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陛下想讓我父親去做什麼?”張皇後再一次小心翼翼的問道,同時眼中也帶著幾分憂慮。
她心裡邊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拒絕陛下,要不說父親能力不行?
“事情是這樣的,之前不是說停了宮裡的營建,你也說要削減宮裡的開銷?朕就讓人查了一下,結果發現這宮裡邊的貓膩真的不少。采買的人上下齊手,宮裡的很多花銷,有一大半都進了這些人的腰包。”
“原來並不是朕花的太多,而是都被他們給拿回自己家去了。你說朕能不生氣嗎?”朱由校沉著臉說道“所以朕就想著整頓一下他們,然後把他們貪汙的錢都拿回來。”
張皇後微微蹙眉,麵色帶了些愁緒,有些遲疑的問道“陛下想讓我父親來做這件事情?”
朱由校點了點頭。
見到朱由校點頭,張皇後的心裡邊就有些發慌了。
自己的父親是什麼成色,張皇後心裡清楚得很。這種事情絕對不是自己的父親能夠玩得轉的,關鍵是得罪太多人了,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
看著朱由校,張皇後苦笑著說道“陛下也太看得起我父親了,他哪能做這個啊!”
對於張皇後的老爹,朱由校自然是有了解的。
她的老爹叫張國紀,花錢給自個兒弄了一個監生,也算是一個讀書人。隻不過張國紀考科舉的能力不怎麼樣,這些年一直也沒有什麼效果。
原本的曆史上,天啟皇帝對自己的這位國丈並不怎麼待見,這從不給張國紀封階就能夠看得出來。
按道理說,皇帝的老丈人基本上都能夠得到一個伯爵的爵位,這是大明爵位的最低等級,如果是受寵的也有可能會被封為侯爵,比如像弘治皇帝的兩個小舅子。更何況那還隻是小舅子,不是老丈人。
但是天啟皇帝活著的時候,卻一直沒有給張國紀爵位。
後來張國紀在天啟六年的時候自己去要爵位,天啟皇帝一樣沒有給他。
一直到崇禎17年,張國紀因為捐了一筆錢給崇禎皇帝,這才被封了太康伯。
民間用這樣的說法來證明張國紀不得寵。那張國紀為什麼得不到天啟皇帝的寵信?是因為朱由校和張皇後感情不好。為什麼感情不好?因為張皇後不是張國紀的親生女兒,後邊還有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
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說法,這個太康伯是天啟二年就已經被封了的,隻不過沒有什麼記載。
這件事情朱由校心裡邊知道,鑒於明朝曆史的可信程度,朱由校就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再說這一次朱由校也沒真的想讓自己這個老丈人去做什麼。自己把張國紀放過去,無非就是立一個牌位,真正做事的還有其他人。
伸手拍了拍張皇後,朱由校溫和的笑道“你就放心吧,朕自有安排。他可是朕的國丈,朕怎麼會害他呢?朕已經傳令下去了,讓他們儘快給國丈擬定一個爵位,該有的都會給的。”
“妾身謝陛下。”張皇後連忙感激的說道。
“行了,這是你應得的,朕心裡都明白。朕還是和你說說朕想做的事情吧。”朱由校笑著說道“朕想再專門成立一個衙門,用來管理皇宮中的大小事務。諸如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畜牧、警衛扈從、山澤采捕等。”
“這樣一來呢,能夠和朝廷的各個衙門分開。到時候,皇家是皇家,朝廷是朝廷,不相互參與也免得會出現什麼問題。有這樣一個衙門,宮裡也比較方便管理,同時呢,也不容易出現貪腐的事情。”
後麵的這一句不容易出現貪腐的事情,其實就是朱由校在胡說八道了。
無論什麼樣的衙門,貪腐都是避免不了的。
這不是衙門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隻能通過製度去限製、去查,無法從根本上杜絕。
再說了,成立內務府衙門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這個。朱由校想要一個內務府,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把所有跟皇家有關係的事情全部單獨剝離出來,也就是為了整合自己手上所有能夠動用的資源和力量,讓那些東西與朝堂上不會有太多的糾葛,讓自己從容的用這個衙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然了,對外的理由就不能這麼說。至於需要怎麼說,自己上麵的理由已經告訴皇後了;也可以對外說出去,甚至傳播的人選都已經選好了,一個就是皇後的老爹張國紀,另外一個就是宮裡麵的大太監王安。
皇後現在賢後的名聲會傳播的很廣,張國紀這個人肯定也進入了很多人的視線。
很多人想試圖通過張國紀來影響張皇後,進而影響到自己這個皇帝,這種操作對於一些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尤其是在自己表現出對張國紀的重用以及對張皇後的寵愛之後,這個情況會尤為突出。
至於王安,有了他的加入,這種趨勢就會越演越烈,會有更多的人聚集到王安和張國紀他們兩個身邊。到時候,自己就知道都有什麼人想搞事情了,等到將來需要收網的時候就直接一網打儘。
自己可以利用他們把內務府建造好,因為他們會大力支持,這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