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人注視之下,劉新成拿起一個機車發動機缸體毛坯,按照正常裝夾方式安裝上五軸機工件台,然後走到主控屏幕前,在鍵盤上‘劈裡啪啦’地開始快速敲打。
在過去二十多天時間裡,本就善於操作五軸加工機的劉新成已經完全學會了basic語言,並充分了解了PIDOS。
這時候操作起來也就毫不費力。
在劉新成的操作之下,五軸機的幾條主軸開始了動作。很快就完成了自動定位。
過程中精準地完成了定位補償。
“定位方麵,不輸於原係統。似乎還稍有勝出。”劉新成神色欣喜地說道。
“PLC參數運行無異常。”
負責檢測PLC狀況的微軟程序員也紛紛報出好消息。
“開始加工吧。”
陳國泰神色沉穩地點了點頭。
定位精準隻是一套係統的最基礎要求,說明不了什麼。
關鍵要看加工機的五條主軸在加工過程中的靈活和準確程度,以及各個PLC元件能否在主控係統的‘統領’之下,準確無誤地完成震動誤差補償以及工件和刀具在加工過程中的熱變形控製補償以及刀具磨損補償。
一台五軸加工機,又叫CNC,它是否優秀,主要就體現在它能否通過種種手段,加工出精度儘可能高的工件。
然後才會考慮機器的精度保持性。也就是耐用性。
聽到陳國泰的命令,劉新成點了點頭。
他快速輸入早就在腦子裡編輯好了的一段運行程序,敲下回車鍵。
機艙自動關閉。
‘嘩’
幾股冷卻液從不同方向上噴向工件待加工部位。裝上了刀具的幾條主軸隨之移動。
‘滋滋滋......’
相對微弱,又很是動聽的金屬切削聲音響起。
“數據正常。”
“數據正常。”
劉新成與各個拿著手持式數據監測儀器的微軟程序員聚精會神地看著各自眼前滾動刷新的數據流,不時報出信息。
不過在大約二十秒鐘之後,情況起了變化。
“X軸刀具熱補償數據出現異常。”一名微軟程序員突然出聲告警。
劉新成立即停車。
與程序員們分析了一陣異常數據,然後又取下半成品工件進行仔細測量。
眾人一起分析了五六分鐘,劉新成對運行程序進行了重新編製,隨後又取來一個毛胚件從頭做起。
“鳳凰機械的數據積累,從這一刻就開始了。”
陳國泰不懂其中具體,卻在旁邊一直會心地微微點頭。
一套係統之所以會不斷完善,就是通過這樣一次次試錯的方式不斷修正而來。
相關企業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積累起無窮的數據庫。
等企業把數據庫積累到一定層度,就會天然形成數據‘護城河’,讓彆的企業望而生畏,根本不能在短期內隨便超越......
第二個工件比第一個工件多運行了七秒鐘,負責檢測機台震動情況的PLC數據再次出現異常。
停機、討論、修改運行程序......
第三個工件隨後裝夾上去。
又是停機、討論、修改......
第四個工件、第五個工件、第六個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