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罷了。”
“你們決定就好。”
和珅見諸葛亮直接拍了板。
雖有些無奈,但也隻能點頭同意。
畢竟是東家的想法,他再有意見也得憋著。
“嗯”
“既然之前的商貿是和珅在負責,那這改革的事情就不好讓他出麵了。”
“得留個白臉。”
“這樣,這件事是交給你商鞅去做。”
“但凡有不配合的你可自行處理。”
“總之一句話,給你兩個月時間將整個政策推行到川蜀雲貴還有廣西。”
瞧著和珅也沒再多說。
諸葛亮這才朝著商鞅喊道。
這家夥之前軍改已經出了名。
讓他去負責這次民改想來也會輕鬆很多。
“行,我去。”
商鞅點點頭很是乾脆。
這都小事。
“好,那我再說說下麵的事情。”
“主公傳令,除了這次民改還需大力發展工業。”
“尤其是煉鐵廠以及製作特產的工坊。”
“我們的軍隊實在是太缺甲胄了,這是目前為止最大的問題。”
“川蜀一地礦脈眾多。”
“主公要求我們務必將鐵礦的產量拉起來,形成大規模的流水線生產。”
“組織百姓以高額的糧食獎賞作為驅動,儘快將甲胄給生產出來。”
“這件事就交給你和珅去做。”
“後續的商貿由我來負責,你就專心組織生產。”
除去民改,還有就是這產能了。
就算主公不說,他這次回來也是要一口氣解決甲胄問題。
正好,有了主公的書信,推行起來更輕鬆了。
“這倒不是什麼難事。”
“無非就是需要人手,地皮,還有資源。”
“地皮好說,缺的其實還是人手。”
“之前由於那些蠻夷的禍害,整個川蜀地界的鐵匠數量並不算多。”
“早在幾個月前我就已經把那些鐵匠給集中了起來,但產能依舊不夠。”
提高生產嗎?
和珅摸摸下巴有些犯難。
川蜀地界的百姓人口看似很多但實際上真不夠用。
光每年種田就得耗去總人口的六成。
外加現在到處都在修路,實在是沒多少人力了。
“我知道。”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主公打算推行【學徒工製度】。”
“所有家庭中年滿8歲以上的孩童都可送到鐵匠工坊學習鍛造。”
“按照工作量可以獲得等額的糧食。”
“雖然這些小孩氣力不夠,經驗不足,但若是加以培養過個一年定能讓產量暴漲。”
“還有就是,軍中不是有許多受傷的士兵?”
“這些人很難在田間勞作,那就按照傷殘等級將其分到各個工坊裡麵。”
“很多都還是青壯,不能因為斷了條手就成了廢人。”
缺人這事諸葛亮是知道的。
照顧田地需要人,參軍這塊又占了一批青壯,剩下的大部分又以勞工的方式分攤在各地。
川蜀能用的青壯基本都動起來了。
想要在這個上麵繼續扣人手肯定是不行的,隻能是把眼光往那些小孩以及傷殘人士上看。
“不光是他們。”
“老弱婦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老人可以編筐,婦女可以養蠶或者打掃街邊衛生。”
“反正一句話,除去那種還在地上爬的幼童,亦或者是老的動彈不了的老者,隻要是能動彈的的都給我動起來!”
諸葛亮這話說的是斬釘截鐵。
想要爆發生產力,這就是目前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