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看見朝廷既強禁軍,又惠宗室,還停告納,免竹木抽分與匠銀,擴增官員,就覺得朝廷財政開支太大,而勢必讓這樣的中興盛世之業不能長久。”
“但事實上是,這才剛剛開始。”
“因為朕剛收到霍、張所報,國朝新得之石見銀山,足可年產銀千萬兩以上!”
“因而,朕也決定,在將來放更多銀元去民間,於民方便,促民經營生產,使天下更加繁榮!”
“所以,朕才讓你們要自信!”
“要相信,天下之大,將不會隻有一個石見銀山,所以,今朝也並不會隻是恢複到古之堯舜時的盛景,或許還會遠盛於古!”
朱厚熜後麵的話,沒幾個朝臣在認真聽。
因為當朱厚熜說出“有年產銀千萬兩以上的銀山,還要放更多銀元以低息貸的方式到民間後,朝臣們都被這話給震懵了。
欲國家大盛者,自然是震驚之餘,感到欣喜不已,心裡對朝廷能不能持續增加收入的擔憂頓時消失不見。
而本就不滿天子讓張家兩外戚在南方放低息貸而奪縉紳大戶之利使其不能兼並小民產業、逼更多小民為奴的朝臣們,則在震驚之餘,更為憤懣懊惱。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如果是以前那種模式,即朝廷因為沒有強大財力而組建強大水師進行對外擴張,也不能對外壟斷海貿,更不能助力小民越過越好,使其一直隻維係在一個基本的生存線上,而稍微遇見天災人禍就得賣田賣地、賣兒鬻女、賣身為奴的話,那他們縉紳大戶就可以壟斷海貿,同時通過控製大量廉價的國內勞動力,而把這大量的石見白銀都賺到自己手裡!
然後,他們可以再用這些白銀在國內繼續兼並,兼並到富可敵國!到足可以收買整個國家的官僚的地步,到能用財勢控製整個國家為止!
而在聽到石見銀山產銀量這麼高後,他們相信自己縉紳大戶是能靠這個做到這點的。
因為本來大明歲入白銀也就四百萬兩!
四百萬兩甚至還隻是理論上,大多時候能有個三百多萬兩進太倉就不算逋賦嚴重了。
所以,他們知道真要是用原來的統治模式,他們沒準真能有不少縉紳大戶可以在幾年或者十幾年內達到富可敵國的地步。
但可惜的是,現在不是這種模式。
現在這銀山是在朝廷手裡,海貿也在朝廷手裡,而皇帝也正打算把大量白花花的銀子低息放到窮人手裡去。
這對他們而言,簡直是在造孽!
他們不敢想象,這麼多白銀到了百姓手裡,會是什麼後果。
無疑是,小規模的天災人禍不足以讓百姓家業大敗,大規模的天災人禍也不足以讓其賣兒鬻女、餓殍遍野。
可這樣一來……
隻想悠閒瀟灑地當老爺而不用費心經營的地主們,還怎麼用有限的財富得到大量婢仆?
怎麼還能利用經濟上的絕對優勢,去享受那種平民在自己麵前放棄自尊卑躬屈膝的人上人生活?
所以……
站在縉紳大戶角度、自私自利的朝臣們越想越覺得這種情況要是在將來實現會非常可怕!
他們寧願沒有出現這座銀山,而讓朝廷儘快出現入不敷出的境地!
但這麼多白銀,對於支持改革和出身小地主和自耕農小商販家庭的官員而言,卻是他們繼續支持朝廷這樣改革的強心劑。
他們的確更有信心的去支持天子這樣做了!
他們也更願意相信,自己可以不用去貪汙受賄、不用溜須拍馬、不用舍棄良知,而隻用靠自己寒窗苦讀以來所養成的勤勉習慣,與在各級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天分,就能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優渥富足!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