一次說過西方的產業分類方法是一個極大的陷阱。
按照老太太的意見,產業沒什麼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統統都是工業化基礎上的精密產業分工。
在大工業化基礎之上,信息化和智能化又給我們現代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這種情況下依舊按照傳統的產業分類方法計算,不但我們的數據是錯誤的而且老百姓的生活指數是完全得不到體現的。
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今天這種傳統的統計方法已經嚴重製約了改革的深入發展和堅決落實。
陸澤宇對此完全讚同。
我們的發展數據是年年都很漂亮,尤其橫向對比起來更加好看。
可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需求的表現卻提現不到這些東西裡麵,反而廣大群眾現在不相信政府和專家百般解釋的統計數據。
這不是人民群眾錯了,而是統計方法和發展水平完全脫軌了。
在這種情況下,陸澤宇不能不打電話找沈如雲求助。
沈如雲給了他一個明確的警告。
“這件事我聽說全省不少地方都在建議向發達城市學習,問題是,如果用這種方法,省裡的領導臉上就不好看。新的統計方法儘管很科學也很符合我們自己的特色,可統計出來的數據最多隻能是差強人意級彆,達不到各級領導的要求。”沈如雲告誡。
她還告訴陸澤宇,現在提這個不但不合時宜而且隻能讓自己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