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許顯純很激動,雖然他在極力控製,但還是掩蓋不住心中的激動。
原因也很簡單,他覺得自己這一次要受到重用了。
作為一個皇親國戚,他的消息還算靈通。錦衣衛已經有很多人都知道駱思恭失寵了。
前段時間的事情,駱思恭沒有爭過東廠,這其實算不了什麼,錦衣衛爭不過東廠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駱思恭在陛下麵前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這樣的消息傳遍了京師之後,所有人都覺得駱思恭恐怕要做到頭了,有資格競爭的人自然要上位,隻不過這幾天一直沒有什麼動靜。
自己突然被叫到宮裡,許顯純知道這就是動靜。
如果這一次自己把事情辦好,那麼自己就能上位,也能夠取代駱思恭的位置,說不定還能趁機壓東廠一頭。
許顯純想不激動都難。雖然他是皇親國戚,但他們家卻是駙馬出身。
他爺爺是駙馬,到了他這個輩分上,也隻能算是普通的皇親國戚。像他這樣的人在大明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可能讓你出頭。
所以許顯純才會喜歡練武,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搏一個出身。
此時此刻,他終於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自己終於要出人頭地了!
許顯純在心裡麵暗暗發誓,今天一定要把事情辦好。
朱由校沒有去看許顯純。他是怎麼想的其實並不重要。
輕輕地喝了一口茶,隨手將茶水放在桌子上,朱由校說道“有一個差事交給你去辦。事關重大,如果辦砸了,你知道後果。”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讓陛下失望。”許顯純連忙說道。
輕輕的點了點頭,朱由校說道“陳洪,你帶他下去吧。”
“是,皇爺。”陳洪連忙答應了一聲,走到許顯純的身邊,笑著說道“許大人,跟著咱家來吧。”
說完這句話之後,陳洪轉身在前麵帶路。
許顯純也知道陳洪的地位,連忙道“有勞陳公公了。”
等到兩個人走出一段距離之後,陳洪才說道“通政司那邊有個案子要查,你的差事就是帶人跟著他們,但是不能讓他們發現。”
“看看通政司他們在辦案的過程中有不妥的地方,記下來就是了。如果他們去尋求錦衣衛的幫忙,記住幫他們。”
“他們做什麼,怎麼做,你不要過問;他們調查的案子你也不要插手,明白嗎?”
徐顯純當然知道這是要做什麼,點了點頭說道“明白。”
轉過頭看著許顯純,陳洪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說道“那就好好做。這個差事你要是做好了的話,前途無量。”
聞弦歌知雅意,許顯純連忙笑著說道“以後還請公公多多關照。”
“許大人客氣了,好好辦事,對陛下忠心,自然是前途無量。”陳洪笑著說道“咱家就不送許大人出去了,許大人一路順風。”
“有勞公公。”許顯純也笑著說道。
對於眼前的這位陳洪陳公公,徐顯純是知道的,或者說整個錦衣衛沒有人不知道。
錦衣衛現在的都指揮使駱思恭,靠的就是這位公公。
現在陳公公對自己伸出了橄欖枝,這裡麵的意味就多了去了。徐顯純想不高興都不行。
他興奮地走出了皇宮,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他知道這是自己的機會,一次讓自己飛黃騰達的機會。
看到陳洪轉身回來了,朱由校問道“事情交代下去了?”
“回皇爺,已經交代下去了。”陳洪連忙躬身說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站在朱由校身後的宮女輕輕地伸手推動著他的搖椅,以一種緩慢的速度搖動著。
內閣。
徐光啟的手裡麵拿著一份題本,快步走進值班房。
其他的三位內閣大學士已經到了。
徐光啟走進來之後,直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伸手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然後拿起了一邊的蜜餞吃了一塊。
見幾個人全都看著自己,徐光啟將一份題本放在了桌子上,緩緩的說道“這是洛陽知縣上的,你們看看吧。”
幾個人頓時一愣。
知縣上的題本?
這可是很罕見的事情。
要知道,通常上題本的都是大員,至少也是布政使和提刑使。
地方官員沒有上題本的權力,也沒有上題本的資格,他們有事隻要上報就可以了。
這一次卻有一個知縣上了題本,本身就是不尋常的事情。當然了,能夠接到知縣的題本,本身事情就透著一股不尋常。
於是韓爌三人伸手將題本拿了過來,快速看了一遍。
“彈劾自己的上司和福王嗎?”瀏覽了一遍之後,孫承宗有些疑惑的問道。
他又轉頭看向徐光啟,問道“這是何人遞上來的?”
這份題本是洛陽知縣陳奇瑜寫的,後麵有落款。所以孫承宗問的不是這個問題,而是誰把這份題本送到了徐光啟的手裡麵。
這顯然不是通過正常的渠道送上來的。
“陳奇瑜托了人送過來的,讓老夫轉呈朝廷。”徐光啟直接就認了下來。
幾個人一起點了點頭,這種操作也算不上什麼太大的事情。
正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說的可不光是在做官的時候有人照應,而是有了事可以找朝廷裡麵的人。
陳奇瑜直接找上徐光啟,顯然這裡麵有事情,陳奇瑜和徐光啟認識。
不過在場的人也不意外,他們誰還沒有個門生故舊?
隻不過尋常的情況下是沒有人這樣上題本的,因為這種越級上題本是犯忌諱的事情。在官場上,越級是一個非常非常嚴重的事情。
“這份題本是怎麼上的並不重要。”韓爌在一邊說道“重要的是這份題本上寫的東西,彈劾了河南知府和福王。”
說著,韓爌轉頭看向徐光啟說道“這個陳奇瑜還上了奏折嗎?”
徐光啟點了點頭,“這份題本是和奏折一起出來的。”
“隻不過奏折的傳送有朝廷的專人負責,速度要更快一些,現在應該已經入宮了。所以我才把這份題本拿來給你們看一看。”
幾個人一起點了點頭,他們當然明白徐光啟的用意。幾個人都是官場上的老油條了,自然明白這份題本代表了什麼。
表麵上看隻是一份彈劾河南知府和福王的題本,這種題本多了去了。都察院那邊每年都有人上,各地方的督撫也有人上。
雖然各地的藩王權勢很大,在朝中彈劾他們多半也不會被處置。
但是文官們卻不畏懼,藩王拿他們沒什麼辦法,彈劾了也就彈劾了。他們連陛下都敢彈劾,何況區區藩王?
這件事情的難點在於選擇的時機,以及彈劾的方式。
如果單單隻用了奏折,那麼這無外乎就是一份密報。陳奇瑜所做的事情,雖然會被官員們厭惡,但是也沒有辦法,畢竟是按照朝廷的規矩辦的。
如果單單是上了一份題本,也沒什麼。
無論是單單上了密奏,還是單單上了題本,處置起來的方法都很簡單。如果朝廷想辦,那就辦;如果朝廷不想辦,那就留中不發。
可是現在陳奇瑜卻把題本和密奏一起上了,他把這件事情和朝廷的密奏製度綁在了一起。
如果這一件事情朝廷不管,那麼密奏製度就成了笑話,這是在打陛下的臉。
這份題本的作用就是把陳奇瑜上了密奏的消息傳出去。
如果朝廷管了,那麼就是讓陛下再做決定。讓陛下收拾掉福王,這代表了什麼?
這代表著朝廷對藩王開刀了。在這件事情上,這樣的動作永遠都是敏感的。
畢竟大明朝有大名鼎鼎的靖難。雖然大家都不會提起,可還是敏感的話題。要知道在正德年間可也有寧王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