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對倭情和沿海的情況非常了解。
畢竟他家以前就是天下走私大戶。
還因此被沿海大戶滅了門。
但正因為謝家被滅了門,謝遷痛定思痛之後,就決定做一個堅定的保守派,而不再像以前一樣,名義上高喊著遵循祖製,背地裡卻總是違背祖製而行。
所以,謝遷現在也力主繼續嚴加禁海,隻同意朝廷以太宗朝下西洋之例,與倭人進行官貿,不準私人貿易。
林俊見謝遷都這麼說,牙齒也就不由得咬得更緊,內心裡的不快更加強烈!
他真想此刻就揪住謝遷的衣衿問他:“是不是你謝家因為不能走私不能得海貿之利了,你謝家就乾脆讓沿海所有大戶都得不到這海貿之利,而非得隻顧邀得一個忠於祖製的好名聲?”
當然,林俊自然不敢真的在禦前這麼做的。
但他也沒有再堅持爭論。
因為他不得不承認,倭國大名尼子氏為了購買大明火器而願意出的價,已讓許多朝中公卿開始心動,使得賣火器給倭人這事,已不可能被阻止。
無疑,官貿規模隻會因此進一步壯大!
開海的事,又不知道要拖到何時,才能實現。
“既然大部分公卿支持給倭人賣火器,那朕也從公議,準賣火器給尼子氏,派專人與之洽談!”
“但是,火器出售雖然可以,可也要謹慎,列裝我大明精銳的上等火器不能出售。”
“另外,正在研製的不能出售,隻能出售正在讓普通官軍使用的鳥銃和普通子母銃炮,但這類火器出售後,軍器局要儘快設計更厲害的火器!”
“出售依舊由工部負責。”
朱厚熜這麼說後,負責軍械製造與出售的工部尚書伍文定站出來拱手稱是。
接著。
朱厚熜又說道:“對於給在直統區倭人地侍是否可以賜其苗字帶刀的事,也議議吧。”
說後。
朱厚熜也不由得內心感到一絲欣喜。
因為他不得不承認,他這個大明嘉靖皇帝,終於在如今,還能管到倭國的事。
“陛下,雖說國朝跟倭國不一樣,本國子民即便是黎庶,也能有姓,還可以讀書取功名,但倭地實情畢竟與國朝本土不同,要移風易俗也不能太急切,臣認為,應該先考慮倭地實情,不能讓所有倭人都可以苗字帶刀,應該隻給那些願意為大明做事、願意接受王化、願意效忠大明的倭人苗字帶刀,讓他們先在彆的倭人麵前尊貴起來,這樣才能讓其他倭人看見接受王化、學聖賢道理的好處!”
楊一清這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張璁也跟著附和說:“陛下,臣讚同元輔之言,國朝在倭之官兵數量有限,需要以倭治倭!但同時,能不能苗字帶刀,成為官員,也得接受考選!”
接下來,其他參加廷議的閣臣公卿也紛紛跟著附和。
在這一點上,他們還是非常一致的,都不願意讓所有倭人直接跟本國漢人一個待遇,而隻讓,願意效忠大明為大明做事接受漢化的倭人得到一些特權,但也要經過考核,以達到,分化倭人,且讓倭人知道,他們要想成為人上人隻能接受漢化的目的。
朱厚熜對此也予以同意。
於是。
內閣便奉朱厚熜口諭降聖旨於徐階,讓其轉達尼子氏,朝廷會委派皇商來向他接洽出售火器的事。
同時。
內閣也奉朱厚熜口諭降旨於徐階,隻準其給願意接受王化的倭人地侍給予苗字帶刀,而且要先考選再給苗字帶刀的身份與任用,還告訴徐階,為解決眼前急需用人的問題,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先對來投的倭人地侍集中王化教育一段時間,然後再決定讓選哪些人可以苗字帶刀。
這樣一來。
大明無疑就正式開啟對外出售軍火取利,與對外培養大明朝廷走狗的序幕。
林俊對此非常痛心。
他知道,自己這些沿海大戶無疑因此輸的很慘。
朝廷不但儘得海貿之利不說,還要借此機會將對東洋倭國的控製力增強,而且大有將來要徹底吞並該國,實現進一步天下大一統的趨勢。
“早先在出現皇商製度之前,我就力勸你們主張開海,不要再一個勁地大喊著祖製不能違背的名義要禁海!”
“結果你們不聽,非寄希望陛下會因為內賊和外夷的各種陰謀詭計而退縮,而放棄嚴加禁海,以為這樣一來,我們沿海大戶就可以繼續獨吞海貿之利。”
“可結果就是現在這樣,不但許多公卿開始繼續支持禁海,連王震澤、謝餘姚都力主禁海!”
林俊為此,在散朝後,特地將一乾與自己走得近的閩地官員叫到跟前,訓飭起來。
這些閩地官員,皆是沿海大戶出身。
他們現在也都喪氣。
林俊訓飭他們,他們也隻是低著頭,乖乖聽訓。
因為他們自己也很懊惱。
尤其是在知道如今倭國大名願意以十倍高價買大明的火器後。
他們當中不少人也就不由得暗想,這火器買賣要是繼續由我們沿海大戶來走私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