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需要的是安穩,不需要鬥爭。
朱由校發現了一件事情,韓爌似乎不太安穩了。原本以為韓爌能夠多安穩一些時日,多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可是沒想到,這才這麼點時間就不安穩了?
做了內閣首輔之後,他變得這麼快嗎?
要知道,在東林黨完蛋的時候,韓爌可以說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是這才過了多久,就已經滋生出了一些亂七八糟的心思?
這人心還真是不可靠,握有權力後還想要更厲害的。
靠在椅子上歎了一口氣,朱由校又開始琢磨內閣首輔的人選了。
如果韓爌再搞一次這種事情,他這個內閣首輔大學士也就不用乾了。
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皇帝起用了崔景榮,倒也沒有出乎太多人的預料。
崔景榮的資曆和威望擺在那裡,做一個兵部尚書自然是沒有問題的。皇帝起用他也不會遭人非議,所以過渡的倒也算得上是平和安穩。
這件事情完了之後,朝廷又一次安穩了下來。
很快就到了秋天。
朝廷開始忙秋收,今年是土豆大規模種植的第一個年頭,朝中非常的看重,都在等著土豆的收成。這對朝廷來說很重要。
從年初開始,朝廷的災害就沒有斷過。各地地震、水災頻繁,大地震都發了好幾次,其他的小災害就不用算了。
各地的奏報上來時,關於災情的事情非常的多,讓人不寒而栗。山東還鬨了造反,民生多艱,在這樣的時候,朝廷也需要糧食。
所以對於這次土豆的收成,朝堂上下都很關注。對此朱由校自然也是很關注的,隻不過他這回沒有出宮,而是在宮裡麵等消息。
“皇爺,兵部尚書崔景榮求見。”陳洪來到朱由校的身邊,恭敬的說道。
這倒是讓朱由校有些沒想到。
自從崔景榮上任了兵部尚書之後,兩個字就可以形容他。那就是低調。
這位老臣都快低調的讓人看不到他了,平日裡也不上題本,甚至早朝都請了好幾次假;對於兵部的事情,除了維持兵部的安穩運轉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意見和建議,仿佛把它放在那裡,就像是一個牌位一樣。
已經不是一次有人彈劾崔景榮了,對此朱由校什麼都不說。至於彈劾崔景榮的題本,全都留中了。
誰想到今天崔景榮居然來了,看這個架勢是有什麼大事發生。
朱由校站起身子說道“走吧,去看看。”
“是,皇爺。”陳洪答應了一聲,連忙伺候著朱由校往前走。
兩人很快就來到了前方,朱由校就看到了崔景榮。
見他要行禮,朱由校連忙說道“行了,免禮吧。愛卿這麼大年紀了,以後進宮這裡就免禮了吧。”
“陳洪,給崔愛卿搬一把凳子。”朱由校笑著吩咐道。
“是,皇爺。”陳洪答應了一聲,連忙走過去搬了一把椅子過來,恭恭敬敬的放在崔景榮的身邊,笑著說道“崔大人,請坐。”
等到崔景榮坐下之後,朱由校這才說道“看著愛卿急匆匆的樣子,可是有什麼事情嗎?”
“回陛下,遼東急奏!”崔景榮連忙說道,同時拿出一份題本,這才繼續說道“熊廷弼上了題本,說是努爾哈赤死了。這是他的題本。”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臉上全都是不敢置信。
努爾哈赤居然死了嗎?
他就這麼死了?
不應該呀,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努爾哈赤還沒有到死的時候。
朱由校有些迫不及待的說道“趕快把題本拿上來!”
陳洪不敢怠慢,連忙走過去,雙手捧著題本來到朱由校的麵前,恭敬的把題本遞給他。
朱由校這個時候很急迫,連忙把題本拿過來快速地翻看了來。
很快,朱由校就看清了題本上的內容。
努爾哈赤真的死了。這一次努爾哈赤的死,與熊廷弼有很大的關係。
在這份題本上,熊廷弼很詳細地寫明了努爾哈赤是怎麼死的,是怎麼用大炮轟擊努爾哈赤的,努爾哈赤又是怎麼重傷不治的。
除了上述之外,另外就是請功,這也是應有之義。
朱由校興奮地放下題本,大笑著說道“果然是一個好消息!熊廷弼在遼東乾得好,沒有辜負朕的信任!不錯不錯,非常好!”
“來人!去傳諸位內閣大學士。”朱由校笑著說道。
“是,皇爺。”陳洪連忙答應了一聲,轉身向外麵跑了出去,他的腳步非常輕鬆愉快。
等到陳洪走了之後,朱由校才把目光轉到了崔景榮的身上。
按理說,身為兵部尚書的崔景榮在得到消息之後就應該報到內閣,之後才會報到自己這個皇帝這裡來。
可是崔景榮沒有這麼做,他直接送到了皇帝這裡來。身為一個官場的老油條,他自然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所以這就是他故意的。
看來這個老家夥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看起來本本分分,這心裡麵還是有想法的。不過他沒表現出來,朱由校也就不過問了。
朱由校和崔景榮閒聊了幾句,語氣之中也試探了幾句。
隻不過崔景榮一副很迷糊的樣子,好像聽懂了,又好像沒聽懂。
對此,朱由校很無奈,心裡麵明知道他是裝傻,又不能拆穿他。
兩人的閒聊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三個內閣大學士就來了。
他們在路上已經聽陳洪說了消息,也都是麵帶喜色,尤其是徐光啟,此時他臉上的笑容已經要掩蓋不住了。
他是真的很高興,之前他心裡麵一直都很擔心;大明的軍備廢馳,他也一直是憂心忡忡,甚至請了聖旨去練兵,隻不過被人多方掣肘,這才心灰意冷。
自從得到了朱由校的重用,徐光啟一心撲在了為國為民上。雖然有的時候和朱由校有所衝突,但是在徐光啟的心裡麵,陛下是一個明君,年少衝動,這都能理解。
事實也證明徐光啟是對的,陛下做的事情已經有成果了,這一次遼東就是最好的例子,陛下用熊廷弼沒有用錯。
除了徐光啟之外,韓爌和黃克纘兩人可就沒有那麼高興了。尤其是在他們看到崔景榮之後,心裡麵怎麼會不明白?
兵部尚書落到了這個家夥的手裡,還真是讓人很不舒服。
尤其是黃克纘看向崔景榮的時候,目光中已經有些陰沉了。兩人不和已經不是一天了,現在他做了內閣大學士,這個老家夥居然乾出這樣的事情?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