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名聲在江南可是不太好,陛下在江南大開殺戒當時嚇壞了多少人啊?
加上當初清掃東林黨的時候,也牽扯了不少人。
即便這幾年經過各種各樣的宣傳,加上陛下這幾年名聲大震,名聲多多少少好了一點。
可是也就僅僅好了一點,除此之外就再沒有其他的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讓人知道皇帝要去浙江,那就要出事了。
李朝生覺得這消息肯定會被泄漏,原因也很簡單,陛下到了那邊不會什麼事情都不做,隻要做了事情就會露消息。說不定還會打著陛下的名聲乾點彆的事。
回去就收生絲,反正現在收入肯定賠不了。自己又沒有辦法阻止陛下去浙江,那就先發筆財吧。
朱由校完全不知道李朝生在想什麼,如果知道的話,肯定把他弄出去弄死。
不過朱由校已經打定主意去浙江,那就沒什麼李朝生的事了。
“行了,你退下吧。”朱由校擺了擺手,示意李朝生離開。
“是,陛下。”李朝生心中暗自舒了一口氣,連忙答應道“臣告退。”
說完,李朝生便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等到李朝生離開,朱由校站起身子活動了一下筋骨,轉頭對身邊的魏朝說道“讓人準備一下,咱們這就去浙江,到浙江走一走。”
“是,皇爺。”魏朝連忙答應道。
“對了,讓人盯著點那個李朝生,朕總覺得他有古怪。”朱由校看著魏朝說道“奇奇怪怪的,看看他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讓下麵的人及時彙報。”
“是,皇爺。”魏朝又連忙答應。
朝鮮,中京漢城。
自從當年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並正式命名為漢城(,????)。在朝鮮王朝時期,漢城就成了朝鮮的國都。
這也是一個受創多次的城市,最嚴重的時候,可能就要數萬曆三大征的壬辰倭亂了。
倭隊撤兵南下,臨行前將城中人民屠戮殆儘。是年月,朝鮮宣祖國王返京時,宮闕俱燼,荊棘滿城,百官依牆壁以坐,不得不以月山大君舊第為行宮,桂林君家為大內,沈義謙家為東宮,故領相沈連源家為宗廟,以附近大小民家為闕內各司(稱時禦所)。
光海君時期將宗廟和宮殿擇要修複,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很繁華的樣子。
走在街道上,張餘還是覺得有些恍惚。
雖然這座城市看起來和大明的城市沒有什麼區彆,甚至街上人的穿著打扮也都是大明人的樣子。看到走過去的官員,也隻是官服上和大明的官服略有區彆。
可張餘還是覺得有些恍惚。
這裡畢竟不是大明,這裡是朝鮮。雖然到了這裡有幾天了,之前也見了朝鮮的國王,可還是有一些沒準備好的樣子。
回到驛館,張餘就見到了宋香。
對於大明和朝鮮互派使節這件事情,朝鮮上下倒是沒有什麼抵觸的情緒,反而是非常非常的歡迎。
畢竟這次派來的是福王,人家的地位在那裡。
見到朝鮮國王的時候,福王也說了“我們這次過來除了加強大明和朝鮮之間的溝通和友誼之外,還會協助解決大明和朝鮮之間的矛盾。”
比如大明的商人或者百姓在朝鮮有什麼事情的話,他們都可以幫忙。
這種說詞說白了是幫著朝鮮管理大明的百姓,有什麼事情的話,他們可以出麵。畢竟大明很強勢,大明的人自己管理的話就不容易得罪人。
在這件事情上,另外一個不可控的地方就是這樣會讓渡管理權,最後會導致大明的百姓在朝鮮根本就不用遵守朝鮮的律法,隻是按照大明的方法行事。
這對朝鮮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可是朝鮮不敢管,這反而是他們所求的。
“今天怎麼樣?”宋香看著張餘,笑著說道。
她很自然的伸手把張餘身上的衣服脫了下來,把旁邊的大氅遞了上去。
張餘安心的接受了宋香的伺候,一點詫異都沒有。
兩人相處了一路,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相處方式。經曆過生疏之後,反而顯得有些從容和自然。
披上大氅,接過宋香遞過來的茶水,張餘喝了一口,點了點頭說道“倒是有點進展了。”
宋香沒有打擾張餘,在旁邊靜靜的聽著。
“明天我就會去見朝鮮的國王,福王也會跟著一起去。這一次就算是比較正式的見麵,爭取把事情談下來。”張餘笑著說道。
“你那邊有什麼消息嗎?”張餘抬起頭看著宋香問道。