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言神色從容,微微一笑後回答:
“這位老師,純音樂的魅力正在於其包容性與開放性。
它不像歌詞有明確指向,而是給予聽眾無限想象空間。
不同人因自身經曆、文化背景等因素,對同一段旋律會產生不同理解。
國博館藏涵蓋曆史、藝術、科技等多個領域,純音樂如同鏡子,能讓每位遊客從中映照出自己對館藏文化的感悟,這種感悟的多樣性正是純音樂的優勢。”
聽到唐言的解釋,又有幾位專家微微點頭,似對其觀點有了更多認同。
但仍有部分專家麵露疑慮,認為唐言說法雖新穎,卻缺乏實際作品支撐,不過是紙上談兵。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館長緩緩說道:
“唐先生,你的想法很有創意,這點我們承認。
但創意不等於成功,我們需看到實際效果。
這首《千古一歎》能否真正契合國博館藏背景,還需嚴格檢驗..........”
唐言道:“您說得對。我們團隊創作此作品,旨在為館藏背景主題曲帶來新思路與新視角。
接下來,請各位老師欣賞作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彆樣感受。”
在唐言沉穩且充滿自信的眼神示意下。
劉德強迅速而又小心翼翼地從文件袋中取出原版《千古一歎》的U盤。
他深知這一刻的重要性,每一個動作都顯得格外謹慎,仿佛手中握著的並非隻是一個小小的U盤,而是承載著整個團隊無數心血與期望的珍寶。
劉德強將U盤插入播放設備,手指懸停在播放按鈕上,深吸一口氣,而後堅定地按下。
即便到了此時,在場的大部分專家和各大分館的負責人依舊對純音樂持有保留態度。
他們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著,眼神中透露出明顯的懷疑。
古曆史分館的館長微微皺眉,雙臂抱在胸前,低聲對身旁的副館長說道:
“純音樂想要承載國博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蘊,怕是有些勉強,總覺得太過單薄了.......”
科技分館的一位資深專家也附和道:
“是啊,沒有歌詞的輔助,很難精準地傳達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書畫分館的副館長輕輕搖頭,臉上滿是擔憂之色。
可是!
當那悠揚的樂曲聲如潺潺溪流般在會議室中響起的那一刻。
全場所有人的表情瞬間凝固,而後發生了微妙而又震撼的變化。
《千古一歎》樂曲以一種極具創意的“弱起漸強”的旋律線條緩緩開篇,節奏舒緩而沉穩,仿佛是一位智者在不緊不慢地講述著古老的故事。
一開始,旋律並不複雜。
沒有那種紛繁複雜的旋律疊加,僅僅用一條簡潔而又清晰的單一線條,就迅速勾勒出了整個音樂的框架。
一種強烈的“曆史敘事感”撲麵而來,仿佛將眾人瞬間拽入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在這開篇的旋律裡,樂器的搭配堪稱精妙絕倫。
其核心在於小號與低音竹笛的完美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